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那句“敢不敢跟我打这个赌”,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小小的教室里炸开了锅。
孩子们拿着那份印刷精美、条理清晰的讲义,再看看李墨那张写着“我不是在开玩笑”的脸,心里的天平开始剧烈摇晃。
质疑声还在,但已经弱了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激起的,名为不服气和好奇心的混合情绪。
“赌就赌!”张小胖把讲义往桌子上一拍,梗着脖子喊道,“一个月前进五个名次!墨哥,你要是做到了,以后你说东我绝不往西!”
他这一嗓子,像是点燃了引线。
“我……我也参加。”吴莉推了推眼镜,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
有了带头的,剩下的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地表了态。
有几个家里确实困难,面露难色的,李墨也单独跟他们说,可以先交一半,等成绩出来了,家长看到效果了,再补齐。
他这一手,彻底收买了人心。
“李墨小课堂2.0”时代,在一种混杂着赌气、期待和些许狂热的气氛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
新的模式,效果立竿见影。
周一的“数学之夜”,李墨只讲初二的“全等三角形”。
他准备的讲义,把五种判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HL)用最直观的图形和最简化的语言总结出来,甚至还编了个顺口溜。
下面再配上三道由易到难的典型例题,一道基础填空,一道中档证明,最后一道是压轴的辅助线大题。
两个小时,就攻克这一个堡垒。
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脑子里被塞进七八个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搞得像一锅大杂烩。
这种专注而深入的“定点爆破”,让他们的思路前所未有地清晰。
下课时,每个孩子都带着一种“原来这玩意儿也没那么难”的满足感离开。
然而,学生们轻松了,李墨却快要扛不住了。
他高估了自己精力的无限性,也低估了“标准化教案”的工作量。
初一、初二、初三,数学、物理、化学……
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科目,每周都要出一份高质量的讲义。
这不仅仅是把知识点罗列出来,他要用他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去筛选什么是重点,什么是考点,什么是学生最容易掉进去的“坑”。
他还要把那些枯燥的理论,包装成“小偷理论”那样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工作量,堪称恐怖。
每天晚上,等父母都睡下后,他房间的灯依然亮着。
书桌上,摊着初中的课本,高中的复习资料,还有一摞摞的草稿纸。
他需要先自己把初中三年的所有知识点重新学一遍,吃透,嚼烂,然后才能像喂雏鸟一样,反刍给那些学生。
几天下来,李墨眼窝深陷,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憔悴下去。
这天晚上,“物理化学之夜”结束。
李秀琴照例进来收拾,看着儿子趴在桌上,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心疼得直掉眼泪。
“小墨,要不……咱别搞那么复杂了,还是跟以前一样,他们问啥你讲啥吧。妈看着你这样,心里难受。”
李卫国也叼着烟走进来,看着那块写满了各种化学方程式的大黑板,沉默了半天,才闷声说道:“你妈说得对。身体是本钱,别把自个儿累垮了。”
李墨撑着桌子坐起来,摇了摇头,声音有些沙哑。
“爸,妈,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们好不容易把‘正规军’的旗子竖起来了,现在退回去,就等于告诉所有人,我们不行。口碑一倒,就再也扶不起来了。”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脑子飞速地转动着。
问题出在哪里?
效率!
是效率太低了!
他一个人包揽了从教研、主讲到批改作业的所有环节,这是典型的小作坊模式,注定走不远。
必须优化流程,必须减负。
他需要一个助手。
一个能帮他分担掉那些最耗时、最琐碎、技术含量却不高的工作的助手。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扫过李秀琴刚整理好的一摞作业本。
批改客观题,登记错题……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别人做!
可交给谁呢?
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人选是张小胖。
这小子脑子活,跟自己也最熟。
但下一秒,李墨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张小胖?
让他批改作业?
他能把自己名字写对就不错了,让他去检查别人的标点符号,那简直是灾难。
那……
一个戴着眼镜,总是安安静静坐在角落,但笔记记得最认真的女孩身影,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吴莉。
这女孩成绩好,基础扎实,最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股同龄人少有的沉稳和细致。
而且,李墨不止一次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吴莉会主动给身边那个基础比较差的女生,小声地讲解刚才没听懂的地方。
她讲得很耐心,思路也很清晰。
她不只是自己会,她还有教会别人的能力和意愿。
一个念头,在李墨疲惫的大脑里,像一道闪电,骤然划过。
对啊!
