南清安通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内阁
内阁首辅王德发坐在中央的位置,他面前坐着几位南清的政府要员。
吏部尚书韩易,户部尚书石经浩,工部尚书李洵,礼部侍郎春贤璇,除了兵部尚书黎元洪和刑部尚书朱凯有公务在身,不能参加会议,朝中四大尚书全部到场。
“咳咳,想必诸位已经知道,韩大人是此次清查的主要负责人。老夫此次叫诸位来,就是希望大家配合韩大人的工作…………皇上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工部存在感一直比较低,所以李洵什么都没说。石经浩和皇帝以及韩易的关系最为要好,自然不会阻挠“好朋友”的工作。但是礼部…………
“立太子之事早就该办了!这是国事,皇上拖了那么久,难道是在等皇后吗?诸位大人早就看出来了,就应该力劝皇上改……………”
话音未落,王德发拍了下桌子。
“内阁重地,嚷嚷呼呼的,成何体统!皇上不是下旨了吗,我们只需要配合韩大人工作,其他的不消说!春大人,你昏聩了?”
王德发早就看出来眼前这位礼部年轻的领头人,年轻气盛,标准的愤青一枚。去年(安通十五年)礼部尚书因在祭祀祖庙的事情上触怒了皇帝,被削去官职,发配外地,礼部无了尚书,只有靠侍郎撑着。
而他今天叫上春贤璇,明显是想折腾一下旁边这几位。
“春大人说的固然有理,但皇上的态度你也看到了,现在再上书,无疑是自寻死路,我等还不如配合好韩大人,方能安享晚年呐。”
和事佬石经浩上线了。
“过几天锦衣卫会来把诸位大人所属部门的,三个月内的奏折全部带走,也请诸位大人回去命本部官员清理一下,本官也就在此谢谢诸位了。”韩易平静地说道。
“那是必然!”其他几位齐声说道。
末了,内阁里的人缓缓散去,只剩下了韩易和王德发。
“王大人。”韩易慢慢抿了口茶。
“哦?”王德发也毫不动窝。
“下官知道,内阁是支持我的。但此次被关大臣里,可是有都察院的人啊。”
王德发面色波澜不惊。
韩易之所以提这件事,是因为王德发不仅是内阁首辅,还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呵呵。这次上书的不是还有你吏部的给事中?”
韩易轻轻一笑。
“是啊。所以王大人,我们的属下尚且如此,那和我们平级的那些个同僚,岂不知多少暗中投靠他人啊。”
“王大人,您不可不防啊。”
王德发叹了口气。
“我又何曾不知呢。只是皇上口口声声说,不想让朝廷乱掉。其实朝廷早就一片混乱了。”
“二王党的大臣,还没有到左右朝局的地步。王大人放心,这次下官查完那些上书的大臣,二王党能消停相当长的时间。”
“相当长。”
八月二十四日,韩府
“大人,此次我也没想到东厂的老太监也会来啊,还说是圣上口谕,把那几位官员都带走了。”
锦衣卫都指挥使,何柳无奈地跑到韩府和韩易诉苦。
“呵呵,你怕不是忘了大皇子的身份。”韩易拿着把青辉朝丝扇,慢慢地扇着风。
“那掌香监是大皇子的师傅,说没有感情是假的,更何况他还是东厂那位的兄弟,东厂不帮他就奇怪了。”韩易在那娓娓道来,一旁的何柳倒也明白了些。
“那现在怎么办?人去了东厂,必然是被他们所包庇了。”
韩易倒也不慌,他知道这件事必然发生,也知道这件事是对他们的“福利”。
“他们带走的人你都问了吧。”
“问了。那群老头,仗着自己读过几年书,一直在嚼舌根子,棍棒一来,全都他妈的萎了。”何柳一脸嘲弄地说道。
“哦?那他们招了吗?”
“额……………”
何柳在那一脸尴尬。
这次轮到韩易嘲讽了。
“锦衣卫的招牌可不能在你那砸了啊。”
韩易咳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这倒是省了事。东厂带走的人,必然都是大皇子的人。你就把那些人的名字记下来,分为大皇子党的,上书皇帝,大功一件啊。”
何柳仿佛如梦初醒,连声道谢,欢天喜地地回北镇抚司了。
韩易嘴边则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熙宁殿偏殿,皇帝的寝宫
“他们把人带走了?”皇帝问着旁边的洪全。
“是,皇上。”洪全慌的一匹。
皇帝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微微哼了一下。
“韩易呢?怎么说的?”
