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黛玉和三春回到抱厦后。
惜春抱着自己的画匣子发抖,迎春则呆坐在绣墩上,手里还捏着没绣完的香囊。
其他丫鬟早已是慌得六神无主,一个个都在抹眼泪。
林黛玉突然站起身:“我去找大舅。”
刚出来寻找堂弟堂妹的薛宝钗,和她们错过了。
又寻到贾政处,一时瞧见姨父正在杖打下人,遂也不敢进去。
后面听下人回话,琏二爷让薛家亲戚往抱厦这边走。
索性匆匆寻了过来。
薛宝钗才刚进门,闻言一把拉住林黛玉:“颦儿别去!我刚从姨爹那边过来,素来好脾气的姨爹……眼下正在训斥下人。”
“想必,姨爹他们也是一愁莫展。”
众人正悲戚间,忽听远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却是雪雁气喘吁吁地跑来,远远便喊道:“姑娘!姑娘!好事!”
“这傻丫头,都抄家了,哪还有什么好事。”薛宝钗于心中苦笑。
众姊妹齐刷刷地看向气喘喘的雪雁。
小丫头跑得钗环散乱,却满脸喜色:“姑娘,大好事,奉旨抄家的是辞大爷!”
“就是、就是送铁马……那年下雪天,给姑娘送自走铁马的辞大爷!”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随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廊下,那辆静悄悄立着的铁马。
此时此刻,众人才明白过来,敢情这辆神奇的自走铁马,竟是外男相赠。
以前大家只认为是林姑父作为巡盐御史,这辆铁马不过是番邦异族送的玩意。
眼下的神京城,有许多新奇玩物,皆是出自番邦。
黛玉眼中泪光未散,主要是她不敢置信,故一时间怔住。
雪雁见状急得跺脚:“姑娘!是辞大爷!就是……就是教你学骑车,后面接住摔下的您还挨了咬的那位!”
听完,黛玉的耳尖蓦地通红,那牙印,如今还烙在那人腕上么?
等她想到是谁后,她娇小的身子猛地一颤,窗外的火光映得她眸子亮得惊人。
下一秒,黛玉猛地从椅子起身,突然来到窗前攥紧窗棂,喃喃道:“是…那年雪地里,接住我的那个人?”
“要真是他,府里的女眷有救了!”
……
却说一个时辰前。
大明宫。
宫门外金瓦反光,檐兽如列,远处钟楼上,戌刻将尽的铜音犹在回响。
宫门深重,朱漆铜钉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宋辞刚踏出丹墀,身后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凉国公留步!”
他驻足回头,见是一面之缘的胡公公,穿着一身紫袍领了一队太监疾步追来。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红衣太监,那人手中捧着两套华贵衣袍,在夕阳下流光溢彩。
“胡公公有事?”宋辞眉梢微挑,眼底掠过一丝冷意。
胡公公躬身行礼,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底却藏着审视:
“国公爷,汉王殿下念您劳苦功高,特命咱家送来赐服。一套是国公朝服,一套是蟒纹常服,皆是按宗室规制所定。”
说毕,他看向那名红衣太监道:“戴权,给国公爷奉上赐服。”
“是,干爹。”戴权把身子压得很低,双手恭敬地捧着锦盒来到凉国公跟前。
宋辞闻听戴权二字,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片刻,最后才落在锦盒中的衣袍上。
绛紫为底,金线斗牛纹,这是普通国公的品级。
黛紫蟒袍,银丝行蟒,却是宗室特许。
两套衣裳,一明一暗,既是恩赏,也是试探。
胡公公这时压低嗓音,意味深长道:“殿下说,您今日在宫道遇见楚王,举止得体,未曾逾矩……他很欣慰。”
说毕,他又指示内侍递上一柄御刀。
宋辞唇角微勾,垂眸接过那柄绣春刀,借此掩饰眼角的笑意。
原来如此。
方才他后退那几步,果然被汉王的眼线瞧见了。
楚王假意亲近,汉王立刻送来赐服赐刀,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臣,谢殿下恩典。”他抬手接过锦盒和赐刀,手指在蟒纹上轻轻抚过,触感冰凉。
胡公公眯眼打量他,似要看穿什么,最终只笑道:“国公爷,贾家已自乱阵脚。您明日查抄贾府,殿下还等着好消息呢。”
话音落下,便有另外一名红衣太监捧过一道圣旨和告示。
宋辞颔首接过,目送胡公公和戴权带人离开,眸色渐深。
汉王本打算等他抄完贾府再行封赏,如今却提前赐下宗室蟒袍……
看来,这位监国殿下,比想象中更坐不住。
夜风掠过,他拢了拢袖中的半块蟠龙佩,转身朝宫门走去。
宋辞刚出宫门,陈庆之便驾着马车过来。
“将军,宫里可有变故?汉王……”陈庆之下车后,带着陈三等人疾步上前,抱拳低声道。
宋辞未回答,他的指尖摩过蟒袍银线,想起太监那句贾家已乱。
他嗤笑一声,那府里怕正有人哭嚎,有人藏银,有人惶恐不安。
宋辞微微摇头,制止陈庆之的问话,反手将一枚赤金令箭抛给陈庆之。
此物原为侯爵信物,如今却烙着凉国公三字。
“庆之,从今日起,你我该改口了。”
陈庆之的瞳孔一缩,指腹摩挲过令箭纹路,突然单膝跪地:
“末将……贺国公爷!”
陈三带着身后五十名披甲边军如浪涌般跪倒,甲胄铿然。
“贺国公爷!”
“都起来吧。”宋辞颔首,但眼角里面没有太多的喜色。
这时,有亲军过来替将军拿刀、接锦盒、卸甲。
“国公爷,这赐服刀剑……莫非贾家之事有变?”陈庆之委婉道。
宋辞沉默片刻,他望向贾府方向,冷笑一声:
“汉王的刀既已出鞘,便该见血了。”
“庆之,咱们明日抄家,便回不了头。陈三,你带三百人封住荣宁二府后巷。”
“再去通知赵铁柱他们,把整条宁荣街给我围起来。”
“记住,今夜到明天,一条蚯蚓都不许给我爬出来。”
“凡活物,皆拦于国公府内。”
“喏。”陈三兴奋接令,取了告示和圣旨,而后带着十余骑策马离开皇城。
上了马车后,宋辞看了眼两只赐服锦盒,想了想,还是换了一身袖口磨出毛边的青衣。
陈庆之坐着马车板儿上,问道:“将军,既然明日才抄家,现下咱们去哪?”
“庆之,趁着夜色先在京城到处转转,待无人注意时,再换辆马车拐去琉璃街。”
“是。”陈庆之心神一凛,随即扬起马鞭,驾着马车消失在夜色中。
半个时辰后,经过斥侯确认,已经甩掉尾随的人后,陈庆之才往准备好的目的地过去。
一辆不起眼带有“博”字标识的青篷车,在双塔寺外安静地等着。
宋辞趁四下无人,快速换了马车,带着四名便服随从和陈庆之前往琉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