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醉里挑灯看金钗 第20章 龙案惊雷,天心谁属

作者:异世烽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6 14:23:5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鎏金狻猊炉吐纳的龙涎,将御案上那份《赵侍郎请罪折》熏染出道道幽暗纹路。

永和帝的朱笔悬停于奏疏上方,一滴浓墨将滴未滴,宛如蓄势待发的蛇瞳。

指尖在“八十石粮”的鲜红污迹上缓缓划过,嘴角却勾起一丝似有还无的弧度:

“方献夫倒是会挑时机。”

那声音很轻,却让侍立阶下的司礼监掌印戴权脊背瞬间绷直,头颅垂得更低,屏息静气,恨不能将自己缩进金砖的缝隙里。

“八十石……也值当太子少保亲自过问?”

皇帝轻笑。

恰在此时,周皇后款步而至,月白翟衣上淡金丝线织就的缠枝莲纹,在透过云母窗的熹微晨光中流转。

她将一盏青瓷盏轻轻置在御案边缘空旷处,盏中银针茶芽根根挺立如戟,锋芒内敛。

“臣妾听闻,国子监有位周姓监生,”

周皇后声音清悦,目光却滑过御案另一侧堆积的礼部朱批名录,似是无意一提,

“其字风骨峭拔。前日尚工局呈上的龙舟竟彩纹样,笔意倒与之颇有几分神似。”

只字未提“贾”字,更未提那“琰”字,只说了母亲姓周。

皇帝悬停的朱笔倏然一顿,墨汁终于滴落,在请罪折“赵文华”的名字旁,并未言语,只是示意戴权。

戴权如蒙敕令,无声展开首卷赐礼朱单。

“……文渊阁大学士、首辅沈均衡……”

“沈阁老国之柱石,两鬓又添风霜了。”

永和帝语气转为醇厚温煦,满是倚重肱骨的信赖,

“赐:东海明霞珠一盘,千年野山参两枝。着其好生调养精神,为朕、为社稷分忧。”

——定海神珠,安基石之臣。

“……东阁大学士、次辅方献夫……”

皇帝目光掠过那滴墨污的折子,唇角弧度深敛:“方爱卿耿介赤忱,为国子监学政肃清,可谓‘雷霆贯耳,激浊扬清’。朕心甚慰。”

他稍顿,声音陡然金铁交鸣:“赐!前朝名将岳武穆‘沥泉’剑仿品一柄!以彰其‘持心中正,涤荡乾坤’之赤胆!”

——以古之名将宝剑,授今之肃贪利刃!

殿内落针可闻。

那“沥泉”二字,即使为仿,也宣告着一场即将席卷户部的飓风。

“……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高淮……”

空气近乎凝结。

周皇后抚过茶盏边缘的玉指亦为之一滞。

沉默如有千钧。

半晌,皇帝才缓缓吐出字句,每个音节都带着深思熟虑的砝码:“高爱卿总理铨政,为国择才,夙夜忧勤,怕是……耗尽了心力。朕观其奏疏,字里行间隐有浮躁之气,想是‘肝火’太盛。”

他语锋一转,平淡中蕴含冰刺:“赐上品‘君山银针’一函。望其静心——去火、降燥、澄澈本源!”

——一杯去火茶,敲响警世钟!

“户部尚书何在?”帝音陡然转寒,再无半分暖意。

“户……户部尚书孙克俭……染疴,卧病府中……”

礼部官员声音抖若筛糠。

“哦?‘病’了?”

永和帝一声低笑,森然瘆人,“依朕看,是那笔烂账捂不住,心——病——了!”

金口开合,字字诛心:

“即传旨!户部上下,既体弱‘多病’,这个端阳便都在府中‘好生将养’!一应赐礼,悉数免了!把那些‘莫须有’的心神,统统给朕用在‘梳理亏空’上!”

——剥皮抽筋,明旨罢黜!整个户部,颜面扫地!

“……兵部所请北境将士粮饷抚恤……允!加赐三成!另自朕内帑拨银十万两,着快马送去!令阵亡将士遗属,亦沐圣泽,忠魂安息!”

——寒刃对蛀虫,暖阳抚忠勇!帝王心术,乾坤袖中!

