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的小助教生涯,是从一个崭新的硬壳笔记本和一支全新的红笔开始的。
她坐在教室最前排,特意为她增设的小桌子后面。腰杆挺得笔直,表情严肃得像是在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
那个笔记本,被她郑重地摊开在面前,封皮上用秀气的字迹写着四个大字——【错题攻坚】。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组长,吴莉。
这让她每次看到,脸上都会控制不住地发烫。
“数学之夜”开始了。
李墨在讲台上讲解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讲台下,吴莉的任务,就是将昨天收上来的作业本,逐一进行批改和登记。
她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实则繁琐。
核对答案,在错误的地方画上红叉,然后在她的“错题攻坚”本上,分门别类地记录。
【刘浩,初一数学,P5页第3题,概念混淆,将负数的平方误算为负数。】
【王芳,初二物理,P12页选择题,计算失误,小数点错位。】
她记录得极其认真,连错误的原因都做了初步的判断。
然而,新官上任,总会遇到挑战。
“墨哥墨哥!”一个初一的小个子男生举着作业本,像只小猴子一样蹿到了讲台前,完全无视了坐在第一排的吴莉,“这道题!这道题我昨天想了一晚上都没想明白!”
李墨停下板书,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正襟危坐,手指下意识捏紧了红笔的吴莉。
他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指了指吴莉的方向。
“先找咱们的吴助教。”李墨的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全教室的人听见,“她是咱们课堂的第一道防线。基础性、概念性的问题,先由她诊断。如果吴助教也觉得是疑难杂症,再提交到我这里来。”
这一番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小个子男生挠了挠头,有点不情愿地挪到了吴莉桌前。
“吴莉……姐,你看下这题。”
他把本子递过去,语气里还带着点不信任。
其他学生的目光,也都有意无意地飘了过来,带着审视和好奇。
让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甚至还是女生的同学来给自己“诊断”问题?这感觉,怪怪的。
吴莉的脸更红了,她接过本子,心脏怦怦直跳。
这是李墨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那是一道关于数轴的应用题。
吴莉仔仔细细地看了两遍,又看了看那个男生的解题步骤。
她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你这里,”她用笔尖轻轻点着本子,“把向左移动,当成加法了。在数轴上,向左是减,向右才是加。你把这个基本点记反了。”
她的声音不大,但吐字清晰,逻辑分明。
那个小个子男生“啊”了一声,盯着题目看了半天,猛地一拍脑袋。
“对哦!我说怎么算出来的数那么奇怪!原来是这样!”
他恍然大悟,再看吴莉时,眼神里已经少了几分怀疑,多了几分信服。
“谢谢吴莉姐!”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情况慢慢打开了。
学生们发现,吴莉这个“小助教”虽然不苟言笑,但极其耐心和细致。
一些他们不好意思去问李墨的“白痴问题”,比如某个公式的字母代表什么,某个单位要不要换算,吴莉都能不厌其烦地给你讲清楚。
渐渐地,教室里形成了一种新的秩序。
下课时间,吴莉的桌子前总是围着一两个人,而李墨则能得到宝贵的休息时间,或者用来准备更高阶的难题。
这天,“物理化学之夜”。
最大的挑战者,出现了。
“我不去!”张小胖把物理卷子往桌上一摔,发出了巨大的声响,梗着脖子对同桌嚷嚷,“她会什么啊?我这可是滑轮组的压轴题!她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对!我得找墨哥!”
他的声音很大,整个教室都听见了。
吴莉拿着红笔的手,僵在了半空中,脸上血色尽褪,变得有些苍白。
张小胖的话,像一根刺,扎得她心里生疼。
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李墨皱了皱眉,正要开口。
吴莉却放下了笔,站了起来。
她走到张小胖的桌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以为要上演一场“助教”和“刺头”的正面交锋。
“张小胖,”吴莉的语气很平静,没有一丝火气,“你是不是觉得,F拉=(G物 G动)/n这个公式,只要背会了,所有题都能套?”
张小胖被问得一愣:“啊?难道不是吗?”
“那你看看这道题,”吴莉指着他卷子上的图,“绳子是从动滑轮开始绕的,有几段绳子承担了物重?你再看看这道题给的条件,它告诉你摩擦力了吗?告诉你绳重了吗?”
一连串的发问,直接把张小胖问懵了。
他呆呆地看着那复杂的滑轮组示意图,脑子里一团浆糊。
“我……”
“你连最基本的受力分析都没做,就急着往公式里套数字,当然算不出来。”吴莉拿过一张草稿纸,开始在上面画图,“你看,我们先把物体和动滑轮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它的受力……”
她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
而是学着李墨的样子,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去思考。
她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张小胖从一开始的不服气,到后来的迷茫,再到眼神慢慢亮起。
周围的同学,也都不自觉地围了过来,伸长了脖子看。
五分钟后。
“我靠!”张小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地喊了出来,“我明白了!我彻底明白了!原来是要这么分析!这个拉力的方向不一样!”
他激动地抓着自己的卷子,看吴莉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神仙。
“吴莉!你……你牛啊!你比墨哥讲的还明白!”
这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让吴莉的脸瞬间又红了,但这次,是带着兴奋和骄傲的红。
整个教室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李墨靠在讲台上,双手抱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小助教养成计划”,成了。
……
“小墨,你这个办法,可真是神了!”
夜深了,李秀琴一边收拾着教室,一边由衷地感叹。
她看着墙角那个文件柜里,吴莉整理得井井有条的“错题攻坚”本,嘴都合不拢。
“你看这吴莉,多懂事,多能干的一个孩子。现在好了,你也能省下不少力气,妈看着也放心。”
李墨确实轻松了许多。
那些重复性的、基础性的答疑工作被分流出去,他终于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最高三的复习和更精华的教案准备上。
效率,大大提升。
学生们都离开后,李墨叫住了正准备回家的吴莉。
“来,开个小会。”他笑着说,“我们‘错题攻坚小组’,做一次周度复盘。”
“复盘?”吴莉又听到了一个新词。
“对,就是总结一下这周的工作。”李墨拉开椅子,示意她坐下,“说说看,当‘小助教’,有什么感觉?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灯光下,吴莉的眼睛亮晶晶的。
她紧紧抱着那个“错题攻坚”本,像是抱着一件稀世珍宝。
“困难……一开始是有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家不相信我,特别是张小胖……我当时,还挺难过的。”
“但后来,我给他讲明白那道题之后,我就不怕了。”
“还有,”吴莉的语气变得兴奋起来,“李墨,我发现一个秘密!”
“哦?什么秘密?”
“我发现,给他们讲题的时候,我脑子里的那些公式、那些定理,好像一下子全都活过来了!”她挥舞着小拳头,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神采。
“以前我只是背下来,知道怎么用。但是现在,我能告诉别人它为什么是这样,每一步是为什么。我感觉,我才是学到最多的那个人!”
“这就叫‘教学相长’。”李墨看着她,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教是最好的学。当你能把一个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让别人听懂时,就证明你已经彻彻底底地掌握了它。”
他把一张写着几道数学难题的纸推到吴莉面前。
“这是给你的‘小灶’,高一的函数和数列,你可以提前预习一下。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来问我。”
吴莉看着那几道对她来说还十分陌生的题目,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郑重地收下了那张纸。
李墨看着眼前这个女孩,看着她眼中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自我实现的喜悦。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远不止是找一个助手来为自己减负。
他正在亲手点燃一颗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