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洋知识库有点闲 第9章 修复铁皮桶

作者:愚人青椒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22 15:14:22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清晨,石崖村尚未完全苏醒。带着浓重咸涩湿气的海风,像一只冰冷而固执的手,蛮横地从江家那扇糊着破草纸、却依旧四处漏风的窗户缝隙里探进来。

它拂过空荡荡、落满灰尘的米缸底部,那缸壁内残留的、刮得干干净净的灰白痕迹;江月站在米缸前,目光空洞,仿佛要将那深不见底的“空”看出一点粮食来。

“姐,别看了。”江林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刚从屋后那片长满荒草和低矮灌木的崖坡回来,单薄的裤腿上溅满了新鲜的泥点,手里紧紧攥着几根深褐色、带着粗粝表皮和惊人韧性的藤蔓枝条,以及一团湿漉漉、颜色发暗的海滩黏土。

“米缸空着,正好提醒咱们,该往里面装东西了。”

江月转过身,目光落在弟弟身上。仅仅过去一夜,他眼下的青黑似乎更深了,像两团化不开的墨渍。

然而,那双眼睛——那双曾经被高烧和绝望烧得浑浊的眼睛——此刻却亮得惊人!江月的心猛地一颤。她太了解自己的弟弟了,他此刻的眼神,绝非空洞的安慰,他是真的在行动。

“你……真要去赶海?”江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像绷紧的琴弦。她的视线从弟弟坚毅的脸庞,移向他手中那些其貌不扬、甚至显得有些肮脏的藤蔓和泥巴。

深褐色的藤皮粗糙扎手,湿黏土散发着滩涂特有的腥气。就凭这些?这些东西,怎么能和填饱肚子、挣出那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学费的重任联系起来?她无法理解,心底涌起更深的无力。

“嗯。”江林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他径直走到院子角落里那个被遗忘的、堆放着“家当”的地方。

一个锈迹斑斑、底部和侧面有好几道裂缝、歪歪扭扭的铁皮桶;两把木柄开裂、耙齿歪斜甚至缺失的破旧耙子;还有一把铲口卷刃、锈得几乎看不出原色的铲子。这就是他们的“生产工具”,寒酸得让人心酸。

这些就是江家赖以从大海讨生活的“武器”,是父亲留下的最后一点念想,也是贫穷最赤裸的注脚。它们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泥地上,像一堆等待被丢弃的垃圾。

“就靠这些?”江月的声音低了下去,如同蚊蚋,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这些东西,连村里最游手好闲的光棍二癞子都嫌碍事,弟弟却要用它们去挑战大海,去搏取一线生机?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靠这些,还有这个。”江林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嘴角扯出一个带着浓浓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笑容。

他不再多言,直接蹲下身,将那些藤蔓和黏土放在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上。潮湿的泥地冰凉刺骨,寒意顺着裤腿往上钻,但他毫不在意。

就在他指尖触碰到那深褐色、带着粗粝手感的藤蔓表皮时——

嗡!

脑海深处,那个沉寂了半夜、如同深渊之眼的“海洋知识库”印记,毫无征兆地、骤然亮起!不再是昨夜面对“老海狗号”时那种狂暴无序、撕裂灵魂的信息海啸,而是一股极其清晰、指向明确、逻辑严谨得近乎冷酷的“操作指南”!

目标:修复破损铁皮桶(材质:低碳镀锌薄钢板,严重锈蚀,结构性强度低)。

状态:临时性修补(强度及耐久性有限,需尽快寻找替代品)。

可用本地材料分析:

海崖藤(学名:滨柃,忍冬科,常绿攀援灌木):

分布:本地海崖、石缝常见。

可利用部分:新鲜茎皮。

特性:表皮富含韧皮纤维,强度高;内皮及韧皮部富含胶质(主要为多糖类及少量植物蛋白),粘稠度高,具一定粘合性及初步防水效果;汁液呈深褐色,pH值弱酸性(约5.5-6.0),对铁锈有微弱溶解钝化作用。

滩涂黏土:

采集层位:表层砂砾层以下(>15cm),深灰色或黑褐色层。

特性:颗粒细腻,含蒙脱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具良好可塑性与粘性;干燥后收缩,形成致密层,阻隔性较好。含盐分(NaCl,MgCl2等),需注意对金属的潜在加速腐蚀(临时性可忽略)。

最优配比方案(基于本地材料特性及目标需求):

步骤:

1.取汁:

剥取海崖藤新鲜茎皮(长度>20cm,宽度>2cm,确保韧皮部完整)。

清理表皮泥沙杂质(可用海水冲洗)。

置于硬质平面(石板),用钝器(石块)反复捶打、揉搓茎皮,破坏细胞结构,充分释放内部汁液与胶质。

收集渗出深褐色粘稠汁液于容器(建议使用大型贝壳或陶片,避免金属污染)。*(操作要点:捶打需用力均匀,揉搓方向与纤维垂直,最大限度挤出胶质。)*

2.制泥:

取滩涂下层黏土(约500g),剔除明显砂砾、贝壳碎片、有机物残骸等杂质(影响粘合强度)。

加入适量海水(约黏土体积的30%-40%),手工充分揉捏、摔打。

目标状态:均匀、细腻、粘稠糊状,可塑性强,无颗粒感,粘手但不易脱落。(操作要点:揉捏时间需充分,至少5分钟,确保粘土矿物充分水化膨胀,发挥最大粘性。)

