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知道,他的话不只是为了说服列席的诸位,最终还是是说给主位上的那个人听的。
“是战是守,不过是兵法中的术。
而我军如今最缺的,是更上层的道,是需要高举的名!
樊将军说有陈王大旗足矣,然而诸位想过没有。
陈王举事于大泽,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此言虽足以燃起天下黔首之怒火,却也彻底断了六国旧族归心之路!
在他眼中,我等与六国旧贵,皆是可取而代之的对象。
他手中之旗,号召的是反叛,而非归附!
故而其势虽大,却恰如无根之木,难以长久。”
这正是陈胜面临的困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含义的确石破天惊,点燃了底层所有的怒火。
而他并以此登上了教科书的一席,被永远铭记。
但这句口号同时也是一剂毒药,因为它否定了旧有的所有秩序,包括六国贵族的法统。
这就意味着,所有响应起义的人从心底里认同的不是陈胜本身,而是“我也可以为王”的这个念头。
所以他散出去的部将可以随意称王,所以六国的旧势力更宁可自立门户,也不会真心归附。
他的旗帜,是一面离心离德的旗,它能聚拢无数对秦朝同志心怀怨恨的散沙,却永远无法将这些沙土筑成坚实的塔基。
而沙子聚得越多,其崩塌得也就越快。
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林檎才决定自己不会加入这场争论,而是终结它。
用更高远的视角来终结它。
林檎的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某种洞察人心的力量,仿佛站在云端俯瞰着这片战乱的大地:
“而我等此刻需要的,不是这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是一面能将所有反秦之人,无论贵贱,都凝聚起来的大旗:那便是复国二字!
唯有复国,才能让秦吏触角延伸不到的六国旧族心甘情愿地献出钱粮与人才。
唯有复国,才能让天下百姓相信我等并非乱匪,而是匡扶社稷的王师!”
“王师?”刘邦眼中精光一闪。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他心跳都漏了一拍。
“正是!”林檎朗声道。
“我认为,我军当务之急,是寻得一位六国后人,奉其王旗,讨伐暴秦!
而沛公您,也将从一方豪杰,成为天下瞩目的复国之将!
“那.........我们该寻何人?”曹参忍不住问道,他已完全被这番宏论所折服。
对于武将而言,比起作战的目标,更重要的就是作战的理由。
王师之名,哪怕是曹参也不免心生澎湃。
“这便是我们下一步的方略!”林檎的目光变得锐利。
“我等当遣使南下,探访楚地!
昔日楚怀王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言早已传遍四海,而楚地人心最是思旧!
若能于楚地寻得一位声望最隆,实力最强之主,与之结盟,则吾等大事必谐!”
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一个波澜壮阔的未来,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有参考答案在前,他只需要将此刻的导向改变,自然就能达到顺流而下的结局。
谢谢你,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
整个议事厅内,所有人都被林檎描绘的这幅宏伟蓝图所震撼。
主位之上,刘邦的呼吸突然变得粗重起来。
复国之将!王师!
这几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四十八年来所有的迷茫与不甘!
他猛地站起身一步步走下台阶,来到林檎面前,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好!好啊!”
刘邦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狂喜。
“子诚真乃吾之管仲也!”
他一把抓住林檎的肩膀,激动地就要下令,命人准备相关事宜。
然而,他话还未出口时,府衙之外,一道身影快步而来。
只见他对着守门亲兵低语几句,亲兵便神色一凛,立刻冲了进来。
那亲兵快步入内,声音因急促而显得有些尖利:
“沛公!门外.....门外有一人自称是会稽郡守项梁将军麾下使者。
他奉命前来,求见沛公!”
与此同时,府衙之外的桓楚,右手正抚在胸口,平复着狂跳的心。
他奉项梁之命,早已潜入此郡多日,暗中观察活跃着的各路义军。
今日却恰好在府衙附近,隐约听到了议事厅内传出的争吵声。
作为楚地有名的豪侠,飞檐走壁,探听消息的本事早已融入骨血。
于是他屏息凝神,运起听息之术,便将林檎那番“聚沙不能筑塔”以及“南下共举王师”的惊天大论,给听了个一清二楚!
桓楚当场如遭雷击!
因为这番话,几乎就是自家将军项梁与军师范增,在无数个日夜里反复推演与密谋下定下的核心方略!
而项梁给他的命令,本是探查各路势力,若遇机会可便宜行事。
而此刻,桓楚清晰的意识到,这沛县之内,藏着一个可以改变时局的机会。
于是,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开始了行动。
回到议事厅内。
在得知项梁遣使前来的下一刻。
满堂皆惊!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席卷了整个议事厅。
说客不请自来,这本就是一桩足以记录的奇事,但更奇特的是,这使者不请自来的时机!
情理之中的是项梁作为一方雄主,在打定主意起事后必然会广布斥候,关注周边地区的动向。
刘邦克服丰邑后已经算是一方不小的势力,派人前来探查或招揽是合乎逻辑的。
然而,这逻辑却无法解释这巧合到令人脊背发凉的“意料之外”。
所有人的目光,在震惊之中,下意识地全部转向了那个依旧云淡风轻的年轻人。
这一刻,在众人眼中,林檎那清秀的身影,仿佛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而威严的光环。
这.......这已经不是智谋所能解释的了。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未卜先知?!
林檎此刻也僵在原地,只是本能的维持着此前的形象。
他感到自己的手心此刻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这只是.......根据历史的大势做了一个最合理的推断而已。
项梁起事后要西进,必然要联合周边势力,而此地正好处于交通要津。
因此项梁派人前来是必然的结果,只是这时间点......纯属巧合,纯属偶然!
历史的惯性,终究还是将沛县这支义军推向了它本该汇入的洪流之中。
然而,当他迎上厅内那一双双眼神时,林檎知道,这个巧合已经由不得他进行解释了。
这份误会,与其想办法解释,不如就让他顺其自然吧。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对着刘邦微微颔首,脸上强行勾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其声音平静如水,仿佛一切本该如此。
“看来,王师之路已由天意为我等铺就,沛公何不请这位使者,上堂前来一叙?”
————
丰邑既定,高祖召集众议。
武将恃胜欲北击秦,文吏持重望主守。
两相争执,莫能决断。萧何乃引天下大势问于林檎。
时林檎为功曹,进言剖析陈王‘聚沙不能筑塔’之弊。
力主当以‘复国’为名,方可合天下之心,成王师之业。
又言:“楚人思旧,其心最烈,可遣使南向探之。”
高祖闻之,大喜,曰:“子诚真乃吾之管仲也!”
言未毕,有使自会稽至,言项梁之意。
满座皆惊,自此益信林檎有鬼神不测之机,敬畏日深。
————《汉书·林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