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吴王 第6章 我儿得天所授

作者:王子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1:47:1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接下来的几天,朱元璋在衙门处理公务,马秀英盯着家里的情况。

八日之后的上午,诸暨谢再兴和金华胡大海父子的报告,几乎前后脚送到了应天。

朱元璋看着两份报告的内容,眼睛都不由自主的瞪大了。

胡大海父子的报告里面,对朱元璋又是感激又是佩服,能够提前发现蒋英等人的反迹。

蒋英果然在邀请他们父子出去游玩的时候,安排了党羽合伙刺杀他们父子。

如果不是朱元璋专门提醒,他们父子可能就死在衙门口了。

这些苗将果然跟张士诚有勾连,准备叛逃过去。

现在蒋英等苗将都已经伏诛,胡大海父子也基本控制住了金华的局势。

不过蒋英等人作为苗人头目,就算是因为谋反自寻死路,也可能会引发其他苗人的叛乱。

所以建议朱元璋安排得力将领率军,去安抚和压制其他苗人将领和士兵。

谢再兴那边也对朱元璋恭维连连,说上位真的是神机妙算,张士诚这东西果然不安稳。

同时谢再兴自己也颇为自得,显摆式的报告了自己的计划和大胜后的斩获。

朱元璋看完两份报告,脸上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心中却在惊呼:

“老五说的那些,竟然都是真的!”

“这提醒若是迟了一两天,那胡大海父子真的都要丧命!”

“诸暨的战事,也有可能糜烂多日。”

“当地的守备部队若没有提前准备,多半无法快速击溃张士信所率主力。”

“不过诸暨没有主力驻扎,张士诚此败多半不会甘心。”

朱元璋一个人坐着许久,调整了自己的精神,然后考虑和安排后续的事情。

胡大海的建议没有问题,不过朱元璋派人去给胡大海报信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了将领带兵下去巡视和压制,现在就不用专门安排了。

但诸暨的战事多半不会就这么结束,就再次命令李文忠调派守军增援。

然后朱元璋专门把刘基,也就是刘伯温叫过来,让他按照自己的说明撰写一封公函:

“吾月初自江西归,夫人告吾,家中小儿方七月,即已能言语。

“吾喜而近前倾听,小儿忽拽吾袖急曰:

“蒋英等苗将正谋叛,胡大海等两浙守将危急,张士诚将袭诸暨等地。

“吾甚惊异之,后与夫人议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故遣使致书与各地守将,令汝等警醒戒备。

“然恐七月小儿言不足取信,故暂时隐去小儿言来源。

“今小儿言应验,乃告诸将知之。

“张士诚此败必不甘心,诸将务必继续警醒戒备。”

朱元璋对当前的局势有非常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的势力面临的压力有多大。

这种外部的巨大压力,会让本来就有想法的将领生出背叛的心思。

七月小儿之言鬼神莫测,有压制这种心思的作用。

让这些将领们心中忐忑,他们如果也想要背叛的话,那小儿是不是也会提前提醒?

如果这小儿真的能预判未来,他们还要叛变就是找死了。

就像当场被杀的蒋英等人,还没动手就被控制的李祐之等人,还有被迎头痛击的张士信。

所以朱元璋故意不亲自私下写信,而是招来刘基公开写写一封公函。

专门公开告诉两浙地区的守将们,蒋英可能会叛乱以及张士诚袭诸暨的消息,都是自己家那个七个月的小儿说的。

让能接触到的公函的人都能知道,进而在军中和地方迅速传播开来。

这份公函写完之后,朱元璋就让刘基安排手下文书抄录几份,送给浙江和洪都的守将。

刘基自己看着自己写下来的内容,表情和心情都满是惊讶和疑惑。

朱元璋感受到了刘基难以置信的眼神,就把胡大海和谢再兴的报告拿出来给刘基看。

刘基看完更加的惊疑不定了:

“这——上位,这些事情竟然都是小公子的提醒!”

