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访汉,不论是对如今的东吴,还是对现在的大汉,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所以,对比起上次魏国派遣使者过来交流互市,大汉民间静悄悄的,只是官方交流。
这次大汉对张温的态度却相当热情,民间也好,官方也好都很欢迎。
毕竟联合东吴成为重新的政治风向标后,李严与诸葛亮都等着与东吴完成结盟后去讨伐南中,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所以,这次大汉官方对张温接待很隆重,依旧是邓芝负责安排张温且先进入馆驿休息。
而邓芝安排好张温后,则先行一步,前来跟诸葛亮做外交上的汇报。
“丞相!”邓芝把张温安排好了后马上赶到丞相府。
这时候诸葛亮已经在座,与此同时,在诸葛亮的侧身则有着张裔与马谡两人陪坐。
“伯苗幸苦,且先入座,把你东吴之行,细细说来!”诸葛亮对邓芝道。
邓芝对诸葛亮行礼后便顺势入座,然后对诸葛亮细细说起了这次东吴之行的见闻。
诸葛亮、张裔与马谡认真听着,等到邓芝说完全部,诸葛亮赞叹道:
“伯苗此行智勇双全,功勋卓著,当抵十万精兵!”
张裔更向邓芝表达感谢,如果没有邓芝这次成功出使,自己未必能活着回来。
而诸葛亮也直接开门见山的对着邓芝说道,“吴主派张温此次前来,有何种态度?”
“吴主有联盟之心,只是疑惑我大汉经受夷陵之败,难以重整旗鼓!”邓芝道,
“所以张惠恕此次前来,有刺探我大汉如今实力还有几何!”
诸葛亮听到邓芝的话点点头道,“如此应有之理,吴主想来是希望我们大汉不能太弱,太弱不能分担魏国之锋芒,不能太强,太强那荆州怕不得安稳!”
诸葛亮对邓芝道:“他可擅长机关之物?”
邓芝摇摇头说道:“张惠恕乃东吴名士,擅长机辩,曾经与吴主问答,对答如流。”
“既然如此,那就大方一点,接下来几天,你带着他去参观我蜀地的都江堰,盐井与锦区,让他亲眼看看我蜀地已经恢复了生产。
纵然一时难以出兵,但若防守蜀地却也绰绰有余。”诸葛亮此刻沉声道。
诸葛亮很清楚,荆州之战与夷陵之战,到底是大汉吃了大亏。
这样的情况下,吴国对蜀地的实力到底有多少,多少还是有几分考虑的,这也是孙权派遣了张温过来的原因,就是想要看看如今大汉的潜力。
而诸葛亮也知道,有些东西自己遮掩是没有意义的,适当的放开来让张温看到,那也能更多的影响到东吴那边的决策。
邓芝点点头,却又对诸葛亮道:“第二件事,吴主有称帝之心,张温来此,可能就是为了试探我们大汉的反应!”
虽然,在这时候的孙权因忌惮曹魏的原因所以并没要称帝,同时也需要试探性的派出张温过来,就是想知道如果自己称帝大汉会有怎么样的态度。
对孙权来说,自己称帝后,大汉的态度有时甚至比魏国还要重要。
毕竟孙权也怕自己称帝的消息要是引得蜀汉与自己断交,魏国若再主动进攻,那自己的局面就非常不好了。
所以这种事,双方肯定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通气,避免战略误判。
而这点在历史上的张温出使蜀汉时,与秦宓就有一场论天的对答中便能看得出来。
东吴孙权已经试探性的想要称帝了,所以便隐晦的派遣张温来询问蜀汉的态度。
而蜀汉这边虽然在立场上通过秦宓的回答,维持了自己的立场。
但诸葛亮秉持务实态度未当场否定东吴的试探,也为后续孙权称帝,邓芝再使吴提出“并尊二帝”埋下伏笔。
如今诸葛亮面对眼前的邓芝抛出来的这个问题,不由沉默了半响。
最终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沉重而务实道:“强魏在侧,也只能先和东吴暂且虚与委蛇了!”
诸葛亮不得不承认,三国中魏国最强,东吴次之,大汉只有这一州之地。
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大汉再跟东吴为了名分的问题而纠结,那对大汉来说,如今的局面就太不利了。
诸葛亮回过神来,沉稳说道:“不过,既然温使有此心思,便安排子敕做陪与其清谈!”
随着这些事情谈论完全后,诸葛亮对邓芝道,“伯苗,你说东吴是否愿意与我们互市?”
“若是双方缔结同盟,此事应当没有什么问题吧!”邓芝微微疑惑,却也陈恳回答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诸葛亮听到邓芝的话却也相当欣赏的点头。
邓芝看着诸葛亮的姿态,却带着几分茫然。
而张裔却清楚,自从他回到蜀汉后,便开始发挥出自己卷王般的才华,从王连手中接管一部分的权利。
别得不说,像蜀锦井盐这种东西,虽然在诸葛亮与刘禅的定位中,是作为货币替代品而进行推动的,所以以前是划归到王连手下。
但如今随着张裔回归,诸葛亮表示所有生产类的事务需要交给张裔手上,让他重新打造更加合理的生产线体系,以方便供应曹魏与东吴互市。
而王连更擅长的是盐铁专治这样通垄断进行赚钱,像打造生产线的能力的确不如张裔。
所以面对张裔,王连只能眼睁睁看着手中权利被拆解,让张裔把这些生产项目拿到手中。
然后张裔接手了这些项目后,原本也只以为是寻常的生产项目,但很快发现自从蜀地与魏国进行互市后,几乎每个月魏国与蜀地双方间的交易产量开始疯狂增加。
尤其是蜀锦,雪花盐与竹纸,魏国那庞大的市场,完全就是来者不拒,全部消化干净。
而张裔能够有什么办法,虽然自己也想每天增加产量,但人就这么多啊!
可没想到,如今魏国的市场都还没彻底解决,东吴那边又要互市了,市场太大吃不下啊!
张裔很清楚,对现在的大汉来说,这互市肯定是要继续进行下去。
毕竟自己生产出来的这些蜀地的特产,可是能换取到大量的魏国物资,那么以后自然是能够换取到东吴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