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关店后,李秀琴最享受的时刻,就是把那个红色的木头钱匣子抱到里屋的饭桌上,哗啦一声,将一天的收获全部倒出来。
硬币叮叮当当地滚动,带着金属特有的清脆。
一块、五块、十块的纸币,混杂着五毛、两毛的毛票,像一座五彩斑斓的小山。
李秀琴戴上眼镜,点一盏昏黄的台灯。
她用沾了口水的手指,一张一张地捻开,铺平,然后分门别类地码放整齐。
她的嘴里不再是抱怨和叹气,而是哼着不成调的黄梅戏。
“他爸,你过来看,今天又多了这么多!”
李卫国通常会叼着烟,凑过来看一眼,然后故作不屑地撇撇嘴。
“有什么好看的,一堆零钱。”
但他掐灭烟头时,总会小心翼翼地把烟灰弹到旁边的垃圾桶里,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手摁在地上。
甚至有一天晚上,他洗完脚,端着水盆路过,突然停下脚步,背对着灯光,闷声闷气地问了一句。
“小墨,你……你说,咱们要不要再进点别的什么?”
李墨正趴在桌子另一头写作业,闻言抬起头。
他看到父亲宽阔的后背有些僵硬,似乎问出这句话,用尽了他全部的力气。
这是一种认可。
一种笨拙的、属于李卫国式的认可。
比赚再多的钱,都让李墨感到熨帖。
“暂时不用,爸。”李墨笑了笑,“先把辣条和干脆面卖好,这两个才是现金奶牛。”
“现……现金奶牛?”李卫国听不懂这个词,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于是点点头,不再说话,端着盆出去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除了李墨的成绩单。
这天晚上,杂货铺提前关了门。
李卫国破天荒地从床底下摸出一瓶藏了好久的西凤酒,给自己倒了一杯,又给李墨的碗里倒了半杯。
“喝点。大小伙子了。”
李秀琴在厨房里忙活着,炒了三个菜,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
气氛好得不真实。
李墨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晚饭时,谁也没提学校的事。
李卫国只是一个劲地给儿子夹菜,说着一些不咸不淡的鼓励话。
饭后,李墨回到自己房间写作业。
李秀琴收拾完碗筷,擦干手,走进了他的房间。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帮他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书桌。
然后,她的动作停住了。
她的手边,是一张刚发下来的数学试卷。
卷头那个用红笔写下的数字,刺眼得像一团火。
48。
空气,在瞬间凝固。
“小墨。”李秀琴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颤抖,“这是……怎么回事?”
李墨握着笔的手,紧了一下。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妈,就是一次没考好。”
“一次?”李秀琴拿起那张卷子,手指都在发抖,“上次的物理是52分!这次的数学是48分!你管这叫一次没考好?”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惊动了在外屋看电视的李卫国。
“怎么了?大晚上吵吵什么?”
李卫国趿拉着拖鞋走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妻子手里的卷子。
他拿过来,只看了一眼,脸上的那点酒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铁青。
“48分?”
他把卷子摔在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李墨!你给我解释解释!这是什么东西!”
李墨放下笔,站了起来,平静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就是你看到的,数学考了48分。”
“你!”李卫国被他这种不咸不淡的态度彻底激怒了,他伸出手指,几乎要戳到李墨的鼻子上,“你还有理了是吧?啊?我跟你妈天天累死累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你一天到晚琢磨那些破辣条,破冰棍,然后给我考个48分回来?”
“爸,生意是生意,学习是学习。”
“放屁!”李卫国爆了粗口,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你跟我说得轻巧!你心里还有学习吗?你脑子里除了钱,还剩下什么了?我告诉你,那些都是歪门邪道!考上大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你懂不懂!”
他吼得脖子上青筋暴起,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这些天因为生意红火而积攒起来的喜悦和对儿子的那点改观,在这一刻,被这个鲜红的48分,击得粉碎。
在他的观念里,读书,考大学,才是正道。
卖辣条,卖汽水,就算一天能赚几百块,那也是“不务正业”,是上不了台面的。
“他爸!你小声点!”李秀琴在一旁抹着眼泪,拉着丈夫的胳膊,“有话好好说。”
“好好说?”李卫国甩开她的手,眼睛通红地瞪着李墨,“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你卖那几包破玩意儿,能卖一辈子?能让你有出息?考不上大学,你以后就是个守店的!跟我一样!一辈子窝在这条破街上,你愿意吗?!”
最后一句话,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带着一种绝望的,恨铁不成钢的悲愤。
李墨的心,被这句话狠狠地刺了一下。
他看到了父亲眼底深处,那种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感,和不甘心。
他不是在否定儿子的努力,他是在恐惧儿子会重蹈自己的覆辙。
“爸,我……”李墨想解释,想说自己有计划,想说这个时代马上就要变了。
但这些话,在盛怒的父亲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你别说了!”李卫国指着门口,“你现在就给我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什么时候你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进这个家门!”
李墨站在原地,没有动。
他看着暴怒的父亲,和一旁哭泣的母亲,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包裹了他。
他重生回来,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想让他们不再为生计发愁。
可他忘了,他们这一代人,对“好日子”的定义,首先是“有出息”。
而“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学。
他默默地转身,走出了房间,走出了家门。
深夜的老街,寂静无声。
李墨一个人走在冰冷的石板路上,晚风吹在脸上,有些凉。
他输了吗?
不。
他只是在战略上,犯了一个错误。他低估了“高考”这座大山,在父母心中的分量。
学业和生意,不是两手抓,是两手都要硬的问题。
而是学业,必须是那个“1”,生意,只能是跟在后面的“0”。
没有了那个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第二天,李墨照常去上学。
眼睛里带着淡淡的血丝,神情有些落寞。
父母没有再说什么,但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饭桌上,没有了荷包蛋。
放学后,李墨没有立刻回家。
他鬼使神差地走到了学校宣传栏那棵老槐树下。
他看到了王晴。
她正被几个同学围在中间,手里拿着一本数学练习册,正在给他们讲题。
“……这个辅助线要这么做,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就可以证明出来了,你看,思路是不是很清晰?”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白色的校服上跳跃。
自信,从容,像一颗会发光的星星。
李墨站在不远处,看着她。
那一刻,他心里所有的焦虑,都被无限放大了。
他前世是个学渣,拼了命也只考了个二流大学。
这一世,他拥有着未来的记忆,却连最基础的盘都稳不住。
如果连高考这一关都过不了,他凭什么去改变家庭的命运?凭什么去守护这条老街?又凭什么,能和眼前这个女孩,站在同一个高度?
他不能只顾着赚钱了。
必须,把学习捡起来。
可是,荒废了二十年的知识,怎么捡?靠死记硬背吗?效率太低了。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着。
补课?
对,补课!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的迷雾。
1998年,还没有后世那种铺天盖地的辅导班。学生补课,要么是学校老师开的小灶,要么就是找家教。
而家教,对于这条老街上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昂贵且陌生的词汇。
如果……
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他的脑海中慢慢成形。
一个既能提升自己,又能巩固生意,甚至能彻底改变父母观念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不是卖辣条,不是卖冰柜。
而是一个全新的战场。
他转过身,大步向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杂货铺,他没有理会柜台后父母复杂的表情,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
他从书包里,拿出那本写着48分的数学试卷,铺在桌上。
然后,他翻开了数学课本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