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汉骨 第28章 口蜜腹剑

作者:三点水米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23:10:4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然——”

“尔当感念天德,束部约众归阴山北牧,勿复寇云中!”

“今兹报谕,王其省之!”

元孚缓缓合上国书,心绪复杂。依他之见,这是一本似对实错、有失水平的国书。

开文霸道直呼蠕蠕蔑称,能显出上国之威也就罢了。末尾却又特意强调一句“拿了粮后赶紧滚远点,不要再来打我”,虽也是朝廷的本意,但写在国书里,气势就弱了三分。

整本听下来,就有种色厉内荏的感觉。

如今皇帝年幼,朝政全由他那个姨夫元乂主持。在元孚眼里,元乂是个只会争权夺利的混账,眼里哪有国事?只怕这国书也只是找了个手下随便应付过去。

元孚心中恼恨,但面上并未表现出来。他抬头看向对面的阿那瑰,愕然发现阿那瑰竟已是神色戚戚、涕泗横流。

“臣郁久闾阿那瑰,代柔然万民,谢陛下隆恩!”

元孚心中微松了口气,真纯臣也,有阿那瑰在,朝廷在北方便无忧矣。

当年在洛阳时,他便觉得阿那瑰是个好人,好学华仪汉制,并非寻常草莽胡蛮。这也是朝廷会帮助阿那瑰重夺王位的原因。

和阿那瑰贿赂各级官员的金子关系不大。

真不大。

元孚诚心笑道:“怀荒镇给粮二十万石,已在路上,随后便至,请可汗束部备收。”

“行台远至,舟车劳顿,还请入内休息,容下邦献歌舞艺。”阿那瑰态度诚恳却不显谄媚。

“也好,使团随我入内,镇城将领居外等候。”

“诺。”于景代表应答。

“这……”阿那瑰见状,迟疑道:“部族已筹备宴席,足供百人饮乐,将军若不共食,恐致臣有奢费之嫌。”

元孚瞟了阿那瑰一眼,眼中已有质疑之色:“若不欲浪费,可分与贵部部众,或让贵部众携出,镇将职责在身,恐不得入内。”

他要在宴上和阿那瑰谈论设置边将之事,虽然阿那瑰表现得十分乖巧,但也要留足最后一手准备,让于景的镇兵防备变乱。

阿那瑰心头一凛,他其实明知引镇军将领入内会引起质疑,但却不得不试,他在这里装了半天孙子,就是为了让这些鲜卑人放下警惕,引其中将领和元孚一起入彀。

如此,怀荒镇兵便废了大半,虽然到时他还是不敢攻打镇城,但可一路扫荡至平城亦无后顾之忧。

毕竟以他柔然大军内部稀烂的关系,任何强力冲击都可能致使最差的结果。

可惜,元孚虽然取信于他,但仍没有放下警惕之心。

阿那瑰不敢强求,便只引使团入内。

元孚持国书走在最前面,阿那瑰慢半步随其后。层层衣着褴褛的柔然部众让开路来,穿过一道道简易搭建的帐篷,朔风在此刻突然急切,尘沙浸入元孚眼中。

为了维持上使尊严,元孚步履不停,也并未揉眼,只用眨眼缓解。

待得风静一些,元孚缓缓睁眼,眼前一幕却让他停下脚步,神色大变。在层层普通柔然牧民身后,数千牵着马匹、弓矟齐全的柔然战兵整齐排列,冷漠仇视的目光齐齐落在他身上。

元孚果决,并未立刻质问阿那瑰,转身喊道:“于景!动手!”

看这阵中,阿那瑰分明早有不轨之心,不过他元孚亦有准备,事先早与于景约定了动手的信号。

两千镇兵足以冲垮眼前的敌人,拿下阿那瑰,那就有翻盘的机会!

阿那瑰也没想到元孚反应的如此之快,他大声用柔然古语喊道:“出击!”

在前面掩护的普通柔然牧民快速向两侧撤离,阿那瑰的王庭卫士迅速围住元孚的使团,预先准备好的柔然战士上马向外缓缓推进。

一如事先计划好的那样。

“真是精彩。”一旁看戏的霍羡发出感叹,虽然他知道阿那瑰必然会反水,但双方的准备让他不会轻视任一方。

于景也迅速响应,回想起元孚的承诺,他心头热血涌起。

阿爷、兄长,百年必不会使于氏门楣徒留六镇之中!

“怀荒镇兵何在!”

除了他带来怀荒镇的亲兵和家将外,没有一声回应响起,于景疑惑地看向周围的镇兵,也许边镇士卒没有回应这个习惯?

“蠕蠕谋反,众将士随吾讨之,待胜自归,行台为我等请赏!”

于景一马当先向前冲去,亲兵紧随其后。但没冲出两步,于景便发现,没有一个镇兵跟随他动起来,只得自行停下来。

镇兵这边一时陷入了尴尬。

柔然那边,阿那瑰见此情形,也饶有兴味地制止了族兵的前进。好像,这一仗不用打了。

于景环顾四周,最后将目光定格在身后的诸位军主身上。

“诸位这是何意?”

“于镇将,”其中一个看着年长些的军主开口,不是解释,而是讥讽。

“你被贬谪到怀荒当镇将,可真是不冤枉。孝文帝重华轻戎,如今一看,尔等背祖之辈,也不过如此。”

“贺兰铁伐,你这是何意?”被讥讽的于景倍感愤怒。

贺兰铁伐叹了口气:“虽然我等并未言明,但你竟真以为仅凭镇将之位,便可以越过我等军主调度镇兵!护骨之事也就罢了,区区高车贱籍,不敢兴乱。柔然之事,事关对外战事,行台和于镇将既早有准备,却未与我等言明。”

“行台也就罢了,其目在全局,容不得我等边缘小卒,可以理解。”

“可你于镇将至此,已近半年,却连怀荒镇……不,北六镇的内情都不了解,真令人费解!”

于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有些心虚,诚如贺兰铁伐所说,他的心并不在怀荒镇之中。他时刻在筹划着回到中原,回到权力中央,重振于氏门楣。对镇城之事,多是交予手下处理。

即使是对护骨部一事,也是在暗中兴变,寻觅战功之机。

“不仅不懂内情,”另一个稍显年轻的军主开口,他姓阎名望,汉家豪帅,祖上曾任曹魏上谷太守。

“也不通军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