3.混合:

将步骤1所得藤蔓汁液(约50-70ml)与步骤2所得黏土糊混合。

比例:汁液:黏土糊≈ 1 : 3(体积比)。

用手(或木棒)彻底搅拌、揉捏至少10分钟,直至混合物颜色均匀(深灰褐色),质地粘稠、柔韧,可拉出较长细丝,无明显液体析出。(关键:混合需充分!胶质与粘土颗粒需紧密结合形成网络结构。)

4.预处理(桶体):

清洁:用干燥粗布、砂石或粗糙贝壳碎片,用力打磨裂缝边缘内外两侧至少2cm范围内的锈层、污垢、旧油漆残留。目标:露出相对新鲜的金属基底(可能仍有锈迹,但需清除浮锈及疏松层)。(要点:清洁度直接影响粘合效果!)

干燥:清洁后区域尽量擦干或晾干片刻(潮湿表面降低粘性)。

5.修补:

取适量混合修补泥,用手(或木片)用力压实填塞入裂缝,尤其注意内外壁接口处及裂缝末端。

填充量:需略高于桶壁平面(预计干燥收缩10%-15%)。

修补泥需与清洁后的金属表面紧密贴合,无气泡、无缝隙。对桶底大豁口,可内外同时填补、按压,使泥料在中间结合。(要点:压力是关键!确保修补泥与金属及自身充分接触。)

6.干燥与养护:

将修补后的桶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开裂)。

自然干燥时间:约3-5小时(视环境温湿度)。

干燥后状态:修补体硬化,颜色变浅(灰白色),表面致密,敲击声脆。

预期性能:具备良好临时粘合强度,可承受轻度磕碰;防水性显著优于普通泥巴,可短时间(数小时)盛装海水/潮湿海货不漏。(警告:非永久性修复!避免长时间浸泡及重压。)

信息清晰、简洁、冰冷,不带一丝情感,如同手术台上精准无误的指令。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要点,甚至材料背后的科学原理,都烙印在江林的意识里。

他精神陡然一振!昨夜面对“老海狗号”时那种被知识洪流撕裂的痛苦记忆犹新,但此刻这种指向明确、步骤清晰的指引,却像黑暗中的灯塔,给了他无比强烈的行动方向!

江林精神一振!他立刻按照脑中的指引行动。

他找来一块边缘锋利的石头,仔细剥下藤蔓的深褐色外皮,然后放在一块扁平的石板上,用另一块石头用力地捶打、揉搓。深褐色、带着植物特有清苦气味的粘稠汁液慢慢渗了出来,汇聚在石板凹陷处。

小鱼不知何时也悄悄蹲在了哥哥身边,小小的身体紧挨着他。她那双因惊恐而常常显得空洞的大眼睛,此刻被好奇点亮,像两颗蒙尘的星辰。

她看着那深褐色、亮晶晶的粘稠液体,忍不住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指,想去碰一碰。“小鱼乖,这个脏,别碰,粘手上洗不掉。”

江林的声音异常温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疲惫的宠溺。他轻轻拍开妹妹的小手,用一块破布擦了擦她沾着泥点的小脸。

接着,江林用小铲子,避开表层被海水反复冲刷、含砂量大的沙层,向下挖掘了十几公分,果然挖到了颜色更深、质地更细腻的黏土层。

他舀起一小瓢海水,缓缓加入黏土中,开始用力揉捏。黏土在他掌心变形,从松散到粘稠。小鱼也学着哥哥的样子,伸出小手抓起一小团泥巴,笨拙地揉捏着。

很快,她的小手、脸蛋甚至额前的碎发都沾满了深灰色的泥点。她似乎忘记了恐惧和饥饿,专注地玩着泥巴,小脸上渐渐漾开一丝纯粹的笑意,甚至发出了一声极轻的、如同雏鸟初鸣般的“咯咯”笑声。

这久违的、带着童稚天真的笑声,像一缕穿透厚重阴云的微光,短暂地、却无比珍贵地驱散了小院中弥漫的绝望阴霾。江月倚在门框边看着,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连忙别过脸去。

江林将捶打出的粘稠藤蔓汁液倒入黏土糊中,开始用力搅拌揉捏。混合物的颜色变得更深,粘性果然大增,拉扯时能拉出长长的丝,手感有点像劣质的橡胶泥。

他拿起铁皮桶,用一块粗糙的石头,仔细打磨裂缝边缘的锈迹,发出刺耳的“嚓嚓”声。

江月默默地看着。弟弟的动作有条不紊,甚至带着一种她无法理解的熟练和笃定。他专注的眼神,抿紧的嘴唇,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都让她感到陌生又心疼。他真的变了,不再是那个需要她保护的弟弟了。

江林将混合好的深褐色修补泥,用力地、一丝不苟地填塞进每一条裂缝,尤其是桶底那道最长的豁口,他反复按压,确保内外都覆盖严实。

修补泥填满缝隙,略微鼓起,像一道道丑陋的伤疤,却散发着一种新生的、混合着植物和泥土气息的坚韧感。

“好了!”江林直起腰,抹了把汗,看着自己的“杰作”,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晾几个时辰就能用了。小鱼,帮哥哥看着,别让鸡啄了。”

小鱼立刻挺起小胸脯,像个小哨兵一样,搬了个小木墩坐在桶旁边,大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