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在盛唐 第91章 主政代州

作者:戈云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0 09:13:5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穿百井、过秀荣,马队前行两日、李笃面前出现一座城市。

驻马城门、望着北方群山,李笃想起了半年之前还在长安与娘子日日卿卿我我、想起了春节时蓁末曾埋怨怎么出门之后便越行越远。

真是一语成箴,此地远去长安一千六百里、又距离太原三百里,乃是代州州城雁门,大名鼎鼎的雁门关、就在城北二十里群山之巅。

城门处有一些迎候的官吏、看到观察使官牌仪仗之后蜂拥上前拜见,秩序混乱不堪、毫无官场风范。

李笃蹙起眉、本想申饬几句,转念一想、还是放过了这些无辜的本地僚属,如今军情紧急、代州却群龙无首,人心不安在所难免。

实际上代州是有刺史的,便是前岚州刺史马季龙、转任代州刺史兼河东军节度副使。

但谁让人人皆有私心呢。

王忠嗣调横野军骑兵至雁门与天兵军汇合、为何不调奇岚军骑兵来?要知道岚州境内有国家重要的战马产地楼烦牧监、奇岚军的骑兵战力比较横野军只强不弱。

还不是因为此番出兵过于仓促、王忠嗣来不及整合各军内部,还不是顾忌马季龙这个河东军节度副使随时都能拉起独立山头!

所以王忠嗣宁可让李笃北上代州,也要把留守本据太原大营的所谓重任交给马季龙。

至于为何是李笃来到代州,这其中既有王忠嗣的无可奈何、也有深思熟虑后的刻意计谋。

说无可奈何,是因为如今的节度使乃是单纯的军事统帅、没有地方行政和财政权力,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节度副使兼任大州刺史的本意便在于此。

可如今节度副使被王忠嗣按在空荡荡的太原北郊大营吃土,总要有人在代州与地方沟通役夫征发和粮草辎重。

这个任务不仅要有相应的官位职权,还要愿意做事、能担责任,李笃烧的那十锅水直接暴露了自己的底细。

说刻意为之,则是因为王忠嗣不愿意让李笃插手天兵军、一同出塞作战。

朝堂之上的大臣根本不懂战争、以为铁马金戈就可以踏破一切,可茫茫草原之上、最大的敌人实际上是天时、是地理,是敌人那虚无缥缈的踪迹。

在草原上的每一天每一刻、身为主将都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只有那样,才能带领大军取得胜利、顺利班师折返,而王忠嗣担心李笃捣乱。

毕竟监军坏事、葬送大军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王忠嗣宁可用代州的实权交换、也不想带李笃出塞。

就是这类高层间不可言说的折冲再折冲、折中又折中,造成了代州如今的混乱局面。

不过这件事的责任不在本地官吏、不代表他们可以不做事。

约等于拿到了代州观察加处置职权的李笃面对殷勤的僚属,也不下马、只淡淡的说:

“俗礼免了。”

“州衙各曹参军、雁门县令县尉,半个时辰后至刺史官廨正堂相见。”

说罢便带着仪仗卫队打马入城、留下本地官吏看着这些据说出身长安金吾卫的甲士面面相觑:

观察使的这一番作为、当真有军情似火的味道,或许…他主持本州政务、的确是合法的战时特例?

所以当半个时辰过去,刺史官廨中当真各曹及州县官吏济济一堂,李笃透过后间门缝偷偷看到这般场景、也大大松了口气。

制度健全的官僚体系中、想要越俎代庖实在是极为困难,自己扯着军情虎皮、好歹是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穿戴御赐绯袍、升案堂上正座,众属官整齐参见,李笃手掌轻轻抚过案上印鉴、火签、惊堂木等,感觉当真是奇妙无比。

“众同僚不必多礼。”首次担当主官、李笃感觉嗓子有些发干,轻咳一声、仿佛是在提醒众官抬头:

“岚州刺史马某转任本州刺史、还未履职便需担当节度副使重任,此番留守太原、片刻不可得闲。”

“然突厥寇边、天兵横野大军即将抵达雁门集结,《韩非子》有言,庶物军事、贵在一权,因此王节度首倡、北都裴留守核准,本官恬为本道观察、从权暂摄代州政务。”

“督导雁门立营、催发夫役与粮草。”

“众所周知、我大唐铁骑域内无敌,此番突厥以卵击石、实属不自量力,于众同僚而言、便是建功良机。”

“前线破敌、后方保障亦是重大功勋,众同僚若尽心竭力、报我以赤子诚心,本观察自然不吝美言华辞、奏疏直达天听。”

“但若抗命不尊、懈怠敷衍,不识大体、延误军机,本官亦有天子御刀,代行军法之时,切莫怨本观察不教而诛、高呼冤屈。”

“美言恶语皆已道清,言尽于此、从此之后便是军管战时,望众同僚惜之慎之。”

一席话音落地、官廨正堂鸦雀无声,李笃手握惊堂木重重一击、“啪”的一声巨响将众官吏猝然惊醒,连忙纷纷叉手、依次行礼:

“谨遵王节度军令!”

“谨遵北都留守钧令!”

“我等唯观察之令是从!”

李笃抚掌一笑,如此一来便成功的在制度范围内摄取到本州权柄,终于可以抓紧时间操办正事:

“户曹、仓曹,取来户籍黄册、仓储账簿。”

“兵曹集结本州州兵、统计缺员军械。”

“法曹征调州县监狱在押囚徒、派员维持各地秩序。”

“士曹迅速巡检州内道路、驿传。”

“功曹筹办雁门大营祭祀仪式。”

“雁门县作为本州首善,着手划分立营土地、筹备驻军饮食物料,重任在肩、务必小心谨慎。”

“喏!”政令依次颁布、各方官吏神色尽皆一松,地方做事,一怕如无头苍蝇一般漫无目的、功过皆无人问津,二怕上官不懂装懂、胡乱指挥。

如今观察使年纪虽轻,但首先点名摄取州府权柄只在战时、便让人明白事实轻重缓急,又明确赏罚,尤其是那句“直达天听”、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要知道寻常时日,县上有州、州上还有各层上级,任何政绩层层分润、最终落到自己手中还剩多少?

如今本道观察使直接理政、其人更是皇帝子侄,搏取今生官场气运、便在此一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