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吴王 第7章 李察罕在劫难逃

作者:王子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1:47:1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元璋对刘基的反应也非常满意。

处理完了这些军政事务,就回后院去见自己的妻儿了。

在马秀英房中,朱元璋屏退了仆妇,只留下妻子马秀英和小儿朱五。

朱元璋把胡大海的回信给马秀英看。

马秀英看了几句就下意识的捂嘴,不让自己直接惊叫出声。

然后快速看完所有的字,最后望向丈夫朱元璋:

“孩儿的话,竟然真的应验了,那之前他说的其他那些事情,也都会是真的了?”

朱元璋表情严肃,长长的吐了口气:

“很可能是真的,我看老五这些天神完气足,我现在想再问一些事情。”

马秀英轻轻点头,小心翼翼的把朱五从婴儿床上抱起来:

“那天老五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精神就恢复了,感觉当时就是累了。”

朱元璋有些紧张的看着妻子怀中的婴儿:

“孩儿,你之前说是看到过察罕,这个人有血光之灾。

“你还能看到、听到更加详细的情况吗?”

朱元璋是个非常现实的人,相比于海外的金山银山,相比于未来的倭寇和西洋夷,他现在更在乎的是眼前的麻烦,最担心北方最大的军阀察罕。

朱五仔细回忆了两秒钟,然后看着朱元璋断断续续的说明:

“田丰、王士诚等降察罕后,与察罕属下将领不睦,乃计归益都红巾军。

“察罕率众久攻益都城不下,乃令所部诸将分兵换防长期围困。

“田丰、王士诚设宴邀察罕至,于察罕入席时击之。

“察罕负伤逃走,但最终伤重不治而亡。

“田丰、王士诚率众反正,入益都与陈元帅共同守城。”

在原有的历史上,田丰准备在宴会上刺杀察罕,动手的时候出了纰漏。

察罕重伤却没有当场死亡,被属下强行救了回去,只是最终没有抢救过来,伤重而死。

察罕的继承人,是被他收为养子的外甥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

察罕死后,扩廓便继承了察罕的地位,但扩廓需要重新收拢察罕属下的将领。

察罕的势力不完全属于察罕一个人,察罕本人作为首领,更像是一个盟主,而不是主公。

下属将领多是带资进组,是半独立的加盟商,民间地主武装历来如此。

扩廓如果不能获得这些人的信服,竖立自己的个人威信,就无法指挥他们的军队。

扩廓要整合这些人,再加上要与元庭中央和孛罗帖木儿,还有其他地方军阀的掣肘内斗,错失了短期内席卷天下的机会。

朱元璋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才有机会北伐中原,统一天下。

朱元璋听完朱五的说明,就轻轻点着头,非常感慨的分析说:

“田丰这厮,果然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

“察罕所部原有将领,大多都是中原豪绅出身,与红巾义军的将士本来就不对付。

“察罕也没有识人之明,又不能慑服所部诸将,无法调解双方矛盾。

“所以,孩儿看到的这一劫,察罕确实难以避免。

“就算是田丰这次刺杀失败了,察罕手下的将领内斗也会越来越凶的。

“再加上孛罗等等人掣肘,察罕就算不死也无力南侵。”

朱元璋不能直接“看到”未来,但是能通过对天下局势的了解,对各地主要军阀头目和将领的了解,分析出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朱五说出田丰刺杀察罕的事情,朱元璋马上就明白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了,也确定这件事情是符合逻辑的,是真的有很大可能会发生的。

马秀英听了丈夫的分析,就颇为兴奋的说: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不去理会察罕,专心攻取武昌湖广了。”

朱元璋却轻轻摆手说:

“夫人莫急,我们现在知道察罕将死,下面的将领们可不知道。

“诸将多恐惧察罕势大,加上陈友谅、张士诚三面威胁,所以不时鼓动我接受元庭诏安。

“就是因为我迟迟不肯决定,所以才有了蒋英这等叛将。

“他们害怕跟着会被被察罕大军所灭,所以跟已经接受诏安的张士诚暗中勾连谋叛。

“可我们又不能贸然泄露天机,告诉他们说察罕将死,已经不足为虑了。

“那样察罕也可能会得到消息,因此警惕田丰而躲过了这一劫,那我们的危险就更大了。”

马秀英微微皱着眉头轻轻点头:

“那察罕真正遇刺的消息传开之前,我们就只能等在这里稳定后方了吗?

“要不……我们把元庭的使臣接过来,开始谈一谈具体的事宜?”

