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的电影时代 第13章 编剧苏书阳

作者:人懒觉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16:07:0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梁晓生赶着走了,他手头上还有工作要收尾,想要赶在临下班前弄完。

留下陈兵一个人在屋里,他也没带多少东西,就拿了点个人洗漱用具和几件衣物。

离家太近了,出门郑文英一点都不担心,毕竟每天还得回家吃饭。

宿舍面积不大,仅11平米。

他挠着头环视了一圈,不过一屋一床一桌一椅一箱一书架。

但已比他家的小门厅好太多!

将个人衣物丢箱子里,陈兵把未完成的稿纸放书桌上。

一旁有本墨绿色硬塑料壳的新华字典显得颇为精良。

应该是上一任编剧留下的,还有几张空白稿纸,桌下有个小垃圾桶,里面密密麻麻满是褶皱的废纸堆。

一旁的书架上也留了几本书,大部分是古文诗词工具书。

此外还有一本手写材料,封面上写着《电影知识ABC》,像是书写者对电影知识的感悟。

陈兵拿起新华字典左右晃动。

翻开一看,原来是7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单版发行量最大的版本,扉页上还带着教员语录。

上辈子上学,新华字典已是七巧板表皮的版本,这种硬塑料壳样式他从未见过。

正看着,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陈兵的思绪。

敲门声三下显正式,两下显随意。

他开门一看,一位长相和蔼、戴着眼镜,约莫40岁的中年人站在门口。

“没打扰你吧?”

看着对方笑脸吟吟的模样,陈兵总觉得特别面熟。

“没有,我是今天刚搬进招待所来写稿的。您是?”

“我叫苏书阳,楼里编剧们都叫我老苏。”

“您好,我叫陈兵。”

苏书阳上前跟他握了把手,笑道:

“这间306也是我四年前刚到北影改稿时住的,看到有人搬进来,我就过来看看。”

“哦哦,您坐。”

陈兵给他拿了把椅子,他也不坐。

苏书阳环视着屋子,眼神充满回忆,忽地注意到桌子上的稿子,扭头上下打量着陈兵。

“原来你就是郑组长的孩子,写山村女孩题材的,哎呀这么年轻,你今年多大?”

“20岁!”

“年轻好,年轻好,我就是入行太晚,很多专业知识没来及早点接触!”苏书阳满是感慨。

他是1938年生人,60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人大、河北师大、中医学院任教。

74年写了个剧本《战马驰骋》后步入编剧行业。

题材与军旅生活相关,由于苏书阳没当过兵,一切归于想象,故而剧本初稿显得非常幼稚。

当时有几位编辑对他的稿子看法不一,还是电影《画中人》的梁彦编剧对剧本大为喜爱,建议文学部采纳。

于是葛尤的母亲施雯心便主动上门联系,将他借调到北影厂,后来安排了一位年轻的责编跟他一同到赤峰的骑兵团体验生活。

这篇剧本改了几次,最终也没有拍,但一位怀揣着电影梦想的编剧就这样入了行。

陈兵这会儿想起来了,如果没有意外,苏书阳明年会有一部作品投拍——电影《丹心谱》。

又闲聊了两句,原来他住进招待所的事情已经在文学部和编剧口中传开了。

倒不是跟厂里子弟相关,而是年轻!

年轻就是资本!

全北影的编剧拉出去溜一圈,头发不白的都没几个,头发尚黑的里面还都面临着不团结的问题,嘿!

这么一瞧,苏书阳倒是他这几天见过的中年人里,头发最团结的一位。

陈兵顿感头皮发麻,这行就像不归路一样!

苏书阳满怀着对青春的感慨走了。

陈兵在单人床上瘫着,望着天花板上的墙皮发呆,总觉得墙皮的痕迹像奶牛的毛色,黑白相间。

看了好一会儿,他终于饿了。

当太阳西斜,沉寂一天的宿舍大院变得热闹,锅碗瓢盆的咣当响和饭菜的飘香交织成烟火气,陈兵随着人流踩着点回家。

“哟,人这么齐!”

一进门就瞧见六平米的门厅挤了五个人,加上他一块,只剩葛母施雯心还没回来。

葛嘉和葛存状从屋里往外搬东西。

葛尤生无可恋地瘫倒在钢丝床上,嘴里含着水果糖,看上去累极了。

还有一个身材高高瘦瘦、长相儒雅的中年男子站在一旁。

这是陈兵的便宜老爸,陈正华。

厨房门口,郑文英女士拿着锅铲乐呵呵地在看戏。

“儿子回来啦,先等会儿,妈马上把这几个菜炒了!”

看到陈兵回来,葛嘉的情绪更是高涨。

“陈兵哥,你这张钢丝床现在属于我了!”

立着听了会儿,原来是家里的大男人们都回来了,小姑娘也想要有个人空间,只好先搬到门厅的钢丝床住。

说到底,还是单元面积太小,房间不够给闹的。

吃饭时分,三个小辈围着炕桌吃饭,几个大人捧着碗边吃边聊天。

“老陈,你回来正好,明天上朱辛庄把陈兵借调的程序跟电影学院对接一下。”

“行!”

陈正华聊到陈兵住招待所的事情,情绪异常激动。

“老嘎,你爱人这两天回来不?”

“明天下午能回来,怎么了?”

“当然是预祝小嘎考试成功,我看啊,明天我上烤鸭店预约,咱们两家一块到‘全聚德’聚一聚!”

全聚德现在叫“北京烤鸭店”,只有前门老店和王府井店,今年年底还会在和平门建立起亚洲最大的门店。

整个七十年代,海内外游客但凡到首都便要品尝一下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鸭”,每每经过都是一整条大长龙排着队。

排的号还不是今天吃,是预约明后天的位置!

不过“全聚德”这块牌匾得到80年初才恢复。

前门老店和和平门店为了争夺老匾打得不可开交,还是市政府出面协商解决。

后来在90年代才以这三家门店为核心,成立了“全聚德烤鸭集团”。

“那敢情好啊,咱们都多久没下馆子了,还是大国营饭店!”

陈葛两家都是一个毛病,男主人喜欢装大气超前消费,女主人操心柴米油盐精打细算过日子。

郑文英瞪了一眼陈正华,冷笑道:“你有钱有票?”

陈正华讪讪笑道:“大国营饭店不用票,吃的就花我工资上的钱。”

吃饭,好事啊!

陈兵还心心念念想着吃火锅呢!

“我附议,如果可以,我想吃涮羊肉!”

他举起了手,帮着解围。

“小嘎这两年养猪都把自己养憔悴了,瘦了吧唧的确实该吃顿好的!”

葛嘉眼睛一转溜,也举起手,傻笑道:“姨,我也想吃!”

说着肘了一下葛尤,他傻傻地抬头,看见全屋的人都在盯着自己,这场面似曾相识。

“那什么,我随……”

还没说完被妹妹掐了一下,他立马改口道:“我也想吃!”

陈正华对着郑文英使劲挑眉,得意道:

“行,我明天就上烤鸭店和民族饭庄看看,哪家能约到咱就吃哪家!”

葛存状看了眼陈兵,又看了看葛嘉,最后看向葛尤时摇了摇头。

他放下碗筷,抬头45度角仰望天花板,悠悠地叹了口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