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魏晋当名士 第45章 他才五岁,他能作诗吗?

作者:张三的键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09:16:49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段畅确实对谢家存了报复之心,毕竟众目睽睽之下的两个巴掌对他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要知道,在凉州的时候,只有他扇别人巴掌的份,如今到了洛阳,却沦落到要挨别人巴掌了,这是何等的落差!

当然,他也恨王澄,甚至对王澄的恨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谢衡给他的那两个巴掌。

因为王澄出生高门,而段畅十分厌恶王澄这种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可以那么若无其事地轻贱于他。

若在汉时!若在汉时!

他堂堂武威段氏子弟怎会受到如此屈辱!

段畅并不去想自己在凉州是怎样作威作福的,只恨武威段氏的势力不足以让他在洛阳接着作威作福。

自汉以来,天下出现了那么多高门望族,为什么偏偏没落的是武威段氏!为什么段氏的子弟几代都被困在凉州!

段畅心中恨着苍天的不公,本就一般的相貌在扭曲的神情下愈发丑陋了几分。

破局!他要破局!他要让谢家倒大霉!最好再拉上王家!

段畅能做国子博士,才华至少还是有的,冥冥之中,一点灵光闪烁,他突然就有了个自认绝妙的主意。

洛阳太学,曾经的大汉最高学府,自晋时国子学的设立后,逐渐沦为寒门庶族的代名词。

虽然太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国子学生,但两学既列,便是彰显贵贱有别。

国子学,光是“国子”之名,就能知晓其地位。相较于察举天下各地的贤才的太学,国子学的职责是为了教育“国之贵游子弟”,一个“贵”字,便显出和太学的区别了。

有天便要有地,有贵自然就要有贱,如此,作为对照组的太学自然而然的就被冠上了贱的标签。

但贵胄子弟的向学之心,肯定是没有庶族寒门子弟那般坚定,对他们来说,苦读的作用不大,不如和同席好友之间的宴游交际对未来的仕宦帮助大。

而太学弟子多以才学被察举到洛阳学习,因此愈发注重刻苦读书,学子相互间也多以交流学问为主。

九品中正制下的天下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这一点也侵染进了庠序学堂,使得天下人逐渐形成了“国学教胄子,太学招贤良”的观念。

如此,两学弟子相互间都颇有成见。

太学弟子自负其才,不屑与靠家世的国子学弟子往来。国子学弟子亦然,他们同样瞧不起这些来自天下各地的乡巴佬。

太学生以才学出名,自然也最追捧才学,如左思、陆机这类写出绝佳文赋的才子就是太学生崇拜的对象,而再久远一些,昔日的嵇康更是才华横溢到让三千太学生冒着被株连的风险、去恳求司马昭赦免他的罪过。

如此可见,只有你有真才实学,太学生真就能为你抛头颅洒热血。

杜援就是这样一个崇拜才学的太学生,他能将左思的《三都赋》和陆机诗文倒背如流,尤其倾倒于陆机的华丽的文辞与繁复的风格,但却不齿于陆机攀附权贵的行径。

有了陆机的对比,杜援愈发崇拜不为世俗权力所动的嵇康、阮籍、刘伶等人,觉得这些人才是真名士、真潇洒。

如此,他自然也注意到了谢家三郎写阮籍的那一句诗歌,他与太学同席相互探讨了许久,觉得此诗确实意蕴非常。

也因为存了一份想以才学扬名的心思,杜援等太学生也积极参与进这场热闹的续诗之中,难得太学生也能参与洛阳的热闹,这让杜援也有了些名声,他也因此对谢三郎颇有好感。

直到今日听到同席之间的窃窃私语——

“你听说了吗?谢三郎不过是个捧出来的无知孩童,他根本就没有真才实学,就那一句诗还是谢博士代作的!”

“怎么可能?若是捧人,怎么可能就只有一句诗流传在外?直接让父亲代作全诗岂不是更能扬名?”

“哼,谢三郎才五岁,他能作诗吗?定然是其父代作!再说了,才华本天成,岂是能硬憋出来的?谢博士能作出那么一句天才之句已经是非同一般,如何还能再想得出与之媲美不堕气势的其他句?与其硬凑糟粕,不如只流出这一句,才更能显出才气!”

“那谢博士为什么要给儿子代作啊?他自己成名不就得了?”

“你傻啊,当今······好神童,如此天赋奇才的孩童出现在治下,不就是最好的马屁吗?再说了,五岁神童比起老博士开窍,显而易见也是前者更容易引人瞩目啊!”

“你······你这不是捕风捉影,凭空污人清白吗?”

“捕风捉影?污人清白?是你太单纯了!前几日,国子学的段博士不过稍稍质疑了一下谢三郎的才华是否为真,就被那谢博士仗势欺人当众殴打,那国子祭酒也是黑白不分,竟然就轻轻松松地放过此事了!

你说,若非心虚,何必有这般大的反应?我看啊,这些世家都是相互勾结,最是擅长玩弄这一套,以此博求名声,日后便能轻而易举地评个上等,然后一路坦途地做大官!”

“可是那谢博士也只是五品啊,陈郡谢氏兴起时日不长,怎的就有这样大的势力?”

“哼,这就是你见识短薄了,你可知博陵崔氏?”

“如何不知,我还知道你没收到博陵崔氏宴饮的帖子!”

“哼!说的就好像你收到了一般!我要说的,是博陵崔氏与陈郡谢氏是姻亲!博陵崔氏族望,却初归洛阳,需要打出名声,而陈郡谢氏门第一般,却渴求上进,这两家自然一拍即合,想捧个神童出来,所以要弄假成真,把这一句之才死死地按在那谢三郎身上!

我看,那崔家的宴会邀请的都是琅琊王氏之流的高门大族,恐怕就是怕我们这些有才之人进去揭穿他们的算计!”

“呵!琅琊王氏!一丘之貉!这些世家为了捧人,真是无所不为,我还真当谢家出了个神童,原来是这么个神童!”

杜援在一旁同样听得火冒三丈,有一种真心实意被愚弄的愤怒,他“噌”地站起身,对着众人高声道:“诸位同席,请听我一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