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函谷关那间洒满月光的石室里,尹喜摩挲着泛黄的竹简,向老子:“先生,世人皆在追名逐利,为何您却说追求精神世界才是正道?”
老子望着案头静静燃烧的油灯,火苗明明灭灭,恰似人心的起伏:“追求精神世界的极致,就像攀登云雾缭绕的险峰。路上会被藤蔓缠住双脚,会因暂时站到一处观景台而沾沾自喜,也会遇到同行者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表面的牵绊。但只要你记得抬头看,便能发现,万物都在依‘道’运行,就像这油灯的火苗,看似飘忽不定,实则遵循着火燃烧的规律。你反复观察火苗的跃动,观察草木的枯荣,观察四季的轮转,就能渐渐悟透其中的道理。”
尹喜皱眉思索:“可天下万物太过繁杂,该如何寻得头绪?”老子起身推开窗,山间的夜风裹着松涛涌进屋子:“你看山下的村落,入夜后灯火渐次熄灭,最后归于寂静。万物也是如此,无论如何纷繁复杂,最终都会复归根本,这便是‘静’。人亦当如此,唯有静下来,才能看清自己的天赋、本分与使命,明白哪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哪些是后天沾染的习性。”
“若看不清自己,又会怎样?”尹喜追问。老子捡起案上的一枚石子,轻轻抛向夜色:“就像在大雾中迷失方向的旅人,看不清脚下的路,便容易误入险境,做出冲动之事。可一旦你认清自己,就像拨云见日,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就像松树不会羡慕竹子的挺拔,溪流不会嫉妒大海的壮阔,你会允许他人成为他人,这便是宽容豁达。”
“那这与‘王’的境界又有何关联?”尹喜眼中满是好奇。老子将双手缓缓张开,仿佛要拥抱整个天地:“当你的心胸能容纳万物的差异,看待一切都不偏不倚,这种公允便能贯通天地人。就像阳光平等地照耀每一株草木,雨水均匀地滋润每一寸土地,达到这般境界,便接近‘王’者风范。而眞正的‘王’,即便肉身消逝,其精神也会如星辰般长存于世。”
尹喜若有所思:“原来人的一生,终究要从认识自己开始。”老子点头笑道:“正是如此。有人追逐金山银山,有人渴望千古留名,但我毕生所求,不过是参透精神世界的奥秘。认清自己的天赋与本分,顺应‘道’的指引,如此一生,便算活得明白。”
石室中,油灯的光晕轻轻摇晃,尹喜将这番教诲默默记在心底,他知道,自己追求精神境界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