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海商到天子 第15章 普陀山

作者:想喝矿泉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7 11:16:41
最新网址:www.biquw.cc

船上影影栋栋站着十来个人,正准备将船靠岸过来接应。

此时船只慢慢靠了过来,看见岸上等待的众人这时船上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汉子道“将船板放下来,接少东家和聂先生上船。”

船上众人合力将三丈多长的船板放下,王应麟领着聂洪一行人踏上了船板,聂先生和那几个财副明显是走惯了海路的老手了,踩在船板上如履平地。

王应麟开始还有些没有适应,走在上面得小心翼翼的,得亏有人照应,要不然一个不小心就得掉下去。

等踏上甲板的那一刻这颗心算是落了地,虽然还是不能和在陆地上比,但是已经能够站稳了。

也得亏前世没少坐船,适应的非常快。只是这种原始硬帆船还是第一次。

“少东家,要是没有什么问题咱就起航吧,要是误了潮期那可就麻烦了。”

刚才在船上说话的魁梧汉子走过来对王应麟说道,走近了才看清楚其人脸上有一道深深的伤疤。

“我这没什么问题了起航吧,老徐。”

王应麟深呼一口气对着徐君说道,根据之前的名册他一眼就知道眼前之人是谁。

“起航”

随着徐君一声吆喝,福船开始慢慢驶离码头,启程前往双屿。这个时候王应麟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来。

船身刷遍桐油掺着清漆用来防腐以及防船蛆,船头用雨布盖住两门弗朗机炮——听聂先生说这都是从濠镜(澳门)炮厂中购买的一共买了二十门。

这艘船上有四门,另外两门在侧舷,剩下的炮和另一艘规模一样的福船也放了四门。

剩下的十二门全部被父亲王宗沐放在了他的那艘座船上,那是父亲花了巨款专门在吕宋的夷人造船厂定制的,是正经八百的西班牙人盖伦大帆船。

据聂洪所说那一艘船的载货量,就能抵他们这只福船的三倍,王应麟暗暗计算了一下。

这艘福船大约八百料到一千料之间,那么那艘西班牙盖伦船大概在两三千料上下。

换算成吨数大约是六七百吨左右。当然这算的是载货量,而不是船体自重。

王应麟又扫了一眼正在忙碌的众人,见他们都有条不紊的掌控着船上事务。

几乎所有人都和徐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皮肤黝黑,显然都是吹惯了海风的老海狗了。

众人顺着风向前航行,王应麟伸出大拇指舔湿了测了测风速。

计算出大概每小时八至十公里左右的速度,换算成节就是四至五节的船速。

路上遇到了一次海防营的巡逻船,但在拿出宁波知府的手札以及市舶司的勘合后,又悄悄往船上百户手里塞了一百两银票之后顺利的通过了检查。

众人大约自上午的巳时启航,一直到傍晚酉时才到达普陀山码头。

下了船,王应麟招呼众人集合,又派了人去码头通知岸上人员一会儿的集合地点。

由于到了信风季节,港口船只云集,码头上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人中不乏蓝眼睛金色头发佛郎机人和绿眼睛红头发的荷兰人。

原本明朝最大的走私港口不是这里,而是双屿港,双屿港的繁荣时期在明朝嘉靖年间,最辉煌时常驻外国商人超过两千人,并成为海盗汇集的中心。

嘉靖二十七年巡抚朱纨遣军进攻双屿港,擒获海盗、走私海商无数,并毁坏岛上建筑,以木石填塞港口,双屿自此衰落。

双屿衰落后,海上走私曾经销声匿迹一段时间,但是朱纨的这一行为却触犯了闽浙地主豪绅的利益,御史陈九德弹劾他擅自杀戮,朝廷免去了他的官职,并命令有关部门进行审问。

朱纨性情刚烈,认为自己“贫穷切有病,不能对簿公堂,纵使皇帝不杀我,闽人、浙人一定会置我于死地”于是自己在写了一首绝命词后,饮药自杀。

朱纨死后,鉴于其下场,朝中众人兔死狐悲,于是海禁渐渐松弛,但双屿已不可使用,只能另寻良港,于是普陀山取代双屿成为浙江商人的主要走私港口。

众人簇拥着王应麟来到码头北侧的望海楼,老板是个福建人,看到王应麟一群人来到,连忙迎了上来。

本来嘴里说着闽南语,看到同行的聂洪之后又换成了宁波话,显然之前就已经认识。

王应麟走上前对老板说道“掌柜的,我们已经提前订好今日包下望海楼三楼,这是我的凭据。”

“没有错,贵客请上楼。”

酒楼老板拿出另一张凭据对比了一下,确认无误之后指引众人上了楼,又招呼伙计给众人上了茶。

“客官人都来齐了么,是现在就上菜还是再等一会儿。”

伙计在挨个上完茶之后笑着对王应麟说道。

王应麟估摸了一下时间,问了问旁边的徐君,跟伙计说可以直接准备上菜了。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剩下两艘船的人手陆续到齐。

各船根据职责地位依次就坐,王应麟这一桌也坐的满满当当。

他这桌除了最开始的聂洪和三个财副以及广利号的船长徐君之外,还有随后刚刚赶到的广丰号的船长翟天佑,以及船队中吨位最大的船,广济号的船长曹书瑜。

除以上之人之外还有各船的水手长,广利的许三、广丰的李沐、广济的杨继祖。

看着众人都到齐了,王应麟站起身看着闹哄哄的众人。

“明天就要起程,今晚不能喝酒,所以我就以水代酒,敬大家伙一杯。”说着一仰头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紧接着对着在场的众人道,

“大家都是将来一起在刀尖上滚的兄弟,我也不来那些虚的,你们当中也许有人听说过我在宁波实行的顶身股制度的,

有些人也许没有听说过,在宁波这顶身股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的,但是今天我要说的是——在我这里可以担保你们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项制度,是每个人。”

话还没说完,在座的众人立刻开始欢呼,对他们这些粗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能打动他们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