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汉中秋末,山岚如带,缠绕着米仓道两侧苍翠的峰峦。

“哥哥,哥哥,谢谢你!”

午后的斜阳穿透薄雾,将汉中城古朴的夯土城墙染上一层温润的暖金色。

人儿只是微笑地摆摆手,便示意眼前拿着朵雏菊的小男孩可以先行离去。

“这乱世,有这样一番安定之所,实属难得。”

城内市集,人声鼎沸,各色蜀锦、山货、盐巴堆积于摊前,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辛香、熟食的烟火气和牲畜特有的膻味。

“他”的声音不似上阵杀敌的武将那样粗犷,也不像书院先生里的温文尔雅——

而是灵动,像百灵鸟一样。

在市集一角,人群却异常安静地围成半圆。

圈中,一个身着素净青灰色道袍的身影正蹲在地上。

那人身形略显单薄,却自有一股清逸之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墨色长发一丝不苟地束在简单的木簪之中,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小段细腻白皙的脖颈。

若非那双过于清澈明亮的眼眸,和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灵动秀气,单看这身打扮,倒像个清俊的少年道士。

她便是张鲁独女,张琪瑛!

此刻,她正小心翼翼地为一个蜷缩在破草席上的老妪敷药。

那老妪小腿肿胀溃烂,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周围人皆掩鼻退开些许。

张琪瑛却恍若未闻,动作轻柔地将捣碎的草药敷在创口,又用干净的布条仔细包扎。

“婆婆,此药需每日一换,忌沾生水,三日后当可消肿。”

她的声音清越,如同山涧溪流,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

“多谢……多谢小仙长!”

老妪浑浊的眼中含泪,挣扎着要叩头。

张琪瑛连忙扶住她,温言道,

“婆婆不必如此,天师道以济世为本,此乃分内之事。”

她站起身,目光扫过周围几张带着病容的脸,

“还有哪位乡亲身体不适?”

“小仙长!看看我家娃儿吧,咳了半月了!”

一个抱着瘦弱孩子的妇人挤上前。

“还有我,这眼睛总是模糊……”

人群又骚动起来,带着希冀涌向那青灰色的身影。

百姓们口中,对这位时常出现在市井、医术高明、心肠慈悲的“小道长”,早已悄然换上了另一个充满敬畏的称呼——

“神女”。

张琪瑛从容应对,时而俯身探脉,时而低声询问,时而指点药方,时而从随身携带的布袋中取出些草药分赠。

她动作娴熟,神情专注而平和,仿佛置身于喧嚣之外的清净道场。

夕阳的金辉勾勒着她专注的侧影,那身朴素的青灰道袍,竟也仿佛晕染上了一层圣洁的光晕。

……

“小姐今天又没吃午饭,忙碌了一天了……”

当最后一抹残阳被米仓山吞没,张琪瑛才在几位恭敬相送的道民目视下,离开了喧嚣渐息的市集。

踏着青石板路,走向位于城西高处的五斗米道治所——静虚观。

观内灯火通明,檀香袅袅。

正殿之上,供奉着“正一盟威”神位,气氛庄严肃穆。

“好啦,走吧走吧。”

偏厅内,张鲁正襟危坐于蒲团之上,面前矮几上摊开几卷竹简。

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垂胸,头戴象征天师身份的芙蓉冠,身着玄色法衣,目光沉静,自有一股统御汉宁三郡的威仪。

张琪瑛入内,敛衽行礼,

“父亲。”

张鲁抬首,看着女儿一身风尘仆仆的道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随即化为平静,

“瑛儿回来了。今日又在市井行善?”

“嗯,”

张琪瑛走到一旁铜盆边净手,声音依旧清越,

“为几位染恙的乡邻诊视,分了些草药。”

“我儿仁心,道祖庇佑。”

张鲁微微颔首,目光却未从女儿身上移开,

“只是……如今汉宁虽安,然天下汹汹,曹操挟天子于许都,刘表坐拥荆襄,益州刘璋暗弱,西凉马腾、韩遂虎视眈眈。

我道门偏安一隅,如履薄冰。你身为吾女,身份贵重,常入市井,终非万全之策。”

张琪瑛擦干手,走到父亲对面坐下,拿起案几上的陶壶,为张鲁续上一杯清茶。

氤氲的热气中,她抬眸,眼神清澈而坚定,

“父亲教诲,女儿谨记。然道祖立教,首重‘救疾解厄’。若因身份贵重便远离疾苦,只在高坛诵经,岂非背离了济世度人的本心?

女儿以为,真道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民间疾苦处。唯有身入其中,方知黎庶所求,方能行真正的大道。”

张鲁看着女儿那双不染尘埃却洞悉世情的眼睛,沉默片刻,终是轻轻一叹:

“罢了,你向来有主见。只是需多加小心。”

他不再纠缠此事,转而从袖中取出一卷细小的、用蜡封得严严实实的竹筒,置于案上。

“此乃关中密探今日飞马送抵。”

张琪瑛目光落在竹筒上:“关中有变?”

张鲁指尖轻敲桌面,蜡封应声碎裂。他从中抽出一卷薄如蝉翼的素帛,展开细看。昏黄的灯火下,他的眉头渐渐蹙起,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凝重。

良久,他才放下素帛,长长吐出一口气,目光变得幽深难测。

“父亲,何事?”

张琪瑛问道,她很少见父亲露出如此神情。

张鲁将素帛轻轻推向女儿:

“你且看看。徐州小沛之地,近月来颇不平静。刘备麾下,新得一员悍将。”

张琪瑛接过素帛,就着灯火细读。

素帛上字迹细密,详细记载了数月间发生于小沛的数场战事:

下邳城外夜战,三十亲卫扼守堤口,火焚吕布狼骑前锋;阵前刀劈三将,生擒百夫长;更提及此人练兵之法迥异常人,军纪森严,兵种配合精妙,名曰“青羽军”。

末了,点出了此将名讳——陈洛,字守仁。

并注有一行小字:“疑为昔日神亭岭独挡孙策十二将之‘曲阿小将’”。

“陈洛……陈守仁……”

张琪瑛轻声念着这个名字,清澈的眸子里泛起一丝涟漪。

素帛上的描述虽简略,但那“三十人阻狼骑”、“刀劈三将”、“练兵迥异”的字眼,却勾勒出一个勇悍绝伦又智计不凡的轮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