为什么不让她来试试?
把她培养成自己的第一个“小助教”!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再也遏制不住。
这简直是“一石三鸟”的神来之笔!
第一,可以极大地解放自己的时间。
第二,对吴莉自己而言,这是最好的复习和巩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第三,还能给她免掉学费,变相地帮助了这个家庭条件似乎并不宽裕的女孩。
李墨越想越觉得靠谱,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
他站起身,对还在旁边唉声叹气的父母说道:“爸,妈,我有办法了。”
第二天,“数学之夜”结束后。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收拾书包离开。
“吴莉,你留一下。”李墨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瞬间,十几道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了吴莉身上。
张小胖刚背上书包,听到这话,眼睛瞪得像铜铃,看看李墨,又看看吴莉,脸上写满了八卦。
“墨哥,你单独留我们班长干嘛?要开小灶啊?”
吴莉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
她紧张地攥着书包带子,低着头,小声地“啊?”了一声,不知道是该走还是该留。
“去去去,就你话多。”李墨没好气地挥挥手,把张小胖推出了门外。
教室里很快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晚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夏末的一丝凉意。
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吴莉低着头,手指紧张地缠绕着衣角,心里七上八下的,完全不敢看李墨的眼睛。
他……他为什么要单独留我?
是我哪里做错了?
还是……
“别紧张。”李墨拉了把椅子,在她对面坐下,刻意放缓了语速,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温和。
他从桌上拿起吴莉的作业本。
“你的作业,我每次都看。字迹工整,步骤清晰,几乎没什么错误。说明你的基础非常牢固。”
突如其来的表扬,让吴莉有些不知所措,头埋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蚋:“没……没有啦……”
“不,你做的很好。”李墨的语气很认真,“而且我发现,你不仅自己学得好,你还很乐意帮助同学。上次那个关于辅助线的题,你给刘静讲的方法,就很好理解。”
吴莉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充满了惊讶。
他……他都看到了?
“所以,”李墨看着她的眼睛,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
“帮忙?”
“对。”李墨点了点头,他拿出一个全新的笔记本,推到吴莉面前,“我想成立一个‘错题攻坚小组’。”
“错题……攻坚小组?”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词,让吴莉有点懵。
“我们现在有十四个学生,每个人每周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想把这些错误,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整理成册。比如,哪些是概念不清导致的,哪些是计算失误,哪些是思路错误。”
“然后,针对这些最高频的错题,我们进行集中讲解。这样,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成为十四个人的经验。”
李墨的描述,为吴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里,开始闪烁着兴奋的光。
“而我,想邀请你,来做这个小组的组长,我的……第一个小助教。”
“小……助教?”吴莉的心,猛地一跳。
“对。帮我批改大家作业里的客观题,把所有错题都登记在这个本子上。”李墨指了指那个崭新的笔记本,“作为回报,你以后在小课堂的学费,全免。”
“并且,我会每周单独花一个小时,给你进行辅导,帮你梳理更高阶的知识点。”
免费学费!
一对一辅导!
这个条件,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吴莉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她不是在乎那点钱,而是小助教这个身份,以及李墨那句“我邀请你”,让她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和认可。
这比任何考试得了第一,都要让她激动。
“我……我能行吗?”她有些不自信地问。
“你绝对能行。”李墨的眼神,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教是最好的学。当你能把一个问题给别人讲明白的时候,说明你自己已经彻底掌握了它。相信我,用不了多久,你的进步,会比班里任何一个人都快。”
看着李墨那双清澈而充满鼓励的眼睛,吴莉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她用力地点了点头,伸出手,郑重地接过了那个笔记本。
“好!我干!”
笔记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吴莉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本子,这是李墨交给她的第一份“使命”。
从今天起,她不再仅仅是“李墨小课堂”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
她是他的,小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