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一同被送来的幸存者,陆陆续续填满了隔离区的其他隔间。数量之多,超出了明阳最初的估计。
一座千万人口级的城市,即使经历了毁天灭地的大地震和后续恐怖的生物侵袭,其幸存者基数依然庞大得惊人。
城市化为巨大的坟场,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体,在某种程度上,竟成了活人的“盾牌”。
那些从异变中诞生的、嗜血而扭曲的妖魔鬼怪、山精野怪,它们确实对鲜活的生命有着本能的贪婪,但获取的难度太高。
废墟中行走的幸存者往往结伴而行,持有武器(哪怕是简陋的),警惕性极高。相比之下,遍布各处的、毫无抵抗能力的尸体,成了更容易获取的“资源”。
它们贪婪地吞噬着血肉,如同清道夫,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对活人聚集区的直接冲击,给了官方建立隔离区和安全区的时间窗口。
五天。整整一百二十个小时。
每一分钟都被拉伸得无比漫长。明阳在恒定不变的光线下,听着通风管的嗡鸣和偶尔传来的、压抑的咳嗽或啜泣,度过了这段被严密监视的时光。
每日两次的基础生理检测(体温、血压、瞳孔反应),三次不同侧重点的行为观察记录(进食、休息、简单互动模拟),以及不定时被叫去进行更深入的专项测试(神经反射、认知问答、甚至重复的血液快筛)。
他像一个被放置在人类动物园中的样本,被反复观察、记录、分析。疲惫感深入骨髓,但精神却因持续的警觉而异常清醒。
直到第五天的傍晚,隔离区厚重的合金气密门才在低沉的液压声中缓缓开启。久违的、带着尘霾气息却无比真实的自然风涌入,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经过最终一轮快速的全身消毒和身份核验,明阳和其他一批“初步确认安全”的幸存者,终于被允许离开这座冰冷的蜂巢。
他们被引导着,登上覆盖着厚实装甲的运兵车,在武装护卫的严密押送下,驶向城市边缘——那里,是官方宣称的“安全区”。
车队行驶在残破的公路上。
视野所及,依然是触目惊心的废墟。
全球性的大地震如同巨神之锤,摧毁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城市建筑,文明的痕迹被粗暴地抹去,只留下扭曲的钢筋骨架和堆积如山的瓦砾。
但明阳也看到了不同。道路被艰难地清理出通道,虽然依旧坑洼不平。
重型工程机械——那些幸存的或从后方紧急调运的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如同钢铁巨兽般在废墟中轰鸣作业,将断裂的楼板移开,清理出可供利用的空间。
身着统一制服或迷彩服的人员在瓦砾间穿梭,既有现役军人,也有大量被紧急召回的退伍士兵。
大炎展现出令人侧目的实力与恐怖的动员能力:在灾难发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在各大城市废墟中开辟出据点,建立起初步的秩序节点。
士兵们不仅负责清理和安全警戒,更在组织幸存者,分发物资,搭建临时住所。
远处,一片相对平整的区域已经初具规模,密集排列着整齐的预制板房和大型帐篷,外围竖立着由沙袋、废弃车辆和带刺铁丝网构成的防御工事,瞭望塔上架着重型武器,探照灯的光柱在渐暗的天色中缓缓扫视。
那里,就是他们此行的终点——一个在末日灰烬上,依靠铁腕与高效组织力,艰难建立起来的人类堡垒:“安全区”。
新的生活,或者说,新的生存挑战,即将在那里开始。
而明阳知道,隔离区那无处不在的“注视感”,绝不会在安全区消失,而安全区的“注视”,则像一种渗透进骨髓的毒素,它将融入这里精心构建的“新秩序”之中,变得更加无处不在,却又更加难以捉摸。
登记、配给、劳动分配、行为规范、邻里监督、无处不在的宣传标语和高音喇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接触点,都可能成为那双无形之眼的延伸。
安全,在这里的首要含义是“控制”。
确认你作为“无害人类”的身份,将是一个永无止境、渗透到生活每一个毛孔的过程。
“麻烦了啊。”
明阳站在分配给自己的狭小板房门口,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贴身衣物里一个硬物的大致轮廓——那是超越之书。
一股冰冷的烦躁感顺着脊椎爬升。
他当然不是傻子,怎么会天真地认为抵达安全区就意味着自由?大灾变后的世界,秩序崩坏,人心叵测,怪物横行。
这片名为“安全区”的孤岛,其基石必然是钢铁般的纪律和严苛到极致的法律。
“严打”和“重典”几乎是必然的选择,“维稳”是压倒一切的最高任务。
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爆这拥挤着绝望、伤痛和不安的巨大火药桶。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任何异常,哪怕是最微小的、最私密的异常都将是致命的破绽。
安全区的“注视”会像最精密的探针,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波动。
他走出低矮的板房。
门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在傍晚相对安静的空气中显得格外突兀。板房内部极其简陋,一张铁架床,一个焊死的储物柜,一张小桌,仅此而已。
墙壁薄得似乎能听到隔壁的呼吸声。
外面的公共区域,此刻却意外地热闹起来。压抑了太久的人们,如同冬眠后苏醒的动物,本能地渴望聚集和交流。
隔离区里那种被严格限制活动范围、时刻提心吊胆的窒息感稍稍缓解,即使是平日里最严重的社恐患者,此刻也难以抗拒这种原始的、寻求同类慰藉的冲动。
毕竟,曾经赖以隔绝外界、维系虚拟社交的电脑、手机和覆盖全球的资讯网络,早已随着那场席卷全球的超级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连锁灾难而彻底崩溃。
现实的冰冷触感,迫使每个人都必须重新学习面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