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除了朱祁镇,还有哪几位昏君?
“明神宗朱翊钧,前期有着首辅大臣张居正改革,使得大明有中兴之象。”
“十年之后,张居正病逝。”
“朱翊钧废除新政,清算张居正,导致朝堂之上开始了党争之乱。”
“朱翊钧无力降服朝臣,荒政三十年。”
“朝纲瘫痪、党争不断。”
“为敛财征收矿税,引发民变。”
“万历三大征,致使国库空虚、百姓赋税加重,民怨四起。”
“对女真崛起应对不力,萨尔浒之战惨败,明朝国势急转直下。”
“大明之亡国,便是从这时开始。”
顾诚一边说,一边伸手指着纸上明神宗朱翊钧。
世人对于张居正改革一直都是存在着争议,褒贬不一。
而在燕王朱棣心中,却又记住了一位大明的肱骨大臣的名字——张居正。
不过。
燕王朱棣现在已经没有心情再关心这些大臣。
他在意的还是老朱家的子子孙孙能不能当好一位皇帝,在意的是大明的江山,又是怎么被老朱家的子子孙孙给败光了的。
“先生,还有吗?”
有‘大明战神’朱祁镇在前,燕王朱棣已经能坦然接受这些历史了。
便是那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有败家儿子吗?
老朱家有几个孽障,也是情有可原。
顾诚指着明熹宗朱由校,说道:“木匠皇帝朱由校,为帝七年,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冤狱不断,后金趁势而起、坐拥辽东。”
“可真要说此人乃是一昏庸之君,却又站不住脚。”
燕王朱棣疑惑道:“为何?”
顾诚回道:“因为大明到了这时候,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明神宗朱翊钧不理朝政,大明已经被文官们给玩废了,而那后金也是在他在位的时候开始势大。”
“万历三大征,其中一征,就是为了帮朝1鲜打倭寇。”
“大明赢了这一战,却也劳民伤财,耗费国本。”
“这一战,大明败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惨败,还是经济上的惨败。”
“征兵、征响,结果没能打败女真,反倒是自己这边损兵折将,此后再无北伐之力。”
“明神宗之后,明光宗朱常洛也就在位一个月,吃丹药给吃死了。”
“当然,历史上称之为红丸案,世人觉得是文官想要毒死明光宗朱常洛,才会使得他登基为帝一个月便暴毙了。”
“因为明神宗不理朝政,导致大明弊政太多,而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之后,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私有明君之象,但他惑于女宠、导以荒1淫。”
“一个月之后,吃了鸿胪寺丞送的丹药,当场中毒死了。”
“明神宗朱翊钧不理朝政、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之后一个月便暴毙了,明熹宗朱由校自然不相信朝中文官,扶持太监掌权,开始镇压朝中势力最大的东林党。”
“结果,朱由校坐船,掉水里了。”
朱棣听到这里,脸色一阵青一阵红。
老朱家的子孙,竟然活的如此憋屈吗?
顾诚好像是没有注意到朱棣的神色一样,继续道:“好在,朱由校被人及时救起来了,但是他仍沉沦于声色犬马之中,吃所谓的‘仙丹妙药’,以求长生。”
“结果全身浮肿,卧床不起,自落水后的两年后,病逝。”
朱棣又是磨拳擦掌、咬牙切齿了。
不管顾诚对于两个皇帝的死因是真是假,他已经先入为主,觉得就是被人害死的。
“岂有此理!”
“大明之帝王、天下之主,岂能容他们如此迫害?”
顾诚却伸手指着明太宗朱棣、又指了一下明英宗朱祁镇,说道:“其实,说白了,还是殿下后来设立的内阁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及这位大明战神一战把忠于大明的武将给打没了。”
“不仅打没了,武勋之后死了不少,武将们也因为这件事情开始和皇帝离心离德。”
“皇帝相信一个宦官指挥战争,让五十万大军陷入危险之地。”
“武将们自然是气不过,从此很难再有忠心。”
“朝堂之上不过文武百官,文官理政、武将掌兵,于帝王而言,自然是文武一体。”
“可纵观历史,唯有开国帝王才算是真正掌权,使得文武一体。”
“而自宋朝重文轻武之后,武将之地位一直都很尴尬,不上不下,文官做大,这时间一长,皇帝若做不到赏罚分明,兵权自然旁落,使得文官势大。”
燕王朱棣微微蹙眉,还在消化着顾诚刚刚所说的话。
道衍和尚则是直接避轻就重,问道:“顾施主所言,殿下登基大位,会设立内阁,那……何为内阁?”
燕王朱棣一听,也连忙看向了顾诚。
对啊。
什么是内阁?
“太祖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其决断,然,政务繁多,力不从心,便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殿下登基大位之后,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左右,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其后,内阁首辅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从此,朝堂之上再无权相。
然而,朱棣设立内阁,权相再一次出现,不过,其称呼不再是丞相,而是首辅!
这就是明朝内阁制度的弊端。
看起来,内阁首辅也不过是一个大学士,皇帝完全可以直接任免。
朱由检换了十九位首辅。
正所谓,首辅换的越快,皇帝迟早要下台。
而顾诚这一解释,又给朱棣干沉默了。
好家伙。
原来,本王也亲手为大明亡国种下了一个因吗?
这一刻,他似乎有一点儿明白朱元璋为何要杀胡惟庸,废丞相制。
不得不说。
老爹真英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