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和我说说京师的情况。”
“喏。”
发财起身拱手,张口就来:“公子,目前京师主要分为三股力量。”
“忠于皇帝的,除了开国的四王八公十二侯,还有乾元勋贵,但这些勋贵手中并无兵权,而他们的影响力,多在九边和沿海水师。”
“文臣方面,主要以元辅严党为主。”
“第二股,便是四皇子楚王。因他母妃是已崩的皇后出身张氏。故国子监和翰林院比较倾向他来当监国。然楚王却风花雪月,从不结交朝中大臣。当年太子在位时,朝中有人奏表皇子观政,汉王选择去了兵部,而楚王却选了清水衙门工部。”
“但据观察,这个楚王不简单,私下里和四王八公来往密切。而楚王妃,正是江南甄家长房嫡女。”
宋辞听得这里,微微蹙起眉头:“楚王工部观政,却与四王八公私会?”
“正是。”发财恭声道。
“第三股,则是皇贵妃所出的监国汉王,继妃陆清微,其祖父乃江南大名士,内阁裴大学士是他的弟子。六部里同除了陆大名士的门生,剩下的,全是元辅严渐鸿的门生……”
“慢!”宋辞开口打断,眉头紧蹙。
“陆清微出身江南陆家?和顾、张、朱并称四大家的陆家?”
“回世子爷,正是。其祖父便是避居太湖鹤鸣山的陆老太爷陆明远,号静庵先生。”
宋辞端茶浅抿,所有的疑惑豁然开朗。
他一直想不明白,以严渐鸿的强势,缘何会称病不起回避汉王。
合着人家的老泰山,是十四岁以《驳王肃礼论》轰动江南,却拒入国子监,言“经学非仕途之梯”陆大名士的儿子。
除此之外,这陆家大有来头。
太祖开国至今七十年整,靖安十二年,乾元二十年,景和三十八年。
靖安元年,金陵围城战持续118天。吴县陆家指使金陵族亲献城有功,获江南文魁封号。
太祖于金陵登基称帝,遂大封功臣。
四王八公受封,颁《丹书铁券》,设五军断事官制度。
陆家功劳排在第七位,晋开国公。
但让天下哗然的是,陆明远的父亲却婉拒了太祖赐爵征召。
十年后,太祖再次征辟陆家入朝为官。
然和国朝同岁的陆明远,少年时便替父作《鹤隐赋》明志。再次婉拒太祖,陆家只答应替国朝编撰大周会典。
陆明远,其一手创立的《鹤鸣书院》,倒和明未东林书院的影响差不多。
但鹤鸣书院,并没有像东林那般肆无忌惮地抨击朝政。
准确来说。
这陆明远的名声,堪比前朝的李东阳。
虽无宰相之名,可天下读书人见他,皆要执弟子礼。
当年严渐鸿刚当上元辅,便派人下江南求字。他回赠一幅‘墨猪图’,堂堂首辅竟不敢发作。
有不世稳士曾戏言:陆静庵一人,抵得过半部《大周会典》。
他若点头,江南士族便认您是正统。他若摇头,您就算坐上龙椅,天下人也当您是篡位之贼!
宋辞回过神后,抬手示意发财继续。
“汉王的监国地位稳固,主要来自文臣支持,关键的有七人。”
“三位文臣分别是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崔衍,文华殿大学士群辅裴琰。汉王的大舅哥,通政司右参议陆清桓。”
“还有六部下面的几位尚书和侍郎。其他文臣尚处于观望状态。”
说到这里,发财翻开一页账本,他粗略扫了一眼,精准指出其中一段密文记号道:
“汉王在京中的所有兵力,最强者有三:其一,去岁抽调进京的七万府军卫(镇江、岭南、陕西抽调)。由原两江总督韩昭统帅,其部把控了所有城门,余者宿营西山、南苑、太平桥;其二,宫中五万禁军组成,由大明宫禁军统领萧牧总管,分龙禁尉、夜禁司、神机营、骁骑营、羽林卫;其三,则是三万五城兵马司,由陆铮统辖。不过此人只忠朝廷。”
“锦衣卫?”宋辞问。
“马嶂把持。”宋西接道,“冷面铁腕,曾为汉王挡箭负伤,此人不通情理,刑下无冤,只听汉王一人调度。”
宋辞细细琢磨这些情报,良久,他指出疑虑,“文臣方面除了翰林和国子监生,没有其他人出面支持楚王?”
“严渐鸿本来是支持楚王的,但此时称病不朝。文臣再无一人公开声援楚王。”
宋恭喜恭敬道,“目前,内阁和六部实权落在次辅崔衍,以及群辅裴琰身上。”
“裴琰此人主张清查天下田亩,与严党素有旧怨。”
“同时,裴琰也和开国、元从勋贵势不两立。”
“世子爷,据我们所知,各方人马都在等着您明日的举动。严党自正旦过后,门下便频频下拜贴串联。”
这时,宋西突然开口,声音低柔悦耳,“北镇抚司正在查您与楚王的密信往来证据。”
“查我的密信?”宋辞猛地攥紧茶盏。
我和楚王能有什么密信?
他忽然想起十日前那封没有落款的信笺。
当时只道是寻常军报,因为大军冒着风雪赶路,倒是没有扎营细看。
宋西点点头,声音压得极低:“北镇抚司查您,并非汉王授意,这是锦衣卫指挥使马璋私下行为。或许,此人生怕朝局的变故会发生在世子身上。所以才会下令北镇抚司的探子密查。”
“但外界有传言,都说世子您是汉王的人。”
“毕竟是汉王降下旨意,着宗正寺恢复忠义王爵。但坊间也有传闻,说世子您是当今密调回京。”
“嗯?”宋辞抬头望向宋西,“为何会有这种言调?朝廷不是说了,今上静养,久不视朝吗?”
“回世子爷,自今上昏迷后,便从大明宫转移到龙首宫静养。司礼监掌印太监夏守忠,第一时间封锁龙首宫。”
“眼下整个龙首宫,除了太医院首席、汉王、楚王。任何人都不准靠近半步,便连汉王妃、楚王妃和几个皇妃,都不允许探视。”
“经过两年静养,今上虽没有还朝,但市坊已有传言,说陛下已经醒转。更有坊闻,有太监偷运冰片进宫,传今上已经崩天。”
宋辞闭目,快速在心里盘算起来。
夏守忠再一手遮天,也不敢拦汉王的监国令。
至于楚王,怕是走了甄老太妃的门路。
但这些都是明面上摆着的,此事,恐怕另有内情。
眼下朝局悬念,今上生死成谜。
皇帝只有汉王和楚王两个儿子。
而楚王不急的原因,根由是汉王无后!
汉王原配正妃齐氏过世前所出两个儿子,全部夭折。
继妃陆氏续弦三年,并未育有儿女。
如此说来,要么是景和帝已然醒转,正在龙首宫窥视着汉王的一举一动。
要么夏守忠是汉王的人,眼下景和帝是死是活,不过汉王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