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景和三十八年,今上静养第二载。

十一月初二,子夜。

忠义王府的书房里,烛火摇曳,映得宋烨那张阴鸷的脸半明半暗。

他屈指叩着檀木案几,一声声如催命符般敲在跪地的死士心头上。

“西宁王……竟敢拦本王的人?”

他的嗓音低哑,似毒蛇吐信。

那死士闻言额头抵地,颤声道:“王爷明鉴!西宁王见了您的信,非但不放我等出府,反将我们软禁在偏院,还派了亲兵看守。”

“直到三日后,他才突然下令,命夜不收前往镇陵关送信。卑职打晕了一个看守,一个人也没办法前往镇陵关……是以,才急忙跑回京中报信……”

“啪!”

宋烨手中的茶盏狠狠砸在地上,瓷片四溅。

“西宁郡王这老匹夫!本王的家事,他也敢插手?”

“该死该死,若不是你手握七万大军,汉王如何能容得下老四?本王为了拉拢你,你却负了本王一翻好意。”

宋烨将茶杯摔碎,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指节捏得发白。

镇陵关的塘报他已经读过,他那位好弟弟,如今正带着边军功劳回京。

这个死而复生的嫡脉弟弟,不仅会夺走他的王爵。

恐怕还会因他揭开当年那桩旧事……

十年前,父王薨后,他这个庶长子以便谋夺偌大家财,从而使了些见不得人的手脚。

为了不授人口实和留首尾,他趁机把只有八岁的宋辞诓送上海船。

后面王爵起复了,他这个唯一血脉摇身一变成为忠义亲王。

但谁能想到,这个宋辞竟然如此命硬。

不仅在茫茫大海中活下来,还在肃州卫起势了。

他忽的冷笑一声,扯过帕子慢条斯理擦着手上的茶渍:“我那弟弟命真硬啊……海鱼没把他给吃了,漠北的狼也没能啃死他。”

“西宁郡王倒上赶着当贵人。”

死士不敢接话,却听窗外一阵急促脚步声。

王府管事隔着门禀报:“王爷,汉王府长史周慎递了帖子,说监国殿下请您即刻入宫议事!”

宋烨眸光一闪——机会来了!

“备马车!”

说罢,走出书房的宋烨眼底闪过一丝狠色。

……

大明宫,养心殿。

监国汉王宋煜现年四十五岁,他刚批完一本奏折,正揉着眉心小憩。

忽听内侍低声禀报:“殿下,忠义王求见。”

片刻后,宋烨躬身入殿,一撩袍角直接跪地请安,事后伏地朗声道:“臣弟给监国请安。”

汉王宋煜正盯着案上奏折,见宋烨进门,抬手免了礼:

“忠义王可知,你那位‘葬身鱼腹’的兄弟,已然在镇陵关立下大功。”

“孤此番叫你进宫,便是要告诉你,宋辞的身份,宗正寺已从扬州巡盐御史那里找到确切证据。他便是你父王唯一嫡脉。”

“臣弟也是刚得消息!只是……”宋烨故作惊诧,欲言又止。

汉王眯起眼:“只是什么?”

“只是臣这弟弟,与宁国府贾家沾着亲。”宋烨叹气,“贾敬的正妻,正是他生母的胞妹。若让他知晓贾家如今……”

汉王眼底闪过一抹杀气:“贾家那群老朽,至今不肯上表拥戴孤监国。着实可恨!”

宋烨心头一跳,面上却愈发恭敬:“监国明鉴,臣弟此来,正是为监国献上一计——可震慑四王八公,稳固朝纲!”

“你的意思是杀鸡儆猴?”汉王似笑非笑地盯着宋烨。

“监国明鉴。但话又说回来……”

宋烨低头掩住眼底异色,再抬头时已是忧心忡忡,“殿下,贾家毕竟有开国勋贵的体面,若贸然动手,只怕四王八公兔死狐悲……”

“那依你之见?”

“不如让宋辞去抄。”

“一则让他替监国立了功劳,臣弟才能厚着脸皮,替我那位弟弟求得监国赏赐。”

“二则,他刚立军功,又是贾家姻亲。由他动手,旁人只会当是贾家内斗。届时殿下再出面调解接管贾家资产,岂不名正言顺?”

汉王端茶的动作一顿,忽抬头紧紧地盯住宋烨。

宋烨见状,头更低了:“禀监国,贾家的大观园已近完工,却从未表态支持殿下监国。如今臣弟的弟弟宋辞,携边军大胜之威还京,若让他奉旨查抄宁荣二府……”

“此乃不二人选。”

宋煜眼神微动,指尖轻轻敲着案几:“贾家毕竟是开国一脉,若无实证……”

“臣弟已命人查实贾府长房儿媳王熙凤私放印子钱,并纵容泼皮无赖催债时犯下无数人命。”

“嗯?姓王?难不成……”

“监国英明,她便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的侄女。”

汉王眸光闪烁几下,快速在心中盘算起来。

见汉王犹豫不决,宋烨内心不禁变得着急。

须臾间,他突然变得义正严辞起来:“监国,臣弟曾听到坊间传闻,九边将领吃酒后曾私下发过牢骚,称贾府库藏历年贪墨的军饷账册,此事,或可牵连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还请监国严查。”

“除了这一点,贾府竟敢私自起建皇家省亲别墅。监国,此乃大不敬。”

闻言,汉王眼底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两年前为了拉拢贾家,他许下将来册封贾元春皇妃,并允其提前起建省亲别墅。

好像,孤当初并未布告天下。

宋烨察言观色,见汉王似有意动,连忙趁热打铁道:“若让锦衣卫查抄贾府,并捉拿王熙凤,兴许能从其嘴里问出王……王家诸般龌龊之事。”

“如此,王子腾虽执掌京营,也难堵天下悠悠众口。”

汉王虽有意动,但终究还是没有点头应下。

“监国!”宋烨突然跪地,脸色异常诚恳,“臣弟愿以忠义王府的名义,替殿下争取西大营一营兵权!”

听完此言,宋煜表面不现,心跳却如擂鼓般急促。

京营分为东、西、南三大营;下面再细分各营,每营兵马合计五千六百精锐。

而宋烨提到的这一营中层将校,大多出身忠义亲王府原来侍卫。

按《周制·宗藩例》:亲王可养二百侍卫,其中披甲者不得逾八十;郡王则减半许四十,甲士仅十六。

汉王眼下虽是监国之身,但却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不是首辅称病两年不起,内阁两位阁臣被他完全拉拢。或许这个监国也轮不到他汉王来坐。

和四王八公以及西宁郡王关系亲近的楚王老四,才是所有勋贵心目中的监国皇子。

眼下京营被王子腾和三位京营提督把控。

他手上只有龙禁尉三万人,锦衣卫5000余。以及五城兵马司三万人。

加上其他的保驾府军卫,零零总总合计十万大军,支持他这位三皇子。

但是,这十万大军却无一兵一卒是京营大军,更别说六十万边军了。

或是依宋烨所言,他果真能替自己争取一部分京营。

这无疑是打破僵局的最佳良机,正可一举扭转京营将士与边军的观望态度。

殿内陡然一静。

宋煜眯起眼,忽然笑了:“忠义王,倒是忠心。”

他缓缓起身,走到宋烨面前,亲手将他扶起:“既如此,孤准了。”

“不过……”

话音一转,宋煜意味深长道:“你若办妥此事,忠义王将来还是你的。”

“若差事黄了,孤亦无颜阻止宋辞,彻查当年王婶崩天案子。”

“是。”宋烨后背一凉,强颜欢笑道,“臣弟、誓必替监国办妥这份差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