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的电影时代 第7章 会议室

作者:人懒觉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16:07:0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第二天,4号,清晨。

陈兵掀开被子挺身而起。

年轻的身体倍儿棒,坐着有一会儿才消停下去,起身走到窗外,天际刚破晓,家里人都在睡觉。

他换了一身军绿色的咔叽布青年装,里头套了件白色衬衫,照例穿上亮堂堂的回力小白鞋,出门感受了一口新鲜空气。

有点干,特别凉。

5月初的BJ,清晨的气温最低能达到十度以下。

但这点寒意浇不灭他内心的火热,因为他今天要跟郑文英一块上班,去争取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

鲁迅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现在正是发光发热、大展拳脚的好时候,为了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义不容辞!

大院里尚且没有人影,陈兵围着院墙跑了两圈,在国槐树下做着拉伸运动,陆续有些人影走动,他挨个问好。

刚走到空地处准备锻炼,葛尤竟也从家里走了出来。

“哟,这么早!”

葛尤操着缓缓的语调,道:“在大队里养猪习惯了,有时睡不着起夜没事就往猪圈里瞅两眼。”

“……”我看你养猪养得都腌入味了!

“我说小嘎,咱能不能先把养猪的事情忘掉喽,等考试让表演的时候再用上!”

说着也不管葛尤就站在身旁,陈兵开始弯腰起跳,一双手不时朝地面方向交叉比划着,似带着与众不同的韵味。

葛尤立了有一会儿,见陈兵手舞足蹈地又像做操又像跳舞,看到他的肩膀一高一低地向左右两侧撞击着空气,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

“这是体操么?”

“这是我根据第五套广播体操和篮球动作改编,我打算将它推广出去,就叫第2.5套广播体操!”

陈兵边说边做,手上掐着特别的姿势在身前晃动,解释道:“这一式结合了舞蹈动作,大有来头,叫露出鸡脚。”

“坚持锻炼有益身心健康,老了还能保持年轻人的体态和心态!”

第五套广播体操于71年颁布,是流传时间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的体操。

当时BJ长桥小学有位小学生,体操动作优美、姿势飘逸,被选为领操员,拍到纪录片当中。

后来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将他挑进去练武术,获得了众多奖项,年少轻狂!

再往后拍了电影打开潘多拉魔盒,进入名利场越发不可一世,老来连面相都变了样,这就是练武不练心导致的……

嗯,这人大家应该都认识。

“瞧着新鲜!”

葛尤看着有趣,跟着比划了两招,虽没学到精髓,但已形似,没多久额头便沁出汗水,道:“好像还真有效果!”

“那可不,这2.5套体操常练常新。结合了体操、篮球和舞蹈动作,别的地方你还见不到!”

陈兵都想好了,将这套动作推广开来,如果能赶上几年后的气功热就更好了,四十年后开宗立派,怎么也能成立个“坤门”。

届时拍视频、直播、带货一条龙,怎么说也是条出路!

偶尔上台跟年轻人表演一套不讲武德好自为之,名字再改叫保国……

听听,陈保国,名字叫着就新鲜,穿上道袍还能大鹏展翅!

回到家里郑文英已做好早饭,还是那俩窝头,这回拿起来是温热的,他和葛尤一人一个,就着玉米面糊糊吃了进去。

葛嘉照例上学,葛尤无所事事,打算前往小西天电影学院的报名地点看看,郑文英则先去上班。

陈兵在家里扣了两个小时的墙皮,十点半的时候郑文英回家喊他。

他拿上挎包,笑脸吟吟地跟在郑文英身后,遇到熟人就喊叔叔阿姨,一路来到北影主楼三层的会议室。

会议室这会儿干净整洁无异味。

78年北影厂的年轻职工不算多,这两年许多老职工时隔多年后恢复工作,一度面临着超编的问题。

两年后随着恢复高考后的考生开始步入工作,北影文学部的编辑中才会出现更多的新面孔。

往后厂里还会将淘汰下的放映设备搬到三层的会议室当中,以便编辑们和编剧导演会议专用。

十年后的年轻编辑们甚至在这看小电影……

郑文英吩咐道:“你先坐这等着,我让组里的编辑们到这里开个讨论会。”

“您忙。”

文学部编辑的工作主要在于选题、审稿、联系作者、组稿、统筹厂领导和编剧的意见,审、改、定环环参与。

陈兵放好包,从中掏出小簿子,一页页翻着,目光闪烁,眼前似乎跳跃着光与影的画面。

《哦,香雪》可以一眼便被选中,题材上有取巧的嫌疑。

这部由短篇改编的电影情节并不丰富,按照小说里原汁原味改,大概只能拍出50多分钟的内容。

陈兵也并没有往稿子里加入多余的内容,而是详细地描写了大山姑娘的朴实芬芳,前半段的内容主要聚焦在香雪父女身上。

父女之间合作搬着大石头,母亲在推磨,一家人日常吃食的场景,山村女生们生动活泼的小细节……

将山村生活的内容填充在故事情节之间,始终保持着一股诗意,突出生活化和烟火气。

这个年代,是个人似乎都要出来哭诉伤痕,写字的的地位被大幅拔高,连车间钳工写一篇与厂花恋爱的三两事儿都能一跃成为杂志社编辑。

文学创作和电影题材无不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内容,在这个背景下,能有一篇聚焦于山村女生的剧本问世,可见显得多么清新。

今年《电影创作》尚未复刊,北影厂还处在组织恢复生产工作的阶段。

每日里收到的稿件还不那么多,故而编辑更能有空余时间在选题上组稿,这也是陈兵的稿子能被选上来讨论的原因。

陈兵等了有一会儿,身后不知何时站了一位面容和蔼、个头中等的中年妇女。

“王阿姨。”

陈兵起身打招呼,又是北影的熟人长辈,电影《海霞》的联合导演之一,王好为。

往后数十年还会拍出不少好电影,代表作是《瞧这一家子》、《潜网》、《夕照街》等等,是第四代中的杰出导演。

但她这会儿还没独立执导过电影,正在寻求独立导演的作品。

“坐,你坐。”

王好为把目光从小簿子上移开,笑道:“陈兵,这是你写的故事梗概?”

“对,一个还没写完的故事。”

“哦,这么说你已经写出一部分出来?”

正说着,外稿组负责BJ区域的编辑们陆续进了会议室。

除了郑文英和梁晓生外还有两个人,他们看到王好为的到来明显有些惊讶。

简单打过招呼后,王好为问道:“不介意我参加你们的会议吧?”

众人摇摇头,毕竟不是什么大会议,只是讨论一部尚未完成的剧本,跟剧作者沟通创作思路。

郑文英做为资深编辑,在场职称最高,便开口道:“主任、副主任不在,雯心在外出差,这次讨论会就由我来主持。”

“我们做了简单讨论,一致认为稿子的主题立意不错,不过看内容大概仅完成了三成,还得听听你的想法和创作背景,再决定是否要邀请组稿。”

稿子摆在桌子正中间,王好为好奇地站起看了一眼。

剧本封面与众不同,没有故事名称,只有一幅线条简洁的素描画,生动地画出了农村出身的初中女生喜悦的模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