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铁匠 第19章 大理寺翻案招妒

作者:桐波泛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9 22:18:5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一、火锅宴上惊雷起

万历六十二年秋,云南布政使司后衙的菌子火锅正咕嘟冒泡,布政使王大人夹起一朵见手青,对着假侍郎赵铁岩感慨:“赵兄这‘纸青天’的名号,在苗疆可比沐王府的调兵符还管用……”话音未落,衙外忽冲进个赤脚彝民,怀里血书“叩青天”三字已晕成紫黑。

赵铁岩展信悚然——大理知府段云鹤三日前暴毙,其弟段云鹏刚袭职,竟被按察使司以“毒杀亲兄”定罪,秋后问斩!布政使的筷子“啪嗒”掉进汤里:“这案子…按察使周大人三堂会审定谳,证据确凿啊!”满桌松茸鸡汤霎时腥得像血。

荒诞注脚:

明代云南官场三绝:沐王府的兵权、按察使的朱笔、雨季的毒菌。此刻三绝撞作一处,连衙门口石狮子都咧嘴笑看荒唐。

二、仵作格目藏玄机

赵铁岩直闯按察使司刑房,周按察使端坐如钟:“凶器是知府药罐里的草乌,人证物证俱全,赵侍郎莫要为蛮夷贱民乱了纲常。”却见赵铁岩抄起仵作验尸格目,指着一行小字朗声大笑:“妙极!段知府胃中无半粒米粮,却检出三斤普洱茶膏——周大人可知空腹饮浓茶再服草乌,立时穿肠爆血,何须等三日才死?”

周按察使面皮一抽,堂下书办突然抖如筛糠——那验尸格目早被周大人亲笔勾改过“饮食如常”四字!

史笔如刀:

明代仵作验尸需填《洗冤录格目》,凡涂改处必按骑缝指印。周大人朱笔一挥自以为天衣无缝,却不知赵铁岩当铁匠时给卫所修过火铳膛线,最擅辨毫厘之差的刻痕。

三、沐王府夜宴钓真凶

黔国公沐昌祚在府中设“火把宴”,酒过三巡忽拍案:“段知府上月查获的滇铜贪墨案,账本何在?”按察使手中银匙“当啷”落地。赵铁岩顺势亮出证物:半块烧焦的松明——正是段知府遇害当夜,按察使司地牢“失火”时未燃尽的账册残片!

神反转细节:

真凶原想烧毁段知府暗藏的贪铜账册,却不知那账本用沐王府特制火漆封缄,遇火反凝成铁块。周按察使在火光中瞥见账册封皮“周”字金纹时,活像生吞了十斤见手青。

四、三司会审现原形

重审大堂上,赵铁岩请出关键人证:段府哑婢竟开口!原来她当夜见周按察使的亲随翻墙投毒,吓得咬断舌头装哑三年。周按察使暴喝“妖人惑众”,赵铁岩却掀开证物箱——

草乌药渣里混着按察使司特供的缅甸槟榔

段知府指甲缝藏有正三品獬豸补服金线

最绝的是从洱海里捞出的铜印匣,内刻“万历六十二年滇铜转运使司截留”

致命幽默:

周按察使看着自己补服上缺失的金线,突然想起那夜翻墙被段知府扯住衣袖的狼狈,当场瘫软在地哀叹:“早知该穿便服去杀人!”

五、荒唐余波震春城

真凶锁枷游街时,满城百姓抛掷的竟是松茸、干巴菌!布政使在城楼苦笑:“云南的菌子能毒人也能救命,官帽上的乌纱嘛……”话音未落,沐王府快马飞报京城:“假侍郎又撬翻一位三品大员!”

赵铁岩望着苍山雪顶,提笔在《虚冠录》上添注:

“大明朝两桩奇事——

真乌纱罩着魑魅横行,

假官袍偏能劈出青天!”

史家点评

万历六十二年云南官场有三怕:

一怕雨季吃菌见小人——轻则幻觉乱舞,重则躺板升天;

二怕赵铁岩翻旧案——这位爷专刨朱门祖坟;

三怕周按察使的智商——杀人留补服线头,贪赃刻自己官印。

后来《明神宗实录》隐晦记了一笔:“滇南按察使周某坐诛,有司奏其愚钝逾常”,深谙春秋笔法的史官们,定是嚼着云南菌子写的这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