“韩大人也什么都没说,只是去了趟宣王府。”
“这个老狐狸!”
京都,宣王府
“如今宁王已经把他的人带了回去,不知殿下作何感想啊?”韩易慢慢抿了口茶,笑着问道。
宣王站在王府正殿的屋檐下,看着窗外潺潺的细雨,一声不吭。
良久,他缓缓吐出一口寒气。
“什么我的人啊他的人,都是为朝廷办事,韩大人不必过问我。触犯天威,实在该诛!”
“可皇上生气的,不是那些人的死谏,而是立储之事!”
韩易此话一出,宣王的心才有些动摇。
“皇上早就下过旨意,不早立储君,然那些大臣,冒死上谏,其后必有主谋!臣来此,也是为了二位王爷想。”
宣王慢慢转过身来,俊朗的脸庞没有一丝颜色。
“哦?韩大人是给皇帝发过誓的,不为私利………”
“臣!是为朝廷,也为天下办事,二位王爷要是有疑惑的,直接上个折子给皇上。”
“臣只是希望接下来的工作,不要牵扯到二位王爷。”
宣王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
“哈哈哈!好,好啊!韩大人实在多虑了。”
韩易冷着脸,慢慢走出正殿,在院子里,凌玉早已将宣王府所有官员来往的奏折,打包好了四大箱。
“辛苦凌大人了。”韩易说道。
“都在这里了,韩大人请便吧。”凌玉对韩易行了礼,做出送客状。
韩易手一挥,一旁候着的侍卫蜂拥而上,将四个大箱子搬去内阁了。
京都,北镇抚司大牢
牢房里昏暗潮湿,时不时传出老鼠悉悉碎碎的叫声,但大部分时候,这种叫声都会被人惨叫的声音掩盖掉。
“啧啧啧。这人还真是嘴硬。”
何柳坐在审讯室的门口,悠哉游哉地喝着茶。
随后,他转过身去,看着身后牢房里关押的一群犯人。
红衣官袍,胸前一片青天白日,日月同辉,两只白鹤展翅欲飞,栩栩如生,这是身份的象征。
“诸位大人,下官奉韩尚书的命令,不会对诸位施以极刑,但求诸位以实情告之,何某定不会为难诸位!”
“你放屁!吾等为国家上书,死而无憾,你既然叫我们说出幕后之人,那就是天下万民!”一位大臣里对着何柳破口大骂。
“真是…………难搞!”何柳一脸戾气。
“来啊,诸位大人不理解朝廷的意思,那就只好让下官再提醒提醒了!”
“上刑具!”
“且慢!”一声高呼传来。
何柳一脸阴郁地看向来者,随后露出招牌式笑容。
“王大人啊!”何柳笑着对王德发行礼。
“不是韩大人吩咐过,不可使用酷刑吗?您这么做,可不道德啊!”王德发言语中已有怒意。
“哪里哪里!我这还不是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
何柳倒也不傻,在北镇抚司的地盘,你一个王老头能掀起多大风浪?
但他还是低估了,其他人的力量。
“不劳何大人费心了。东厂那边传来消息,人已经招了,幕后主始已经找到,明日朝会,皇帝就会下令,其余大人无罪!”王德发显然放大了声音说出最后一句话。
何柳已经非常……………恶心了。
“王大人,您确信?”
“您可以去东厂问。”
“…………………”
之后一个时辰,韩府也收到了消息。
韩易坐在书桌前,看着手里送来的供书。
“看来,不止二王呐。”
他叹了口气,如临大敌。
门口的老仆慢慢走进书房,轻轻地说“韩公子来了”。
“让他进来。”
韩安也慢慢走入书房,见到了韩易。
“恭喜叔叔,此次破案,可谓是…………”
韩安还未说完,韩易便烦躁地打断了他。
“你觉得,破案了?”韩易说道。
韩安则是一脸茫然。
韩易慢慢喝了口茶,望向窗外,星星灯火。
“安儿,你可知道,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