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人物大全 第225章 张汤传 1.天生狱吏张汤

作者:以叶知秋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8 03:54:0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汉武帝一方面推崇儒学,提倡儒家的“仁爱”治国;另一方面也推崇法治,并培养出一批执法严格的法官,也就是酷吏,张汤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张汤以严酷闻名,常罗织罪名、刑讯逼供,甚至提出所谓的“腹诽之罪”,达到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地步。他自己却也因被人诬告陷害而遭关押,最终死于狱中。张汤虽用法严酷,但他为官清廉俭朴,不失为古代廉吏,他的家族也自他开始成为汉朝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

张汤是杜陵(今西安)人,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法吏之才。他的父亲是长安的县丞,有一天要出门,就让年幼的张汤好好看家。父亲回家后发现老鼠偷走了家里的肉,很生气,用鞭子狠狠抽打张汤。张汤觉得是可恶的老鼠害了自己,决定讨个说法。他把老鼠和剩下的肉都挖了出来,像审问囚犯般审讯老鼠,先列举老鼠的罪行,然后审问,拷打,并做审讯记录,最后判处老鼠死刑,并把老鼠肢解处死。张汤的父亲无意间看到了这一幕,又看了张汤的审讯记录,条理清晰,引证律法得当,水平超过了一些断案多年的熟练官吏,很惊讶,便鼓励张汤学习法律。

父亲去世后,张汤开始在长安做小官吏,做了很长时间。田蚡的弟弟田胜因罪关押在长安监狱,田胜之前官至九卿,张汤认为此人可以成为自己依靠的大树,便全力帮助田胜。田胜出狱后,被封为周阳侯,为了报答张汤,就把当朝权贵全都引荐给张汤认识。不久张汤就调到内史府任职,当时的內史宁成认为张汤很能干,把他推荐给丞相府。当时朝廷正在茂乡为汉武帝修建陵墓,张汤被任命为负责此项工程的茂陵尉。当朝皇帝的陵墓修建,历来是朝廷的重大事项,张汤执掌茂陵尉,表明他的仕途一片光明。

田蚡担任丞相后,征召张汤在丞相府担任长史,并时常向武帝推荐他。不久张汤又升为御史。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时,张汤深入追查相关党羽,做得很彻底,陈阿娇因此被废黜皇后之位,贬入长门宫。武帝对张汤办的这个案子很满意,提拔他为太中大夫。张汤与当时颇有名望的酷吏赵禹共同制定《越宫律》《朝律》等律令,将法律条令细化,不避豪强,对在职的官员用法尤为严格。不久,赵禹提升为少府,张汤也升为汉朝的最高司法长官廷尉。两人关系更为密切,张汤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赵禹。赵禹为官廉洁,为人傲慢。而张汤则很圆滑,喜欢控制别人。当初他还是小官时,就与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等人交往密切,等他位列九卿时,更是广交天下名士,虽然内心志趣不和,但表面上却装作仰慕他们的样子。

张汤逐渐得到了武帝的重用,而他也非常了解如何讨好武帝。当时武帝重视儒学,张汤在廷尉署吸收博士子弟,让钻研《春秋》《尚书》的学者担任廷尉史,对有疑义的法令进行修改调整,从此大开春秋决狱之风。遇到疑难案件,张汤首先向汉武帝奏报断案的原委,武帝肯定的,他便记录下来,此后作为断案的法律依据,同时又彰显了武帝的英明;如果被武帝否决,他马上会认错谢罪,并列举一些贤能的官员,自责说:“他们早就向我提过相似的建议,我却没有听进去,我真是太愚蠢了。”看张汤主动担起责任,武帝往往就原谅了他。有时武帝对张汤的上奏很满意,张汤会说是他的某位属下想到的。他以这样的方式举荐属下,既获得了汉武帝的欣赏,又让下属感恩戴德。在审理案子的时候,他也会暗自揣摩武帝的意思。如果觉得武帝想要严办,就交给一些执法严酷的官吏去处理;如果觉得武帝想要从宽处理,就把案子交给一些执法平和的人来办。他对待豪强毫不留情,对平民百姓有时则为之开脱。

张汤身居高位,仍然注重自身的修养。他喜欢与宾客来往,同他们饮酒吃饭,亲密无间。对老朋友的子弟,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做平民的,都照顾得无微不至。他经常去拜访有名望的公卿,不避寒暑。因此,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刻薄,不完全公正,但还是得到了好名声。那些严酷的官吏像爪牙一样为他所用,有文才学问的人也愿意依附于他,丞相公孙弘就多次称赞张汤。

张汤是天生的狱吏,从小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天赋,人家小时侯玩过家家,他玩的是审判老鼠。长大后步步为营走上了仕途,并凭借陈皇后巫蛊案被武帝赏识,最后当上了廷尉。接下来他又凭借另一个大案位列三公,最终成为武帝的心腹大臣。那是什么案件呢。且听下回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