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然,高胡子的狐狸尾巴,藏都藏不住。
他倒也不急着划掉,只是用朱笔在名字旁边,轻轻画了个圈。
这枚棋子,或许还有别的用处。
他又往后翻了几页,目光被两个并列在一起的名字吸引住了。
“杨氏,长女若瑾,次女若瑜,年皆十岁,户部郎中杨思年之女。双生,貌酷似,皆性情温婉,娴于女红……”
户部郎中?
朱翊钧心中一动。
他从书案一侧那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密档中,抽出了一本封面没有任何字迹的册子。
这是锦衣卫指挥使朱翊亨,专门为他整理的,京城七品以上官员的“黑材料”。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像杨思年这样,没什么黑料可挖的“白材料”。
他很快就翻到了记载着杨思年的那一页。
“杨思年,正五品户部郎中。为人方正,不喜交游,除公务外,深居简出,与同僚几无私交。
居此职已逾八年,未曾升迁,亦无过错。家境清贫,妻贤,有二女,素有才名。”
朱翊钧看着这寥寥数语,脸上的笑容,愈发浓郁了。
一个在户部这种油水最足的衙门里待了八年,却依旧家境清贫、不拉帮结派的“老实人”。
这简直是上天送给他的一份大礼。
他原本的计划,是在整顿完吏治之后,就着手整顿兵部,将兵权彻底握在手里。
可现在看来,高拱倒是提醒了他。
数百万的军队,无数的工程,乃至他那个要烧钱无数的“善堂”,哪一样离得开钱?
光靠喊口号,可喂不饱那些丘八的肚子。
兵权要抓,但钱袋子,更要先攥在自己手里!
他轻轻合上了册子,手指在封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本来想先拿兵部开刀,现在想来,还是先抓钱袋子要紧。”
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猎人发现猎物时的兴奋光芒
“既然你们都想把女儿塞进宫里,那朕就选一个,最合朕心意的‘岳父’好了。”
与此同时,京城里的各大府邸,凡是家中有适龄女儿,又收到了慈宁宫请帖的,全都忙疯了。
谁都清楚,太后邀约,名为赏花,实为选秀。这可是泼天的富贵,一步登天的机会。
一时间,京城的首饰楼、绸缎庄,门槛几乎被踏破。
无数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被送进了各个府邸,只为能在那一日,让自家女儿,在太后和万岁爷面前,多留下一分好印象。
一场关乎大明未来国母之位的竞赛,已然拉开了帷幕。
御花园内,亭台楼阁,水榭假山,处处透着皇家气派。
今日奉诏而来的三十多位官家少女,皆是京城勋贵圈里精挑细选出的明珠,一个个打扮得花团锦簇,争奇斗艳。
金步摇随着莲步轻移,叮当作响;
云锦蜀绣在日光下流光溢彩,晃得人眼花。
这群平日里养在深闺的姑娘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一个个兴奋得小脸通红
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着湖里的五彩锦鲤指指点点
或是为一株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而惊叹,叽叽喳喳,如同百灵鸟初出樊笼,热闹非凡。
水榭中心的凉亭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李太后斜倚在铺着明黄软垫的宝座上,神态雍容。
出人意料的是,一向深居简出,如同影子般的仁圣皇太后陈氏,今日竟也亲临了。
她正微笑着,对自己身旁一个端坐着的少女说着什么。
那少女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穿着一身合体的宫装,头上只簪了一支点翠珠钗
虽不张扬,却恰到好处地衬出了她那张已初具绝色雏形的脸蛋,眉眼之间,带着一股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端庄。
“姐姐,这位是?”李太后呷了口茶,目光落在那少女身上。
陈太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矜持与自得。
“让妹妹见笑了,此乃我娘家妹妹的女儿,高兰。”
那名叫高兰的少女立刻起身,盈盈下拜,动作标准得如同尺子量过一般
声音清脆:“高兰拜见两位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哟,真是个水灵的娃娃。”李太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高拱的族孙女,陈太后的亲外甥女。
这身份,这相貌,这规矩,几乎是无可挑剔。
若让她做了皇后,高拱在前朝辅政,陈太后在后宫帮衬,对自己而言,倒也算是一股助力。
她心里盘算着,面上却不动声色,亲切地招了招手:“好孩子,快过来,到哀家身边坐。”
高兰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羞涩而得体的微笑,迈着小碎步
端端正正地在李太后下首的绣墩上坐了,腰杆挺得笔直。
亭外的喧嚣,亭内的暗流,都与角落里的一处僻静之地无关。
一颗巨大的梧桐树下,摆着一张石凳。
杨家姐妹,杨若瑾与杨若瑜,正并肩坐在那里。
她们的穿着,与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浅蓝色布裙,头上连根银簪子都没有,只用同色的发带束着头发。
然而,那份朴素,却丝毫掩盖不住两人清丽脱俗的容貌。
尤其是那双眼睛,一个沉静如水,一个灵动如星,仿佛能说话一般。
“姐姐,咱们不会真要在这儿坐一下午吧?”
杨若瑜晃荡着两条腿,小声嘟囔着,“我有点饿了,想去那边的亭子里拿块糕点吃。”
杨若瑾拉了她一下,压低了声音:“小妹!这里不是府里!爹爹说了,万事少做,少说,多看!
前面人多,是非也多,免得冲撞了贵人。”
“知道啦知道啦,”杨若瑜撅起了小嘴,托着腮帮子,一脸的不高兴,“可我真的饿了嘛。”
就在这时,一个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身穿宝蓝色锦袍的少年,领着一个提着食盒的小太监,停在了她们面前。
少年约莫十岁光景,生得唇红齿白,一双眼睛黑亮得惊人,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她们姐妹。
他看了一眼满脸写着“不高兴”的杨若瑜,嘴角微微一翘:“这位小姐饿了?我这里有些糕点,你若不嫌弃,就拿去吃吧。”
杨若瑜的眼睛“噌”地一下就亮了,她从石凳上跳了起来,惊喜道:“真的?太好啦!谢谢你啊,小太监!”
说着,她就伸出手,要去接那小太监手里的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