朱元璋理所当然的说:

“当然,否则我亲征江西半年归来,安能得知远在金华的蒋英谋叛?

“我儿当是得天所授,有玲珑赤子之心,能见气运命数,见我气运波动,故此相告。”

刘基心中惊疑不定,但同样本着敬而远之的心态,表情非常严肃的恭维:

“恭喜上位,有小公子之力相助,上位大事即将水到渠成矣……”

凡是涉及到各种占卜、吉凶、风水、堪舆相关的事情,朱元璋就喜欢让刘基来参与。

刘基就算心中抵触这些事情,他也会被其他人当成神仙。

而刘基自己知道自己不是神仙,就会更加的恐惧不安,也会更加的老实听话。

其实在这个时代,在大部分普通人都非常迷信的情况下,朱元璋这种创业团队中也确实需要有类似“神仙”的角色,承担在心理上稳定和鼓舞士气的职责。

朱元璋准备下次去洪都,就专门请铁冠子张中出山,跟刘基配合着用。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基就被朱元璋这样折腾的很难受。

现在有了朱五,刘基就更难受了。

朱元璋的公函陆续送到浙江各地守将手中,胡大海收到后再次让儿子胡关住念给自己听。

胡关住读完之后自己就懵了,将信将疑的问自己的父亲:

“爹,上位他说,蒋英叛乱的消息,是只有七个月的小公子提醒的,这不会是真的吧?”

胡大海也是非常的意外和惊愕,但他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很可能是真的,按照蒋英亲兵的口供,蒋英想要叛逃,可是最近才有的主意。

“这位小公子,可能真的得天所授,有观气运命数的天分。

“按照上位的说法,这小公子得知我等危险才提醒上位,是他救了咱们父子两个,

“而且这消息无论是真是假,都能安抚和威慑心思不定的降将。

“以后他们再想要叛逃的时候,都要在心中好好掂量一下,会不会被小公子提前示警了。

“上位没有写密信而是用了公函,应该就是让我们把这条消息散播出去。

“把公文先发下去,让下面的将领和士兵们轮流休息,让将领轮流来府里面赴宴。

“席间主动把这件事情到处传一传。”

胡关住马上答应着,安排人去传令,请客,准备宴会。

与此同时,李文忠、谢再兴、耿再成等浙江各地的将领,也陆续收到了这份公函。

他们的反应大多跟胡大海类似,非常惊讶的同时倾向于相信。

他们心中就算不是特别的笃定,不至于百分之百的肯定这件事情就是真的,但也都没有人会专门去质疑和否定这种事情。

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对于鬼神、命数之类的东西,基本都是倾向于相信的。

最多是加上一点敬而远之的警惕。

将领们也理解朱元璋的意图,把这件事情在自己的驻地之中传播。

主将告诉副将和高级将领,高级将领再传播给下面的中低级将领,低级将领再传给士兵。

低级军官和士兵出营活动的时候,还会到酒楼、茶馆、饭摊之类的地方散播。

这种涉及到鬼神、隐秘之类的流言,本来就深受普通人的喜爱。

军官们不用当做命令去做,只要说出来就会有人到处乱传,传播速度可能比军令更快。

不过事情本身也随着流言的传播,开始理所当然的迅速扭曲走样。

传播到底层普通士兵之间的时候,朱元璋家的这个小公子已经变成了小神仙。

小神仙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特来助吴国公打天下。

看一眼就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听一句话,就知道谁在说谎,谁要叛变了。

以后想要当逃兵的直接跑,别想着割将军的脑袋了。

这种流言的快速传播,也确实有助于稳定地方局势,让本来想要叛逃的稍微忍一忍。

再加上朱元璋给将领们的直接提醒,地方守将都做好了应战镇乱的准备。

这些地方上的局面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蒋英的叛乱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形成连锁反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