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的电影时代 第8章 艺术源于生活

作者:人懒觉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16:07:0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陈兵将手上的小簿子往前翻了一页,一张与剧本封面几乎相同的等比缩小素描画呈现在众人眼前。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篇稿子也是如此,它有故事原型。”

“当然,故事原型自然不是我……”陈兵面露腼腆,用手拂过额头上已痊愈的伤疤。

在场除了梁晓生是年轻编辑,其他人都是北影厂的老职工,早在半个月前就听闻过他受伤的事迹,自不必过多解释。

王好为斜着脑袋来回对比着剧本和小簿子上的素描画,暗叹电影学院的学子基础功底还是那么扎实!

嗯,她58年上大学,考上的正是电影学院导演系……

众人侧耳聆听。

陈兵接着道:“半月前,我们学员以三人一组,居住在老乡家,与他们同吃同住,在京郊开展教学实践。”

“那里位处房山和河北野三坡的交界,大山阻隔了当地村庄和外界,仅有一条铁轨沟通着隧道外的世界,平日里火车到站的轰鸣声成为了年轻姑娘们翘首以盼的时刻和象征。”

“在那个距离北京城不过二百里的地儿,就是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劳动人民日复一日地守在绿水青山间辛勤劳作,他们没有抱怨、没有奢求,甚至不懂鸡和挂面的区别……”

“我在老乡家里住了不过几天,就发现有火车上的城里人拿着挂面去和老乡们换鸡的怪事儿发生……”

“看到这一幕幕的情况,我的内心憋足了一团火,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于是便提笔写下了这个故事!”

众人都没想到剧本故事的来源竟如此生活化,这在如今的电影创作中非常罕见,难怪单从文字间就流露出一股如画般的诗意。

70年代末,电影和戏剧尚未分家,无论是表演和创作中有意无意都会有戏剧化的倾向。

在场唯一的导演王好为却来了兴致。

她没有看过剧本内容,只偷瞄到简单的故事梗概,听完陈兵的发言后更是好奇,指着剧本封面和小簿子上的画作,问道:

“容我问一句,这两张一模一样的素描画上的姑娘是谁?”

陈兵看了一眼王好为,将小簿子递给她,解释道:“她是当地老乡家的女孩,全村唯一考上的初中生,我当时住在他们家,正是与她闲聊后才有了主动了解当地生活的想法。”

王好为看着素描画上的人物,往后翻动了一页,看着故事梗概上的内容心有所想,唰唰唰翻起了陈兵的小簿子。

在场寂静无声,只余翻页的轻响。

会议室内编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开口说话,陈兵也看向郑文英,使劲挤眉弄眼,似乎在说:怎么样,我表现这么好,没给您丢份吧!

郑文英白了他一眼,移开目光,嘴角似往上翘些。

梁晓生盯着剧本,不知在想些什么,眼神中似有一团火焰跳跃。

“没想到你的基本功这么扎实,对电影的感悟如此深!”

王好为将小簿子还给陈兵,起身笑道:“同样身为电影学院的学员,我非常希望能看到这个故事完整的文学剧本问世!”

没有多说什么,向众人辞别后,王好为带上保温杯便离开了会议室。

“具体还需向主任和副主任打报告,不过我们都认为可以组稿,这事儿八九不离十,就先这样吧!”

编辑们又询问了几个问题,陈兵一一应答,随之纷纷离开会议室。

在场只剩郑文英和陈兵母子二人。

“王好为导演竟然公开夸了你一句!”

“那可不,我是谁,我可是您儿子!”

郑文英好奇道:“儿子,你这本小簿子里藏着什么秘密?”

陈兵凑近了些,当场翻起小簿子,内容尽是摄影构图处理的想法,对不同国家电影的想法感悟,中间夹杂着或风景或人物的素描图,翻到最后几页时,动作慢了下来。

“这几页都是在十渡时记下的,有对老乡的采访,也有这位女孩的问答内容记录,还有就是素描画和故事梗概,都是不成熟的小想法。”

郑文英晃了晃手头上的剧本,轻拍着他的肩膀,笑道:“那妈帮你把这个小想法变得成熟如何?”