赏单徐徐翻卷,终于落向功勋旧贵那一摞沉甸甸的名录。

龙纹檀木轴卷展开,“敕造荣国府”五个泥金大字在晨光下灼灼刺眼。

“开内库——”

永和帝声如裂帛,陡拔而起,带着撕开朝堂迷雾的决绝:

“传旨!敕造荣国公府邸端阳恩赏,按原单——加厚三成!”

戴权心头巨震,噗通跪倒:

“陛……陛下!勋贵赐礼,公侯之爵已属超格三等,再加三成……唯恐朝野物议沸腾……”

“超格?!”

皇帝猝然转身,深瞳如寒渊炸裂!

袍袖带风,“他贾代善为太祖爷挡箭之时,身上可穿了‘超格’的宝甲?!再看看今日那些安享富贵、脑满肠肥之辈,顶戴鲜亮的顶子上,插的可都是祖宗用命换来的血翎!”

话音未落,御案上那封污浊的请罪折已被皇帝劈手抓起,带着凌厉的劲风狠狠掼下!

“啪!”

“——听着!”

帝王的声音如同万载寒冰崩裂,每一个字都裹挟着足以冻结三伏的酷寒砸向这金銮宝殿,

“朕今日赐其‘厚’禄!便是他日问其‘厚’罪的先声!此‘厚’彼‘厚’,皆为朕心!让那些吸尽了民髓官膏的蠹虫记住:吃了朕多少,总有一日要连本带利——吐!干!净!”

雷霆震怒过后,殿内陷入死寂,唯闻铜漏滴答。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如同疲倦的苍龙暂收利爪,疲惫感瞬间笼罩了他。

他重新看向赏单,恢复了那波澜不惊的声调,一字一顿:

“赐荣国公贾代善遗孀史氏——”

“伽楠香念珠一挂,”(捻断尘心早悟空明?)

“宋版《资治通鉴》一部,”(煌煌青史为镜勋贵兴衰何如?)

“御药房特制安宫牛黄丸二匣。”(内府动荡贾门巨宅何以‘安宫’?)

戴权躬身疾笔,冷汗早已湿透重衣。

这三件“重礼”,件件钝刀割肉!

念珠诵经,旧史照影,药丸镇宅……字字诛心!

皇帝的目光似乎飘向殿外更远的地方,掠过那些重楼飞檐,声音突然带上了一丝悠远微妙的喟叹:

“戴权,你说……荣国府那株相传为太祖手植的海棠,今岁花开……可还繁盛?”

戴权浑身剧颤,脑袋死死磕在冰冷彻骨的金砖上,五体投地,一声微不可闻的颤音低伏在尘埃里:

“老奴……不敢妄测天心……”

-----------------

戴权将记好的名录轻吹未干墨迹,翻至末页一处清贵独立的位置,声音愈发恭谨:

“……另,前朝元辅,太子太师,崔鸣鹤崔公,虽致仕荣养……”

永和帝的视线落在那个名字上,似追忆,似权衡。

他拾起案头一枚温润的羊脂玉笔搁把玩片刻,终于开口,语气带着罕见的、近乎温情的敬意:

“崔老乃三朝柱石,清风高节,国士无双。朕心犹念其当年在内阁呕心沥血,匡扶社稷之功。今其隐居林下,怡然弄孙……”

(瞥一眼崔令仪动向,隐而不宣)

“赐:古玉螭龙纹笔山一方,”(文华不朽德蕴千秋)

“内廷秘藏前朝孤本《兰雪文集》手稿一卷,”(以文会友慰其清暇)

“蜀中雪山玉髓灵芝如意一柄。”(福寿康宁表朕尊老圣意)

“传旨慰勉:望老卿颐养天年,书林自乐。朕若得闲,亦盼亲聆教益。”

贾琰与崔令仪?

戴权名录阅遍,未添一笔。

此等端阳赐礼盛宴,是朝堂公侯与老臣权宦的修罗场。

锋芒初露的寒门监生(贾琰),纵有惊雷手段;位高权重的名门闺秀(崔令仪),纵使搅动风云

——此刻身份皆未达“恩自上出”之列。

他们的战场,在国子监明堂清议,在荣国府海棠花影深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