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长老如此说,程知远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只能点点头,让他继续讲。
那钱长老微微一笑,“我们衡山剑派,在整个五岳剑派中,实力并不出众。”
“若是我们自己不够团结,继续争斗不休,总有一日,祖师传下的这份基业,终归要毁在我们这些不肖弟子手中。”
“你天资卓越,剑术高绝,门中弟子,绝无人是你敌手。”
“你愿意传授剑术,提升你这些师兄的实力,我们这些做师叔的,去除误解之后,心中甚是欣慰。”
“衡山派后继有人,我们也不用担心,他日无颜去见祖师。”
“我会去和其他人商谈,我们六人一起闭关。未经你的传唤,永不出关见人。”
“我们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座下的弟子,希望你一视同仁,和你这些师兄,同样看待,一般无二。”
“衡山派中,从来只有掌门一个声音,这是衡山铁律。”
“从明天起,你就去大厅召集所有衡山弟子,开讲剑法。”
“若是有人心中不服,你只管召唤我等,老夫亲自下手打杀。”
程知远苦笑道:“师叔,何至于此?”
钱长老摇摇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年你师父接任掌门,上一代的师伯叔们,也是如此行事。”
“衡山规矩,历来如此。”
钱长老一番话语,说得程知远心情复杂至极。
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何感想,只觉得一股真力,瞬间游走全身,层层激荡,他心有所感,拔出洞箫藏剑,一剑刺出,犹如云气聚散无常,缥缈难测。
这一式陌生的剑招,看的众人不明所以。
他们叫不出剑招的名字,却是看的出来,这一剑必定属于衡山剑法。
虽然精妙高深,不是他们所知的任意一式衡山剑法,可是其中蕴含的剑意,始终不脱衡山派剑法的范畴。
天柱云气。
衡山五神剑的第四招,被程知远无意中修成。
之前他闭关苦修,却总是差了一丝意味,怎么也修炼不成功。
如今传授剑法,和一众长老勾心斗角,最终水到渠成,终于悟出这一式剑法。
一众弟子只觉得这一式剑法,看上去精妙绝伦,无法用言语表达。
但是钱长老仔细思索之后,突然大叫一声,“难不成,难不成掌门师兄闭关许久,连那传说中的剑法,也一并参悟成功?”
“到底是不是,是不是那个剑法?”钱长老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程知远想了想,轻轻点了点头。
钱长老大笑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转身离开,口中笑声不停,“哈哈哈,衡山复兴有望,祖师保佑,祖师护佑啊!”
他大笑着离开,程知远身形一动,也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头雾水的衡山派弟子,面面相觑。
程知远刚刚悟出新招,自然要闭关加深感悟,毕竟这一招得自无意之间,若是不趁着感悟还在,多领悟一些,谁知道日后要闭关多久,才能再次找回这种灵感。
他一连闭关数日,才最终消化完这一次点感悟。
至此,这一式“天柱云气”,算得上彻底修成。
等到他出关,行至大厅,只见他的几位师兄,各自带着一帮衡山弟子,分别传授剑术感悟,以及亲自下场示范演练。
衡山派近百弟子,一起练剑,门派大厅空间不够,前山广场上,同样有人组织一众弟子们在练剑。
看来自己闭关,自己的这些师兄弟们,也并没有闲散下来。
程知远露面,最先发现他出现的几位师兄,脸上露出笑容,对着练剑的弟子们低声几句,然后便快步走了过来。
有人笑着表功道:“程师弟,你觉得如何?”
“你闭关参悟剑法,咱们这些做师兄的,可是也没有闲着。”
“如今留在山上的本门弟子,全部被我们召集起来,一同修炼。”
程知远有些惊讶,“全部召集起来?他们竟然都愿意前来?”
那位师兄笑着说道:“只有傻子才不愿意来呢!”
“一众同门剑术大进,只留下自己原地不动,徒惹人嘲笑吗?”
“若是有机会,谁又愿意低人一等?”
程知远顿时有些好笑,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知道上进,很多时候,那些普通人,或许只是缺少一个看得见的希望。
可能他们天赋不高,或许他们的努力也不够,可是无论怎样,最起码衡山派的这些弟子们,在机会来临时他们愿意去尝试一下。
这其实就够了。
程知远沉思许久才开口说道:
“我随师父去往恒山派做客,见到恒山剑阵,十分玄妙。”
“不过我们衡山,没有这种剑阵传承,无法学步。”
“但是衡山派中,除去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以及回风落雁剑之外,另有五路剑法,分别以五座高峰命名;”
“我欲以这五路剑法为基础,把衡山派弟子,分成五队;”
“根据各人脾性,剑法风格,各自专修一路剑法。”
“日后若是遇敌,同一路剑术配合,却是要方便许多。”
“另外据我所知,五路剑法之间,未必就不能配合使用。”
“当然,若是有人能精修多路剑法,那是最好。”
几人一听,“如此变动,到时候对敌之际,有作用吗?”
程知远笑道:“应该有用,不试一下,谁会知道呢?”
这一种尝试,很快就行动起来。
说来也是奇怪,分别选择五路剑法的弟子,数量竟然相差无几。
程知远笑道:“大家修练自己选择的那一路剑法,也可以适当兼修一下其他路的剑法。”
“毕竟日后对敌,大家都是需要互相配合的。”
还有一些话,他没有明说,这五路剑法,可是修行衡山五神剑的前置剑法。
就算这些弟子天资不足,熟能生巧之下,说不定有人就能参悟成功呢?
就算不能参悟出全部的衡山五神剑,就算参悟一招出来,那也是实力上的巨大提升。
衡山一众弟子,一起练剑,这种景象,着实少见。
恰逢落日余晖撒遍诸峰,一行飞雁南渡,程知远拔出洞箫藏剑,一招“雁回祝融”,就此挥洒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