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朝开始一统天下 第10章 献策

作者:小小摸鱼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2 21:57:20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徐湛之见刘诞自信满满,颇为疑惑。

以前徐湛之所了解的刘诞,虽然也颇有才能,但更多是偏向舞文弄墨方面。

当然,以前的刘诞之所以更喜欢舞文弄墨,也是有原因的。

刘宋皇室素族御极,被有些掌握了文化霸权的高门看不起,觉得老刘家没有文化。

老刘家一方面嘲讽文化霸权高门“唯赋诗谈义而已”,一方面心底深处又有些自卑,努力钻研诗文,非要证明自己,以至刘义隆前几个儿子,刘骏、刘铄、刘宏他们在诗文上都很有建树。

直到刘义隆死后,刘宋陷入长久的混乱之中,老刘家的人才没有多少心思钻研诗文。

但现在,眼前刘诞所展现的才能,更多的是偏向军事和政治斗争方面。

而且,现在的刘诞也比以前更强势。

不过,强势归强势,徐湛之还是不相信刘诞能在刘义隆那里讨到什么好处,毕竟刘诞已经因为刘义康的死被刘义隆所训斥。

他觉得,刘诞总归有求他的时候,到时候,这场退婚的闹剧也就无人在意了。

念及此处,徐湛之又稍微放了心,说道:“既如此,我便暂时不打扰随王了,我先告辞。”

“徐公慢走。”刘诞起身送徐湛之,然后回府里呆着。

黄昏时分,宦官传旨,说刘义隆召刘诞入宫。

刘诞带着自己写好的奏书,前往皇宫。

建康宫,紫极殿。

刘诞入殿,行礼问安。

刘义隆放下手中的奏书,打量刘诞一番,缓缓道:“听说徐湛之去找你了?”

“是。”刘诞恭敬回话,“因为退亲的事,他担心儿子怨恨他,所以特地找儿子解释。”

“那你怨恨他吗?”刘义隆追问。

刘诞道:“初时有些气不过,但他既然已经登门谢罪,儿便想着,不计较了。”

“嗯,有雅量。”刘义隆点头,“坐吧。”

“是。”刘诞依言落座。

刘义隆挪了挪身子,目光茫然,道:“如今淮南满目苍夷,饿殍遍地,青州从一月到现在,没有下过一滴雨,旱情已显,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刘义隆的心思,终于转到经济上来了。

北魏撤兵以后,刘义隆做的第一件事,是维持稳定,杀刘义康,就是他维持稳定的操作之一。

关于维持稳定,刘义隆自信他自己能做好,便没有问过刘诞,刘诞也知道刘义隆有这个自信,因此也没有问过。

但是,如何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重现元嘉之治的辉煌,刘义隆没有什么信心。

北伐这一败,刘宋伤筋动骨,精锐军队打没了,国库空了,江北荒了,江南的税收透支了,对刘义隆来说,如何做好善后工作,是当下最头疼的事。

刘诞深知刘义隆的不易,但是他并没有着急拿出怀里的奏书,而是先说道:“青州与北魏接壤,此时断不能乱,既然灾情已显,应该及时筹谋。”

“如何筹谋?”刘义隆问。

刘诞道:“扬州向来是我朝赋税重地,如果能从扬州收一些税上来,或许可以用来赈济青州之灾。”

“嗯。”刘义隆点头,看了刘诞一眼,陷入沉思,许久不语。

刘义隆如此表现,显然是对刘诞的对答不是很满意,因为刘诞这番回答,不过是剜肉补疮,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刘诞看着刘义隆沉思,确定刘义隆确实有再创大治的心思,幽幽补充道:“不过这只是应急之计,自五胡入中原,天下大乱,幸得祖父武帝一统南方,父皇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才有大治。”

“然而,”刘诞话锋一转,接着道:“有些由晋引起的弊病,现在也开始显现,如占田法实行到现在,已然名存实亡,各地世家大族不用纳税服役,却圈禁山泽,以至于富者圈禁山泽数百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样又能收上来多少税呢?加之现在北伐失利,人心惶惶,别有用心者图谋不轨,不治其根,恐怕难以长久。”

刘义隆突然听到刘诞这一番话,眼里闪过一丝光亮,终于满意了,点头道:“你能看到这些,说明你实心用事,不错。”

“父皇。”刘诞拿出怀里的奏书,呈到刘义隆面前,道:“这是儿子所写六条策略,不知道能否实用,请父皇过目。”

刘义隆打量了刘诞一眼,接过奏书。

奏书上,刘诞根据苏绰的六条诏书列了总纲,六条依次为: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徭役。

六条总纲和苏绰提的一样,各处细节刘诞则做了修改。

治心方面,刘诞指出现在佛道日盛,巫教猖獗,儒道不兴,应当提倡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等精华思想。

敦教化方面,除了教化官员百姓,军队也应该教化,现在许多士兵,他们文化素质太低,有些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分得清前后左右。

尽地利方面,刘诞指出北方侨民虽然到了南方,但还有很多并不适应南方的湿田,他们的种植方法还是北方旱地的种法,应当官府指导,统一改进。

擢贤良方面,刘诞做了一些让步,没有直接向高门特权动手,只是指出有贤才的人,可以不要太看重家世出身,当用则用。

恤狱讼,除了指出要明断狱案外,还指出现在出镇的各方藩王权力太大了,应该把生杀大权收回来一些。

均赋役,特地点明,禁止世家大族圈占山泽。

至于向世家大族收税,刘诞还没有提,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刘义隆一字一句的看着刘诞的奏书,越看越震惊,看到最后,刘义隆合上奏书,想了会儿,然后又打开,再次仔细的看。

过了很久,刘义隆将奏书放到桌子上,容光焕发,问道:“这是你一个人写的?”

“是。”刘诞道。

刘义隆站起身来,在紫极殿中来回踱步,又过了半晌,才道:“这是才写好的?”

“是。”刘诞早已跟着站起身,“儿今日才写好,本想寻日呈奏父皇,没想到今日父皇召见,便带着来了。儿子写得急,恐怕有许多不妥之处。”

“很好,很好。”刘义隆点头,想了想,道:“好了,你先回去休息。”

“是。”刘诞领命退下。

刘义隆又拿起桌上的奏书再看一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