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71章 军寨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27 10:11:16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那就再好不过了,三位,你们熟悉这里的情况,从明天开始就麻烦你们实地和我一起查看一下左千户所屯田以及军户的情况。”

三个人满口答应,见王应麟不再说话,三人见状知趣的起身告辞。

第二天清晨,这几人早早就来到了千户官邸,王应麟此时正在吃早餐,见到三人来到,招呼他们一起过来吃一点。

三个人连忙推辞,表示自己已经吃过了,王应麟也没有强求,三下五除二将饭扒到自己肚子里。

吃完饭后让张离准备马匹,还特意嘱咐为赵德宝三人也备好马,张离领命,从马厩里牵出马匹,王应麟从张离手中接过缰绳干净利索的跨上战马。

赵德宝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有些尴尬,王应麟明白,这三个人恐怕是连马都不会骑,明朝卫所的败坏可见一斑。

没有办法,王应麟只得让张离他们两人共乘一匹,带上三人,一路上风驰电掣般的冲出了卫城东门。

王应麟首先来到了樟树屯,此地因有樟树庙而得名,一行人路过樟树庙的时候,王应麟发现庙的庙碑上刻有左所军户垦殖几个字。

“大人前面就到樟树屯那里的军寨了。”

赵德宝指了指前面,只见一座夯土筑成的军寨屹立在他的眼前,寨墙上面,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已经布满裂痕与斑驳的痕迹,墙体足有两丈多高,顶部宽阔,可供数名士兵进行巡逻。

军寨的西北段已经完全坍塌,本两丈高的墙体,如今豁开二十余丈的缺口,缺口处的杂草已经长至人一样高,枯黄的草叶间夹杂着锈迹斑斑的箭头。

军寨外的壕沟,此时已经基本上被填平,王应麟等人骑着马顺着壕沟上的浮桥,进入军寨。

“去,千户大人来了,把樟树屯所有的人都给我叫出来集合。”

赵德宝一路上差点被颠散了架,吃力的从马背上爬下来,对在寨门前看守的其中一名卫所兵说道,其他两人也没好到哪里去,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寨门前看守的卫所兵完全看不出一点士兵的样子,穿着破破烂烂,说他们是拿着武器的农民都有人相信。

那个士兵一脸迷迷瞪瞪的样子,还没看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认识赵德宝,听了他的话丝毫不敢怠慢,拼命往军寨内跑去。

“当当当当”

军寨中央的演武场兼打谷场上响起了一阵钟鸣声。

整个樟树屯乱成一锅粥,伴随着鸡飞狗跳,刚才宁静的环境瞬间被打破。

小半个时辰以后,王应麟站在演武场上看着面前几乎衣不蔽体歪歪扭扭的站成一排的士兵。

士兵们的家眷拖家带口的站在演武场的边缘,一个个伸长脖子好奇的看着王应麟,对于他们来说,千户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平常难得一见。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王应麟指着前排一名身材瘦小的娃娃兵,从外表上看也就只有十二三岁,寒冬腊月的天气,身上就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单衣,鼻子上挂着一串清鼻涕,随着一阵阵凉风吹过,不时的吸溜一下鼻子。

“俺...俺...”

“你叫什么说出来就是,结巴什么,大人又不能吃了你。”

看着眼前“俺”了半天的半大孩子,赵德宝有些挂不住面子。

“孩子么,有点害怕是正常的,不用过分苛责。”

王应麟面带微笑,挥手制止了赵德宝的训斥,走到他的面前,将身上的披风披在他的身上。

“慢慢说,不用着急,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里都有谁在?”

张小五有些激动的看着王应麟,他还没见过这么和蔼可亲的大人物,一点都不嫌弃他身上脏,他定了定神,终于能磕磕巴巴的说出话来。

“大...大人,俺叫张小五,今年十五了,家里就俺一个,从小就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去年的时候顶了卫所的缺额。”

王应麟的披风披在他的身上,张小五从没感觉这么温暖,以往这个时候,他都是靠着稻草熬过一个冬天。

王应麟有点吃惊,原本以为眼前这个半大孩子只有十二三岁,没想到都十五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长年的营养不良,的确会导致发育迟缓。

看着眼前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站都站不直的卫所士兵,王应麟怕他们冻出个好歹来,原本想讲话的心也灭了下去,他转头对赵德宝道

“赵百户,这么冷的天大家站的久了怕是挺不住,让大家都散了吧,对了,这附近有没有砖窑场,泥瓦匠之类的?”

“大人想要将千户官邸修缮一下么?泥瓦匠倒是好找,只要每天给两顿吃食,想要多少都能招来,

就是砖窑附近只有一处,每天产的青砖不多,要是需要大量的怕是要从别的地方转运过来。”

赵德宝一边挥手驱赶着众人,一边回着王应麟的话。

“千户所暂时不着急修缮,眼前当务之急是给我那些士兵家属找个住的地方,整天住在营房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打算趁着这个冬天尽量的将附近河道疏通一下,等明年春天多开垦一些荒地,争取一到两年内能够自给自足,既然要疏通水利肯定不能每天跑回卫城住,一是来回不方便,

二呢毕竟那是兵营,不是老百姓的大杂院。还得早日给老百姓盖好自己的房子。”

“大人真是宅心仁厚,下官见过那么多的大人,还没有人像您一样用自己的钱给手下盖房子的呢。”

赵德宝有些惊诧的盯着王应麟,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种事,以往不从那些士兵身上扒层皮的官就算是好人了,头一次见倒贴钱的。

“只是这样一来花费可不算少,我之前见过您带来的那些士兵家属,几千人是有了,

这按照一户一屋来说,最少也要几百间屋子,附近那个小砖窑场的量肯定是不够了,怕是要从别的地方长途跋涉运来砖石才能够。”

“倒也不是白送房子给他们住,钱由我先垫上,等建好后按照成本价分五到十年还清就是,

这样也能一举两得,就是这砖石确实是个麻烦事,不知道能不能自己建一个,这烧砖怕也不是个什么难事吧。”

赵德宝接话道“这青砖烧制倒也不难,之所以没有人干,那是因为利润太薄,

烧制青砖需要大量人手,烧制好了以后价格又颇为尴尬,这观海卫高门大户又没有几家,

用不了那么多,平民百姓又买不起,所以这行当在我们这几乎没有人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