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刘禅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进行着记录,尤其是石炭,他虽然听过,但没想到还能用作冶铁上来。

刘尧稍微等刘禅记了一会笔记之后,继续说道,

“第二,是鼓风。”刘尧又在黑板上画了个风箱,“光有燃料不够,得有足够的风把火烧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用的,是人力或者水力风箱吧?风力不稳定,送进去的空气也不够多。

如果能想办法造个更大、更强劲的风箱,比如用大型水车驱动,持续稳定地送大风进去,炉温就能更高,铁水流动性更好,杂质更容易被吹走。”

“鼓风…水车…大风箱…”刘禅一边记一边思考,“蜀中水力丰富,这个似乎可行!”他眼睛亮了一下,这交由蒲元打造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刘尧咳嗽了两声,“注意啊,马上就是最关键的步骤了。”

“第三,就是最关键的热处理了。”刘尧在“铁器”两个字上画了个圈,“铁器打成型后,不是直接就能用的。得‘淬火’和‘回火’。”

“淬火?回火?”刘禅听着这十分陌生的两个词汇,挠了挠头。

“对!”刘尧见刘禅没有听懂,继续解释道,“简单说,就是把烧红的铁器,猛地放进冷水里,让它急速冷却。这个过程叫‘淬火’。

淬火能让铁器表面变得非常硬,像刀子一样锋利。但是,光淬火不行,太硬了就太脆,容易崩口。”

刘禅听得入神,连连点头。“难怪!当时蒲元说有的地方硬脆易断!”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在淬火之后,还要‘回火’。”刘尧继续讲道,“把淬过火的铁器,再稍微加热到一个合适的温度,不用太红,然后让它慢慢冷却下来。回火能降低一点硬度,但大大增加韧性,让铁器既不容易断,也不容易卷刃。”

“不过我说了这么多,终究只是书面数据,至于具体的淬火和回火的温度、时间,都需要工匠慢慢摸索经验。”

“淬火,冷水,硬但脆,回火,加热,慢冷,韧…”

刘禅的笔在纸上飞快地滑动,记录下每一个关键点。他脑子里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铁器不是打出来就行,还要经过这样的处理!

“还有”

刘尧补充道,“如果条件允许,或许还可以试试‘炒钢法’或者‘灌钢法’。”

“炒钢?灌钢?”

刘禅又听到了新名词。

“嗯,就是想办法把生铁和熟铁混合在一起炼。比如把生铁块熔化,然后不断搅拌,就像炒菜一样,让里面的碳含量降下来,变成介于生铁熟铁之间的‘钢’,性能就好得多。或者把生铁水浇注在熟铁块上,让它们融合,也能得到比较好的钢。这些都是提升铁器质量的好办法。”

刘禅已经完全被震撼了。燃料、鼓风、淬火、回火、炒钢、灌钢…一套完整而清晰的思路呈现在他面前。

刘禅深知,这些知识,在他脑子中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一旦交给蒲元之后,那将大大的改变大汉的冶铁局面!

“还能这样…”刘禅喃喃自语,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眼中充满了震惊和强烈的求知欲,“刘老师,这些…这些方法,真的能行吗?”

“当然能行!”刘尧十分肯定地说,“这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就算古代条件有限,但只要朝着这些方向去改进,找有经验的工匠多尝试,肯定能大大提升铁器的质量!硬度、韧性都会好很多!”

刘禅紧紧握着笔记本,他感觉到自己心跳得厉害。

刘禅十分兴奋,想要赶快把这个方法回去告诉相父,交给蒲元去做,

“多谢刘老师!”

“那我先回去了。”

“等等,”刘尧叫住他,“真没别的要学了?冶铁那法子刚记下,回去让你相识的铁匠试试,不行再来问。”

刘禅直起身,脑海中盘算着,

“冶铁蒲元能办,应该问题不大,那还有什么事呢?”

刘禅思索着,突然想到,当初自己弄化粪池都是好几个月的时间,而幸好当时土地不多,而现在土地这么多了,化粪池肯定来不及了。

“刘老师,这批种子下去,肥怕不够。您教的化粪池好是好,可是建起来却很慢,恐怕赶不上趟了。”

他眉头皱起,

“有没有更快得到肥料的法子?”

刘尧一拍脑门,“问得好!瞧我这记性!化粪池那是氮肥,可以让叶子疯长,吸收阳光。而还缺的是壮秆饱粒的磷肥钾肥!尤其钾肥,能让庄稼站得稳,籽粒沉!”

一听到这话,刘禅眼睛亮了:“磷肥?钾肥?刘老师你快说说!到底怎么弄?”刘禅拿起纸笔,准备好做记录。

“简单!”刘尧指着窗外荒地,“看见那些枯草秸秆烂树枝没?堆起来烧透,剩下的灰,就是草木灰。”

刘禅:“烧荒的灰?有用?”

“当然有用了!而且有大用!”刘尧十分肯定的说道,“那就是钾肥!直接撒地里,翻进土就行。十天半月,苗子杆子就硬实了。”

刘禅急切地问:“那到底应该撒多少呢?有啥讲究吗?”

“生地瘦地多撒点,一亩百来斤。熟地几十斤够了。别跟生粪混一起撒就行。”刘尧解释。

“若是不够的话,其实还可以烧点别的,比如竹子就可以,咱们这带,竹子可是不少。”

刘禅默默的将这记在心里,

“竹子也行!那太好了,就益州那块地方,想要多少竹子没有?”

刘禅继续追问道:“老师你说的钾肥有了,那磷肥呢?”

“磷肥也简单。”刘尧伸了一个懒腰,继续道,

“无非就是骨头,猪牛羊鱼骨头都行,砸碎了磨成粉,就是骨粉。或者找鸟粪蝙蝠粪,晒干了磨粉也行,劲儿更大。”

刘禅听得极其专注,嘴里念着:“钾肥草木灰…磷肥骨粉鸟粪…”他也听不懂,什么氮磷钾之类的,只是一味的记录下来,管他三七二十一,能让庄稼长就是好东西!

刘尧知道刘禅没有听懂,顺带着给他解释两下。

“庄稼长结实,这三样是根!氮长叶,磷壮根开花结果,钾抗病抗倒伏。以前光靠粪肥不够,现在补上草木灰和骨粉,你那好种子才真能显出本事,地也不容易累趴。”

刘禅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原来如此!之前我只当粪肥便是天了,竟不知其中还有乾坤!听刘老师的意思,这三种肥料能够点土成金!”

刘禅有些急切,赶紧请求刘尧把要点再说一遍,生怕自己记错了导致大汉的庄稼长不出粮食来。

刘禅笔下飞快,把刘尧的话记在纸上,偶尔插问一句“鸟粪要堆多久?”、“骨头只磨粗渣行不行?”,刘尧全都简短回答了他。

写完后,刘禅小心折好纸塞进怀里,如获至宝。

他当即起身向刘尧告辞,还没等刘尧说什么,他赶快出门而去。

“这次不吃饭了吗?”

刘尧朝着刘禅的背影喊道,

刘禅伸出胳膊摆了摆手,在他心中,必须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用最佳的状态来迎接这些仙种!

可以留种的高产仙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