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三人没有声张,趁着夜色,再次来到了那栋独立的小楼前。

秦云老师已经下班,但王建国有这里的最高权限。

刷卡,输密码。

厚重的铁门再次打开。

库房里,灯光亮如白昼,一排排架子上的文物,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历史的沉静气息。

“哪几件?”王建国戴上白手套,沉声问道。

“老师,您先看这一件。”李牧走到那个彩陶壶前,小心翼翼地将它捧了出来,放在了工作台上。

王建国和孙浩立刻围了上来。

孙浩左看右看,眉头紧锁。

“这……不是挺好的吗?仰韶庙底沟的鸟纹壶,修复得很完整啊。”他实在看不出任何破绽。

王建国没有说话,他的目光更加专业,也更加挑剔。

他举着一个带光源的放大镜,从壶口,到壶颈,再到壶身,一寸一寸地仔细观察。

许久,他才放下放大镜,摇了摇头。

“很完整,看不出明显的问题。李牧,你说说你的发现。”

李牧点了点头,伸出手指,指向陶壶腹部那块修复过的区域。

“王老师,浩哥,你们看这里。”

“这块碎片的颜色,比周围原生的陶胎,要深大概一点点色度。虽然模仿得极像,但在强光下,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经他这么一指,孙浩和王建国再次凑了上去。

这一次,他们看得更仔细。

“好像……是有点深。”孙浩不太确定地说。

但是毕竟是修复的,存在瑕疵和色差,其实很正常。

王建国则拿出了一张标准色卡,放在旁边进行比对,他的脸色,开始变得凝重。

李牧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拼接的缝隙。”

“你们看这里,填补的材料,反光不对劲。它反射的,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特有的油性光泽,而不是传统修复材料那种略带粉质的哑光。”

“而且,你们凑近闻,能闻到一股极淡的,类似于环氧树脂的化学气味。”

王建国闻言,立刻将鼻子凑了过去,闭上眼睛,仔细嗅闻。

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眼,眼神中爆射出一道骇人的精光!

“没错!”

“是有气味!”

孙浩也学着样子去闻,随即脸色大变:“真的有!这……这是什么东西?”

“一种2007年才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成功的新型高分子文物修复材料,内部代号‘KS-7’。”

李牧平静地揭开了谜底。

“它的粘合性和模仿性,都远超这个时代所有的修复剂。因为价格极其昂贵,并且刚刚投入市场,目前在国内,几乎无人知晓。”

当“2007年”这个时间点,从李牧口中说出时。

王建国和孙浩的身体,同时剧烈地一震!

“这种事情,李牧,你从哪里得知的?”

王建国推了推眼镜问道。

李牧心中焦急,之前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只能临时先编一个理由,道:“以前看过一本科学杂志,恰好介绍,算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

李牧心虚道,他知道这种理由,也要较真肯定敷衍不过去。

好在面前的两人也不是干刑侦的,应该不会较真。

2007年的修复材料,还是德国,考古队里肯定没有。

“还有五件。”

李牧的声音不大。

他转身,从架子上,又取下了那个三足鼎。

“这只鼎足,也是假的。”

他又取下那个破口的陶碗。

“这块缺口,是用真品粉末混合‘KS-7’压模后,重新填补上去的。”

一件……

两件……

三件……

当李牧将第六件被动过手脚的“文物”——一件精美的青铜爵,摆在桌上时。

王建国和孙浩已经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报警你俩现在就过去。”

王建国正色道。

“以防万一,假货也带走!”王建国道。

“我连夜召集大家开会”

王建国指着桌上那件最容易辨认的假货,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警察同志不一定懂文物,但这上面的化学气味和不正常的修复痕迹,是最好的物证。”

“你们直接去县公安局,找刑侦大队,就说报案,涉案金额无法估量,是特大文物盗窃案。”

王建国条理清晰地吩咐着。

“记住,从现在开始,除了我们三个,不要再相信任何人。”

李牧和孙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孙浩小心翼翼地用软布将那件青铜爵包裹起来,放进一个特制的样本箱里。

李牧则将库房的灯和门关好,恢复原状。

两人没有片刻耽搁,拿着物证,快步走出了小楼,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了办公区。

……

高陵县公安局。

深夜的办公楼里,只有零星几个办公室还亮着灯。

值班的民警看到两个年轻人行色匆匆地走进来,其中一个还提着个箱子,不由得警惕起来。

“警察同志,我们是高陵杨官寨考古队的实习生,我们要报案。”

孙浩有些紧张,开口说道。

值班民警坐直了身体,平常道:“什么情况?”

“有人在我们文物库,动了手脚”

李牧上前一步,平静地说道。

这几个字,让原本有些昏昏欲睡的值班民警,瞬间清醒了。

一听有立功机会。

民警同志,猛地站起身,脸色变得严肃:“再说一遍!”

“我们考古队的文物库房,有六件文物是赝品就是假货,而且没有出土照片,我们怀疑这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犯罪。”

李牧的语气沉稳,逻辑清晰。

“这是物证之一。”

他示意孙浩打开箱子。

当那件造型古朴的青铜爵出现在民警眼前时,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虽然不是专家,但也知道这东西的分量。

“你们等一下,我马上上报!”

民警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刑侦大队队长的号码。

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站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

气氛却与这亮度截然相反,充满了压抑和烦躁。

被王建国从睡梦中强行叫起来的考古队成员们,一个个睡眼惺忪,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搞什么啊,这都几点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就是啊,明天一早还要下探方呢,这不是胡闹吗?”

“王老师也真是的,有什么天大的事,非要现在说?”

抱怨声此起彼伏。

会议室的主位上,坐着一个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面容儒雅但此刻却眉头紧锁的男人。

他就是这次考古发掘的总负责人,省考古研究院的副院长,张敬同。

“老王,你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张敬同敲了敲桌子,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三更半夜把大家全部叫起来,连招呼都不跟我打一声,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总指挥?”

王建国只是考古队聘请的文物保护专家,在行政级别上,要比张敬同低半级。

因此,很多人看他,都带着几分轻视。

觉得他一个搞修复和保护的,管得太宽了。

王建国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和张敬同的质问,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的眼神,锐利而深沉,让一些原本还在抱怨的人,下意识地闭上了嘴。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中间,出了内鬼。”

“档案库李有假文物!”

王建国目光扫视全场,也许内鬼就在现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