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心中了然,这是明代卫所的通病,空额兵饷都被层层瓜分了,他不动声色的问
“往年这些空额,是怎么分的?”
原先王应麟不知道,原来这卫所兵也是有粮饷的,以为这卫所兵的粮食自给自足,后来纳了千户才知道事情不是他想的那样。
军户先通过屯田上缴余粮,之后朝廷会根据具体人数发放粮饷,一般是普通军人一石、小旗一点二石,另外有数量不等的宝钞。
随着时间流逝,卫所兵制逐渐腐朽,宝钞也变成了擦屁股纸,后期因为屯田私有化、军户逃亡、财政困难等原因不断拖欠粮饷,造成屯田要上缴粮食,但是上缴粮食朝廷却不发给粮食,不断形成恶性循环,更多的军户因此逃亡。
“回大人,按照旧例,千户得三成,指挥使大人得四成,其余三成由我们几个百户和副千户平分。”
王应麟坐在椅子上不置可否,赵德宝说到这看了一眼王应麟声音稍稍低了低
“不过之前的李千户因为一些官司长年待在杭州,并且将田地,祖屋等全都卖了,相当于左千户所没有了千户,原本应该分给千户的份额,让副千户给拿去了,所以剩下的三成份额,就不和我们分了。”
今天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脚踩两只船是做不到了,索性死猪不怕开水烫全都说了出来。
徐旺德这个地头蛇怎么看也不像是能斗得过眼前这个人的架势,听说这个王千户的关系是浙江都司李同知,来软的来硬的人家都不怕。
“咱们千户的所有情况,包括辖区、屯田、盐课都说说吧。”
王应麟示意亲兵给这三位搬个凳子,三人推辞了一下,见推辞不过,便小心翼翼的在凳子上坐了半个屁股。
“大人,咱们左千户所我负责城防和烽堠,李东负责盐课,屯田则是我们三个人一同管理。”
“每个月卫所官兵按例每人应发米粮一石,此外还有屯田收入作为补充,但是现在每月每人能发一半粮食就烧高香了,就这点到现在才发到前年三月份,大部分还得自己种地才能维持温饱。”
王应麟若有所思,这卫所军务早已形同虚设,指望着这样的兵打仗是绝无可能的
“咱们这的屯田情况如何?”
“回大人,咱们左所屯田大都在匡堰屯、彭桥屯、樟树屯一带,早年间大约有三百二十顷左右,每户五十亩,另外每年每户要缴子粒粮十二石,正德年间改为六石,现在因为军户逃亡,水利失修现在能耕作的田地大约还剩六十顷左右。”
王应麟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道
“这六十顷田有多少是军户的有多少又是你们几位的?”
赵德宝干笑了几声,见没人搭理也颇感到尴尬。
“大人,我们三人的手里的田地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都在指挥使大人和徐旺德徐副千户那里,
这六十顷田大部分不在兵部的名册上,其中指挥使大人占了大头大约有个十七八顷左右,
徐副千户大约有十顷,剩下我们三个人加一块才有十五顷左右,剩下的则是那些军户的地。”
“你们那些田用上缴粮食么?”
王应麟坐的时间太长,身子有些麻木,他站起身伸开双臂活动了两下,吓得三人立马起身,王应麟双手虚压,示意他们不用管他,坐下就好。
“回大人,粮食还是有些在册的田还是要缴的,只不过缴的少了些罢了,我们那些田都上报成了下等旱田。”
王应麟明白这是这个时代惯用的方法了,军户的田是最少的,地是最差的,却要上缴最多的粮食,卫所军官们拥有着最多的田,最好的地段却仅仅只缴纳的最少。
“咱们千户现在还有多少军户,要实数。”
“按以往的惯例,卫所百户军官如果无法袭职,
那么一般来说会分配给本千户内缺额的其余百户名下,如果没有缺额,则是再往上分配给其余缺额的千户,
所以现在咱们左千户所所有军户都在我们三人这里,截止到这个月,我这里还有四十二户,
李百户那里还有四十九户,刘百户稍微少一些还有三十一户,合在一起一共是.....”
赵德宝说到这里有些卡壳,急的他就差拿出手指头来比画。
“一百二十二户。”
王应麟看的有些好笑,替他回答了这个答案。
“对对,是一百二十二户,大人真是厉害。”
算了半天终于算出答案的赵德宝一拍脑门,连忙狂拍马屁道。
“好了,接着往下说。”
王应麟没有理会,摆了摆手。
“左所辖区以卫城为中心,东至鸣鹤场,接右千户所界,西至破山浦,南至翠屏山北麓,
北至海岸线。有台堠一处名为向头堠,在卫城东北五里,拨左所军五名守之。有一港口名为蛟门浦,往年可停靠千料以上大船。”
赵德宝将左千户所辖区情况一一道来,王应麟听得很认真,等听到蛟门浦可停靠千料以上大船的时候,打断了他的话。
“赵百户,你说这蛟门浦往年可停靠千料以上大船是什么意思?莫非是现在蛟门浦已经不能使用了?”
赵德宝回答道“启禀千户大人,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观海卫卫所所辖八百料福船五只,
分属五个千户所,每船卫所军一百名,咱们左所,所属福船正是由蛟门浦出海巡航,除福船外另有小苍船,
八橹哨快船若干只作为辅助,自倭患平定之后,此项制度早已废弃多年,现在整个观海卫莫说八百料大船,便是小苍船,八橹哨快船也没有几艘,
当年的福船全部朽坏之后,蛟门浦已多年不曾停靠大船,现在港口情况恐怕已无人知道是否还能停靠大船。”
王应麟点了点头,港口的航道如果常年不经疏通,会因泥沙淤积变浅,从而导致航道堵塞。
现在也只能祈祷蛟门浦淤塞情况,不会太糟糕,否则清淤修缮,这要消耗王应麟大量的人力物力。
关键是这笔钱还非花不可,除非以后放弃海路运输而选择陆路运输,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一大半的原因就是因为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港口。
“赵百户,李百户,刘百户,还有件事情要麻烦你们,你也看见了,我这里携带了不少随军家属,
现在是冬天,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木柴,茅草等物资,如果有也可以送到我这里来,我愿意出价购买,绝对不让你们亏本。”
赵德宝等三人,露出了喜色,原本以为这次要出不少血,结果人家什么也没提,反而还要跟他做生意。
刚才路过营房的时候他也看到了,浩浩荡荡几千人是有了,所需要的物资不是少数,大赚一笔是够呛,发笔小财应该没有问题。
“您就交给我吧,茅草等物需要时间,但是木柴我这里就有现成的,如果您着急,我一会儿就遣人给您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