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的猪肉,除了用来炸油的肥肉,大部分都进了两兄妹嘴里。
老妈在张若维的劝说下,也只吃了两三块。
过惯了穷日子的她,不是那么一两天就能转变过来的。
家里现在虽然有了六百块,能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但她想着儿子要娶老婆,得把钱留着。
在这个时代,没了父亲的孩子,意味着什么都得靠自己打拼,一般人家的女孩可看不上这样的家庭。
张若维想要老妈安心地享受生活,大口吃肉,只能赚回更多的钱,让老妈知道家里不缺钱。
那时候她担忧的不是儿子娶不娶得到老婆,而是怎么处理那些风流债。
至于怎么赚钱,张若维心里早已经有了计划。
第二天早上,他匆匆吃了一碗老妈做的稀粥,便出门往县城赶去。
村里可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你能想到的,别人也早就尝试过几数次了。
镇上机会也不多,而且镇上的人本身也穷得叮当响。
从家到县里有着十几公里的路途,虽说不算太远,但靠着双腿还是挺累的。
要是有辆自行车就好了。
在这个年代,能够有辆自行车的,都算日子过得比较好的家庭。
特别是结婚的时候,如果男方能够置办一辆自行车,就算嫁得比较好了。
如果再有一台缝纫机,那可以说非常有面子。
不过这个年代的自行车可不便宜,得要两百多块,而且还得搞到一张工业票。
张若维看了看自己口袋的那点钱,只能按下这个心思。
还是要先赚钱啊!
路上,张若维遇到村里的几个大叔,他们正用扁担挑着箩筐到县城里卖。
村里的人除了耕田种地,最主要的收入是卖这种用竹子编织的箩筐。
这种箩筐编织起来非常麻烦。
首先要用那种有一定年份的竹子,破开一条条细细的竹丝,然后像织布一般将这些竹丝编织在一起。
编织好之后,还要用火烘干水份,让箩筐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村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把编织好的箩筐用扁担挑去县城卖。
县城离村有着十几公里的路,他们就靠肩膀挑着几十斤的货物走过去。
这么辛苦,到手也只有几块钱。
如果卖不出去,还得把这些箩筐挑回来,等于这一趟白跑了。
“嗬,大学生这是去哪?”有位大叔开口问。
“去县里呢。”
“咋空着手?你妈在家辛苦织的箩筐,你不顺路挑几个去县里卖?”
“太重了,我挑不了。”
张若维虽然出生在农村,但老爸在的时候从来没有让他干过重活。
他那稚嫩的肩膀还真没办法挑着箩筐去到县里。
“连这点活都干不了,你说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还真当自己是大学生呢。”
“我家那小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自己挑藤箩去卖了。”
“你妈白养你那么大了。”
他们挑着几十斤重的箩筐,自然看不得张若维空着手。
“什么叫白养?我又没吃你家大米。”
张若维说完,也不再跟着他们一起走,加快脚步甩开他们。
他就这样靠着双腿,走了两三个小时才到县里。
这个名叫石龙的小县城,此时还很破旧,也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
但相比农村,还是要繁荣很多。
张若维就读的高中就在县里。
上一世,他自从办了休学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学校。
那些老同学有考上了好大学的,有经商当了大老板的,也有当了大官的。
自己一个中途辍学的,实在无颜面去见他们。
张若维这次来到县里主要是寻找赚钱的机会,自然也没空回学校。
他在这转了一圈后,便直奔工厂聚集区。
既然要做生意,当然是去找那些有钱人。
这个年代如果说哪个群体比较有闲钱,那只能是厂里的工人。
不仅每个月固定能够领到几十块工资,而且吃住都靠厂里解决,日常没有什么可消费的。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工人还没经历下岗潮,都以为自己捧着铁饭碗,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花起钱来也不心痛。
不像那些看天吃饭的农民,手里即使有钱也不敢乱花。
厂区很大,这里有糖厂、玻璃厂、水泥厂、中药厂……
然而这么大的地方,除了些国营的饭店,购买日用品的供销社之外,并没有太多可供消费的店铺。
工人们晚上下班后的娱乐也很少,更多是围绕着中间的灯光球场展开。
张若维考察了一圈后,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重生后的第一个生意——卖牛杂。
石龙的小吃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便是石龙牛杂。
而且石龙牛杂刚开始便是在这灯光球场边摆摊,随后发展壮大,成为招牌美食。
当然,这些都是几年后的事了。
目前个体经济刚刚松动,做小吃的小贩还没出现,这个生意还没有人去做。
张若维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想到这里,他立即动身去购买相关的材料。
首先要买的是一辆双轮的手推车。
一问价格,发现竟然要75块,相当于工人近两个月的工资。
这年头没几个农民舍得拿75块买一辆手推车。
需要搬运什么重物,依靠的也只有一根扁担。
村里那几个大叔也是凭借那铁做的肩膀,挑着几十斤的箩筐走到县里。
张若维这小肩膀可承受不起,只能咬牙掏钱买一辆手推车。
他接着又买了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一袋蜂窝煤,以及各种配料,锅碗瓢盘……这都是做小吃摊位必备的东西。
总共花费131块。
其中蜂窝煤每块4分钱,是县里人烧水做饭的主要燃料。
农村人通常以柴火为主,用不起这个东西。
张若维把这些东西都装在手推车上,拉着往食品站走去。
这年头,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轻易不会宰杀吃肉。
屠宰场卖的牛都是些拉不动犁的老牛,肉很柴,很难咬得动。
而且牛肉相对于猪肉,没有什么油水,因此普通民众并不爱买牛肉。
那些牛肚、大肠、牛肺、牛心、牛百叶就更难卖出去了。
张若维只花了二十多块,就买了几十斤。
随后他又去买了几个大萝卜,二十斤河粉,总算是做牛杂所需要的食材备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