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w.cc

朱瞻壑敏锐地察觉到了皇爷爷眼中那抹因新作物而生的赞赏与期许,心中暗道:

‘皇爷爷对这三样作物已然心动,对其价值也基本认可。

此乃良机,火候已到,该是我为再次远航铺陈更大利益,进行我真正的“表演”之时了!’

在汇报完新作物的基本情况后,朱瞻壑话锋一转,看似“自然而然”地说道:

“皇爷爷,孙儿在培育这些新作物之时,时常会想起当初在那片‘新明大陆’上的所见所闻。那片大陆,当真是地大物博,奇珍异草,数不胜数啊!”

“哦?”朱棣果然被勾起了兴趣,“除了这三样,那片大陆还有何等奇物?”

“回皇爷爷,”

朱瞻壑露出一副神往的表情,“孙儿在那边,曾见过一种奇特的棉花,其花朵洁白硕大,纤维比我中原眼下的棉花更长、更坚韧光洁,当地土人皆以此为衣,冬暖夏凉。

若能引种回我大明,推广种植,则我朝军民的衣着,必能大大改善,百姓再不必苦于麻布粗砺,边军亦可得御寒佳品。”

“还有一种奇特的树木,割开其树皮,便会流出一种牛乳般的白色汁液,收集起来,凝固之后便得一种坚韧而富有弹性的奇特之物。当地土人或用以制成防水器皿,或捻成绳索。

孙儿斗胆以为,此物不仅可以用来包裹船底,使其不惧水浸、延长船只寿命,若用于军工营造,如制作车轮外衬以减震,或制成甲胄内衬以缓冲冲击,其用途之广,妙用无穷,必有大用。”

“除此之外,孙儿还曾见过一种低矮灌木,枝头结满指头大小的红色小果。此果入口辛辣如火,当地土人却极为喜食,言能开胃健脾,驱除瘴疠湿气。

孙儿私下忖度,此物若能引入,不仅可为我大明膳食增添一味奇绝风味,亦或许真可作药用或军中祛湿之特殊调料,于南方水土不服之兵士或有裨益。”

“更有无数孙儿当时见识浅薄,根本叫不上名字的奇花异果、遮天蔽日的参天巨木,种类之繁多,远超想象。”

他每说一样,都说得绘声绘色,却又点到为止,不至于太过夸张而显得虚假。

他着重强调,由于上次远航时间仓促,人手不足,对那片大陆的探索,不过是九牛一毛,许多“遍地黄金”的机会,都遗憾地错过了。

‘得把新明大陆的诱惑力拉满,让皇爷爷觉得不去就是亏了一个亿!’

朱瞻壑心中暗道,‘光靠土豆玉米,还不足以让皇爷爷下定决心再次远航。必须要有更直接、更刺激的利益才行!这新大陆的财富,必须让他感受到触手可及的真实与庞大!’

朱棣听着朱瞻壑的描述,原本带着笑意的脸庞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眼中闪烁着雄主特有的、那种对未知疆域和无尽财富的渴望光芒。

他想起了郑和船队历次带回的那些海外奇珍,想起了万国来朝的盛况,也想起了自己登基之初,便立下的“威加海内,四方来仪”的宏愿。

这些年来,他致力于巩固大明江山,北征鞑靼,南抚蛮夷,但开疆拓土、扬威异域的雄心,从未减少分毫。

如果瞻壑这小子所言非虚,那片“新明大陆”,简直就是一座尚未开采的巨大宝库!

一座能让大明国力再上数个台阶,真正实现万邦来朝的黄金宝库!

但同时,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统治者,他也深知远航的巨大耗费和潜在风险。

前几次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联通了海外,但也几乎掏空了国库的积蓄,引来了朝中不少老臣的非议与阻挠。

每一次出航,都如同一次巨大的赌博,赌注便是大明的国力与民生。他必须慎之又慎。

“那海外之地,当真如此富庶?与我中土相比如何?”

朱棣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和一丝深藏的疑虑。他需要更确切的判断,来衡量这风险与收益。

朱瞻壑知道,这是关键的试探,皇爷爷已然被深深吸引,只是在权衡利弊。

他恭敬地回答道:“回皇爷爷,若论文明礼仪、典章制度,海外诸邦自然皆不及我煌煌大明万一。

但若论地之广博,物产之新奇独特,以及……某些地区唾手可得之财富,那片‘新明大陆’,其潜力恐怕不在我大明之下,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未开发之原始富饶,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儿以为,此乃上天赐予我大明的绝佳机会,若能善加利用,派遣得力船队,精心开拓,则我大明国力,必能再上层楼,开创万世不拔之基业!届时,何愁国库不丰,何愁四夷不服!”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朱棣听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锐利的目光在朱瞻壑年轻而坚定的脸庞上逡巡,仿佛要将他彻底看透,看清他这番话里究竟有多少是亲眼所见的真实,又有多少是年轻人的热血与想象。

‘若真如此,再下西洋,倒也不是不可……只是,国库的压力……朝臣的反对……’

朱棣的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权衡与盘算。他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考量。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沉稳:

“你今日所言,朕知道了。这些新作物,你务必好生照料,尽快让朕看到实实在在的收成,这才是眼下最紧要的。至于其他关乎国朝大计,非同小可,容朕再思量思量。”

朱瞻壑心中一凛,知道皇爷爷虽然已然心动,但多年的执政经验让他不可能仅凭几句话就轻易决策。

今日能够将再次远航的种子深深植入皇爷爷心中,并让他开始认真“思量”,已是巨大的成功。

他恭敬地叩首道:“孙儿遵旨。新作物之事,孙儿定当竭尽心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孙儿告退。”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没有再多说什么。

朱瞻壑带着袁直等人,捧着那些作物样本,退出了御书房。

他知道,自己今日这番“巧言铺垫”,已经在皇爷爷心中种下了一颗足够分量的种子。

接下来,就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待新作物丰收带来的更大底气,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