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14章 出发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7 11:16:4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崇祯六年的新年很快过去,众人也回到了正常的生活,接下来所有的事情都要为出海所服务。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眨眼间就到了崇祯六年二月,像往常一样一大早王应麟就坐着马车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来到总号。

“少东家,最近咱们的人基本上已经齐了,只等三四月信风一来便可以拔锚起航了。”

聂洪站在一旁向王应麟汇报着最近的准备,并给王应麟递上一本花名册。

“这是这次出海的人员名单,请少东家过目。这次人员除经人担保的七人是新人外其余人员皆是以往的老人,三艘船一共一百一十二人。”

王应麟伸手接过,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姓名籍贯,职位,非常细致。

船长三人:

翟天佑,浙江宁波人氏;

徐君,浙江金华人氏;

曹书瑜,浙江金华人氏。

财副三人:

房伟浙江金华人氏....................

王应麟仔细看着花名册上的人的籍贯,全部都是金华,宁波府的籍贯。

这也是父亲王宗沐的一贯风格,非熟人不用,非同乡不用。

看着看着王应麟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水手长杨继祖,浙江金华人氏。

眉毛不由得动了动,但也没有说什么,继续往下看,这些都是必须要记住的东西。

等到王应麟将人员名单全部看完之后,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聂洪坐在一旁和几位掌柜的正在整理此次出海的物资清点。

“张掌柜,这湖州的清水绸缎不是六百匹么,昨日清点的时候怎么跟单子上的数目差了三匹,你去跟进一下,事物与单据必须要一丝不差,都是老行当了,怎么还能出这么大的差错。”

聂洪紧皱眉头,指了指账册上的数字对旁边负责布匹的张掌柜说道。

看着自己的任务出了差错,即使现在没有到热的时候,张掌柜的脑门上仍然出了一层细汗。

他伸出手抹了抹额头心中一阵叫苦,这新制度刚刚执行就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这要是因为这事被扣了股份那可就太冤了。

“您放心我这就去查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保准出不了差错。”

张掌柜亡羊补牢,立马出去落实这件事情。

''聂先生,这市舶司的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么?这出海在即这事可不能马虎。”

王应麟问道。

“放心吧少东家,这市舶司都是我们的老熟人了,这些年这上上下下的打点都少不了,不会出差错的。”聂洪从文山账海中探出头回应道。

王应麟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崇祯六年三月十一,吃过早饭后,在玉簟的服侍下洗漱穿衣,将行李准备好。

由仆人背在身上准备出发,父亲王宗沐带着沈知微等一大家子在门口跟他告别。

王宗沐一边走一边跟他叮嘱出海要注意的事项,走到大门口,王应麟从仆人手里接过行李放到马车上,登上马车,对着王宗沐说道

“回去吧父亲,不用送了,我出去了以后家里就要您多费心了,这顶身股制度刚刚试行,难保不会出什么疏漏,还要父亲多多费心。”

“家里的事情你就放心吧,第一次出海要照顾好自己。”

沈知微说道“麟哥儿,出门在外遇事一定不要冲动,家里有我和老爷,你现在就是我们王家的顶梁柱,万事要小心为上。”

王应麟点了点头,和众人挥手告别,指挥车夫开始出发。

王宗沐和沈知微等人一直在门口看着,直到马车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王应麟来到了总号,已经定好了出发的人员,聂洪已经领着三名财副在那里候着了。

各色货物也早在几日前就已经运到码头就等装船启程了。

这几日聂洪领着人员协调各种流程到处跑,肉眼可见的疲惫之色挂在脸上。

王应麟最近也没闲着,一直跟在身边学习,不光要总结学习,记住各种货品的种类单价,还要熟悉进货渠道价格,过得非常充实。

看着聂洪等人穿着棉布短褐,身着劲装的形象,王应麟也在这里换上了相同的服装。

看着铜镜里自己的新形象,英俊的外表下多出了几分硬气。

“少东家,一切都准备好了,咱们现在就启程吧,先到码头会合众人,然后直接出发。”

聂洪看着换好衣服的王应麟,执了一礼对他说道。

王应麟挥了挥手,五人走出总号,众人坐车经过鼓楼,沿着东大路东行,路过察院前街、布政分司、药行街来到东渡门。

门口的军士都是懒洋洋的,红色的鸳鸯战袄已经脏的看不出本色,盘查也只是针对进城的人。

一众人出了城门后一直到三江口的来远亭码头,三江口是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交汇处,人烟辐辏,往来船只络绎不绝,人喊马嘶好不热闹。

岸上脚夫将一袋袋粮食货物正往漕船上运,运完一趟便去工头那里领一只“过筹”插在腰间。

王应麟在一旁看着问聂洪“这些漕船上的粮食都是运到哪里去的?是顺着运河直接到达京师么?”

“这些漕船从三江口启航之后经余姚江向西航行至通明坝这里连接着余姚江和曹娥江,在此地船只经过换驳或者纤夫拖拽过坝,

前往曹娥江,沿着曹娥江北上绍兴府,至西兴堰抵达钱塘江后至杭州,之后过杭州、嘉兴、苏州等地沿着常州、镇江等地到达京口。”

“再然后横渡长江到达扬州,经临清、天津、抵达通州就到了水运的最后地点,之后就靠陆运从通州到达京师粮库。”

聂洪摸着胡子如数家珍般的侃侃而谈,显然是对这套流程相当熟悉。

“聂先生你怎会对这漕粮运程如此熟悉?”

王应麟十分好奇。

“原本这漕运是由漕军看护,沿途征调民夫、役夫运输,但成本损耗等等巨大,有时不得不雇佣民船,原本老爷想加入这行当试试水,

就让我去了解了一下漕运流程,后来发现这水太深,沿途要应付官府、漕军、漕帮等等,风险虽比海上低,但是相对的利润也低,后来就放弃了这条路。”

王应麟点了点头,几人不再交谈说话,等着运送前往双屿的船来到。

等了大约两炷香的时间,只见一艘三桅福船慢慢靠了过来。

王应麟望了过去只见这船如他之前在书中见到的描述一样,长十丈余,宽四丈余。

尖底如刀,吃水深,船首高如鸟喙,下方设有防浪板以减少甲板上浪。船尾如燕尾高翘。

舵杆通过舵孔斜插入水中,主桅高约八丈,桅杆顶部设有瞭望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