朱元璋听到马秀英的话,就再次摆手说:

“也不行,我们不接受朝廷的诏安,只是江南新归附的部分降将无法安定。

“但我们若是受了诏安,那可就是遗患无穷了。

“与我们勠力同心的渡江老兄弟们,虽然也大多支持接受诏安,先领个元庭官职。

“那样能避免被察罕针对,避免被察罕和张士诚两边围攻。

“但名义上的臣子也是臣子,现在我若是领了元庭官职,相当于直接叛了大宋朝廷。

“等察罕死后我再举旗造反,就是又叛了大元朝廷啊。

“为上位者如此反复无常,以后士兵们随我征战之时,也会心存疑虑,不敢奋力死战了。

“万一他们在战场上死战破敌,上位却再投奔敌军,他们又如何自处啊?

“还有心向大宋的红巾军旧人,更是因此会离心离德。

“所以除非真的事不可为,我们真的已经覆灭在即了,否则绝对不能受元庭的诏安。

“更不可能在察罕将死之际接受诏安。”

朱元璋此时统帅的将领和部队,从成分上可以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首先是“渡江旧部”。

是朱元璋渡江南下攻占应天府之前,就已经陆续收拢起来的那些老部下。

包括汤和、徐达、常遇春、胡大海、冯胜、邓愈等人。

他们是朱元璋的绝对嫡系,朱元璋对他们的掌控能力最强,也是朱元璋旗下的作战主力。

第二是“巢湖水军”。

朱元璋准备渡江的时候没有船只,在巢湖地区厮混的廖永安、俞通海等水军头目来投。

他们为朱元璋提供船只,随朱元璋渡江作战,攻占了应天。

巢湖水军有一定独立性,但作为关键时期雪中送炭的老股东,本身地位高也相对可靠。

朱元璋自己说渡江老兄弟的时候,通常都是包括巢湖水军在内的。

所以巢湖水军算是渡江旧部内的小山头。

第三是“江南归附”。

就是朱元璋渡江之后,陆续收服的其他阵营的人马。

包括康茂才、朱亮祖等江南元庭降将,以及蒋英等元庭从湖广调来的苗将。

还有傅友德、丁普朗等其他军阀阵营的降将。

这些人的来源就非常复杂,有些已经拿定了主意,决定跟着朱元璋奋斗。

但也有不少只是暂时臣服,仍然怀着自己的心思观望。

在局势相对不利的时候,就可能会迅速生出异心,造反叛逃其他军阀和元庭。

最后是“红巾旧人”。

他们名义上也是渡江之前的旧部,但却不是朱元璋自己的嫡系,而是郭子兴和其他江北红巾军将领留下的部众,主要就是绍荣、赵继祖等人。

红巾旧人造反的意志非常坚定,但对朱元璋本人却并不是非常服气。

他们中很多人本能的觉得,江南红巾军应该是他们当首领,而不是朱元璋这个后生小辈。

他们也是朱元璋手下最难管的一批人。

朱元璋跟察罕的“通好”和“结援”,甚至派人去传话说自己可以诏安。

这既是在麻痹察罕,也是在安抚自己阵营内部的不稳定成分。

但朱元璋只能元庭虚与委蛇,表示自己可以接受诏安,却一直都是在准备,始终不落实。

因为那样做了之后,自己在大义上就有亏了,会让底层普通士兵开始迷茫。

同时朱元璋若真的接受诏安,还会让坚定的造反派叛逃。

马秀英听完解释,也很快明白过来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现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局势可真难受。”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和马秀英这时候不会纠结,因为当时他们纠结也没用。

只能一边压制内部的投降派,一边观察和等待中原的局势变化。

现在有了朱五的预判,让他们提前知道了察罕可能会死,新的战略机遇期即将出现了。

但是这个机遇却并不是很好利用,所以他们才会开始纠结和犹豫。

朱元璋考虑了许久,才若有所思的轻轻点头说:

“让绍荣带他们去武昌打陈友谅吧。

“陈友谅已经称帝,而且志大才疏,也不可能接受诏安。

“把心思不安定的人,调离已经诏安的张士诚和方国珍势力边界,送去围攻陈友谅。

“就算短期内没有战果,也没有机会通过张士诚和朝廷勾连了……”

马秀英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就恍然大悟,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先看向了怀中的朱五:

“你爹爹的安排如何,你能看到和听到相关的事情吗?”

朱五下意识的想要摇头,历史上可没有这种安排,自己怎么可能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不过朱五也很快反应过来,绍荣在历史上似乎有一段专门的记录。

于是朱五就不明不白的说了一句:

“绍荣、赵继祖等心有不忿,若久战不利,恐生异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