陈兵挑眉,笑道:“这么说,我今晚就能住进招待所!”

“你这孩子,就这么迫不及待想住在外头?”

“哪能呢,咱家就两间卧室,要是人都回来了,我不得跟小嘎挤一张床上,到时候您儿子被他传染了怎么办?”

郑文英皱眉,道:“传染什么,小嘎人是瘦了点,还能有什么疾病不成!”

陈兵左瞄一下右瞥一眼,跟做贼似的就怕隔墙有耳,末了发现左右果然没人,凑在耳旁轻声道:“您没发现吗,小嘎的眼睛以上非常不团结!”

“什么?”

郑文英没反应过来,陈兵比划着头发,一字一顿道:“头、皮!”

“你这熊孩子,越长大越回去是吧,怎么能拿人寻开心,给我回去乖乖等着,别到处惹是生非!”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郑文英拳头都硬了,结结实实地在他背上抽了一下,头都不带回地便走了。

陈兵吃痛地挠着背,从会议室中走出来,他也觉得自己这几天有些过于放飞自我,应该是成熟的思想撞进了青春的肉体,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导致的……

北影厂组稿邀请要走正式程序,陈兵是电影学院学生,即便处于在家养病期间,也需要由厂里向北电申请借调。

这年代的大学生上学不仅不花钱,学校还给发生活补贴和粮票,他每个月能领到19块钱,这部分在借调期间也需由北影厂承担。

刚转到楼道口,迎面碰上梁晓生正低头思考,似乎专门在等着他。

“哟,梁编辑!”

“叫我名字就行!”梁晓生主动握起陈兵的手,显得非常热情。

“您有事吗?”

陈兵边说边走,梁晓生跟着下楼,都是年轻人,随口聊两句便说开了,他对剧本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负责跟陈兵的稿子。

陈兵满头雾水,道:“这似乎由你们文学部里指派,不归剧作者管吧?”

“对,我会尽全力向组长和主任争取,到时候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说着又握起了陈兵的手,显得十分郑重。

陈兵讪讪收回了手,心想,还不知是不是你呢……

走出北影大楼,见梁晓生没回去,他主动闲聊道:“对了,昨天中午那份稿子是怎么回事?”

“组长没跟你提起过吗?”

梁晓生意外道:“那是一份令主任和副主任都头疼的稿子,越过了正常程序投稿,最后让我们外稿组来审阅。”

陈兵也好奇,究竟是哪个大能手段如此通天!

“那个剧本厂里决定投拍了吗?”

“不可能!”梁晓生有些激动。

“那份稿子改编自厂里一位已逝编剧的老剧本《战马》,不说题材老旧,就连内容相似之处也颇多,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改编,初步采纳都需要通篇大改!”

梁晓生拉住陈兵,补了句:“跟你的故事完全比不了!”

陈兵点头,他也没看过别人的改编剧本,但有看到首页上的领导批示。

嗯……他最大的大腿就是北影厂资深编辑的老妈,确实比不了。

“我们打电话联系他到厂里沟通交流,他嫌路远,希望去他家谈。”

梁晓生愤怒地扬了扬手,接着喷道:

“组长同意了,于是我们便把修改意见给改编者送去,组长好心好意给他一条条指出来,他还一条条解释,说什么‘你们没看明白’,‘这里不能按你们意见改’‘我有我的用意’云云,那人根本没有文学创作应有的谦虚态度……”

陈兵摸着下巴,没想到这个年代编辑和作者之间矛盾竟这么深了!

“我实在看不下,便说尊重改编者的想法,意见仅供参考,起身就往外走,没想到组长出门后还批评我对待作者和作品没有耐心,我都替她感到不值!”

好家伙越说越激动,口水差点飞溅到陈兵脸上,他侧身走到另一边,又聊了几句便各自分开。

没想到老妈昨天竟然是去受气的,回来竟也没提半句!

别人对他好,他自然不吝回应,遂决定今后得靠谱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