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敬最初去盛京的想法,就是利用冒辟疆忽必烈后人的身份,打入满清内部,找机会往外传递情报,帮助各种抗清队伍。
要是能找机会挑拨一下皇族内斗,让他们自己削弱那就更好。
他穿越成一个文弱公子,无拳无勇,能做的也就这一点了。有没有用,能不能成功,都没把握,尽力而为罢了。
可是历史往往不以人的最初想法为转移。他尝试向李自成和李岩泄露点天机,万一他们相信了自己,把历史给改了呢?
结果啊,靠劝人的方法改变历史没行通。实际上历史上并不缺能看透未来的聪明人,可是你没有实力,说了算的不听你的奈何?
反而因为碰到了李岩这种明知危险还慷慨赴死的“笨人”,自己意外获得了三千闯军精锐的控制权。
我不会指挥打仗啊,兵给我——嗯,应该总是有点用的吧?
我知道历史趋势,知道谁有本事,谁是真英雄。到时候把军队交给真正有本事的人指挥,总比被闯王就这么霍霍光了强。
李岩不是正常人也就罢了,连历史上藉藉无名,稀里糊涂在闯营被砍死的吴慈,居然也愿意不计个人得失,跟自己共同对抗目前强大到不可力敌的满清,“笨人”何其多也。
吾道不孤啊,在华夏危亡的时刻,总会有“笨人”挺身而出,为看上去毫无希望的事情愿意拼上性命。
刘子敬忽然觉得风里的沙子似乎有点大。有了这些人的合力,自己或者能做得更多?
想得比较多,刘子敬站在夜色里,发呆的时间就有点长。
等醒悟的时候,一回头,发现一群人站在自己背后,一个个的噤声,已经陪着自己站了很久了。
红娘子眼睛也有点晶莹。她回想起了当初自己从衙门里救出李郎后,李郎慷慨激昂,准备投闯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与刚才喝酒的两人何其相似。
这才是真正的大好男儿,值得自己追随。
李郎当初也跟自己提过横渠四句,自己在闯营见过无数更有武勇,更懂兵法的人,却都对李郎“好为大言”嗤笑,认为“为天地立心”什么的,是假大空的书生意气。
李郎好像说过,食腐的乌鸦按住爪下的腐肉,向天上的雄鹰恐吓,生怕雄鹰来抢自己口中食。他们理解不了有肉不吃,反而为了在天空自由翱翔多费力气的行为。
“聪明人”太多了啊,自己偏偏愿意追随这些“笨人”。
董小宛和陈圆圆相视无言,冒郎确实看上去跟以前不同了。
当初的冒郎即使慷慨激昂,也不过是跟复社的三五好友,喝酒的时候击筑骂骂奸臣。现在冒郎的身上,那是真的有英雄气概了。
不过她们依旧不相信什么冒郎已死的鬼话,认为这不过是带兵后,涨起的男人雄风。
刘子敬回头,视线在红娘子、陈圆圆、董小宛、宋游身上一一掠过,“吴慈的事情,要绝对保密,咱们自己互相间都不要谈起。如果需要提到他,那就用代号,他的代号是——”
刘子敬略一思索,“深海。”
第二天早上,车城里传出整齐的军靴声——闯军配不起全体的军靴,老营还是有的。
朝食后,李牟指挥士兵拔营起寨。李牟不算名将,但萧规曹随,按李岩定下的规矩,维持军队的纪律和训练还行。
大帐还没有拆,陈圆圆绕着圈子,正在细心地给刘子敬系腰带,配香囊,将刘子敬捯饬起来。
现在刘子敬身边,有一个货真价实的食神小妾,一个名义上的小妾,一个愿意当小妾的老情人,一个迷恋他迷恋得不行的亡国公主。
但实际上,昨晚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住在他的帐篷里。
这里可是军营,刘子敬再没领过兵,也知道遵守军营规矩的重要性。
那种出征带着一堆女人,醉生梦死的将领,士兵要是肯出力死战就怪了。连吴三桂镇守边关,都不能带家眷,刘子敬也得有样学样。
刘子敬不懂打仗,但他懂人心,女眷们都是跟红娘子的女兵手下住在一起的。
这让自由散漫惯了的刘子敬非常不适,只能忍。
“看来我是真的不适合当将军带兵打仗。现在没办法只能凑合,将来,一定要给这些好兵找个合适的名将指挥。”
京畿这边道路宽阔通畅,骡车部队行动非常迅速。三天后,包括车夫、二百老工匠在内的六千多人、两千辆骡车到了天津卫的白河口——后世叫大沽口。
明朝永乐二年在大沽口设天津卫,嘉靖年间,戚继光在这里筑炮台。可如今,红夷大炮依旧在,明军都已经跑光了。
士兵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里扎营,如果往南边投奔弘光朝,应该征集船只上大运河啊。
刘子敬也不透露——这事不一定能成。
他倒没让大家闲着,“来人,把这些大炮给我拆了。”
后世二鸦战争的时候,僧格林沁在这里修了六个炮台,塞了四百多门大炮。现在规模没那么大,两座炮台二十几门大炮而已。
不过,炮种齐全,从3磅、8磅到12磅的红夷大炮都有,这是大明自己仿造的,甚至还有两门进口自澳门卜家劳铸炮厂的24磅铜炮,当年徐光启引进的,被称为“定辽大将军”炮。
这玩意留在这就便宜满清了,一定要拆走。
士兵和学徒车夫们合力拆炮,干得热火朝天,宋游背着手嘟囔,“咱们没有会开炮的炮兵,连火药和炮弹都没有,要这玩意干嘛啊?”
“这玩意死沉死沉的,要带着它们走,拖累死咱们了——咦?”
宋游目瞪口呆,只见海面上天边无数桅杆冒出,很快,无数的沙船遮天蔽日而来,根本数不清个数。
两刻钟后,一艘打头的大沙船靠港,足足有四千石以上,现代说法四百到五百吨。
船上一杆大旗飘摆,上书一个“黄”字。
船头,一员大将顶盔掼甲,腰横雁翎刀,威武立于船头。大将身后,几天前派走的李护院侍立。
待船靠岸停稳,李护院几步跳下船,来至刘子敬身前躬身,“少主,属下幸不辱命,给您带来了镇守江华岛的水师总兵黄将军,还有他麾下的四万虎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