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皇爷拨发的犒赏银审计结果出来了。”
听到小太监的奏报,刘时敏和王体乾对视一眼,王体乾开口道:
“当着韩阁老和诸位大人的的面,说说吧。”
“是,八月中户部从内承运库提款犒赏银一百万两、脚价银五千两,户部账册记录为一百万五千两,银两直入户部库房封存,现库房内封存银两七十万三千五百两,缺银三十万一千五百两。”
嘶……受命前来的官员齐刷刷转头看向了户部尚书李汝华,又看向对面蔫了的户部众人。
太大胆了吧,内帑也敢伸手,这是胆子小的人所想。
真踏马黑,一下漂三成,老子被他们拖累惨了,这是有点关联的人的想法。
李汝华愤怒中带着消沉,他整了整官服,摘下官帽,缓缓跪下,向着皇宫方向叩首,“臣有罪!”
户部这些道道,他当家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以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这次他还特意下了严令,让一帮人务必管住自己手脚。
有些事情,不是他这个主官说什么,大家就跟着做什么的。
“带走!”
锦衣卫巡捕局百户李若琏没理会李汝华,向着身后锦衣校尉一招手,户部这是又送来一堆的功劳啊。
锦衣卫如狼似虎的扑向已经软瘫的几名堂官。
户部主事王霖突然醒悟过来,大喊道,“不能只抓我啊,他们也拿了,他们以前拿的更唔呕”
这人话没说完,就见李若琏一个箭步上前,绣春刀的刀柄直接怼进了嘴里。
“韩阁老,咱家也要回宫向皇爷复命了,告辞。”
刘时敏、王体乾首次出师即抓到大鱼,兴奋之下懒得在户部多待,深深的看了一眼李若琏,带着一众小太监急匆匆离开。
“阁老,这可怎么办,这银子……不光户部啊!”
有官员凑到韩爌身边,忧心忡忡的插话。
“不管怎样,凑也得凑回来,追也得追回来,要不谁也救不了你们!”
韩爌沉着脸,对着户部剩下的官员咬牙切齿,随后甩手而去。
乾清宫,刘时敏和王体乾伺候在朱由校面前,王体乾有些委屈。
“皇爷,难道这事就这么算了?这可是泰昌老爷发出去的犒赏,户部那帮人连脚价银都有脸拿。”
“那有什么”,朱由校轻笑道,“过手就得揩,总不能因为钱少就坏了行规吧。”
漂没嘛,前世他就听过,通常是在一到三成之间浮动,关系好就少漂点,关系差就多漂点。
辽东直接砍三成,说明熊廷弼在户部不怎么受待见。
“就这样吧,都知监现在是要当好看家犬,而不是当疯狗,户部那俩主事算是人赃并获,李汝华是户部尚书,横竖也跑不了个监管不力,其他人没凭没据到此为止吧。”
“是”
王体乾心中一紧,立马低头称是,自家这位皇爷别看整天和风如煦的,可他永远记得那晚六百多颗人头。
“大伴,让吏部立即组织廷推户部尚书人选,再带个话,朕提名太仆寺卿毕自严。”
“太仆寺卿人选,朕提名南赣巡抚周应秋。”
“国事纷繁,万事以稳为主,户部的事情,朕相信就是这几个堂官利令智昏,让大家不要带着包袱瞎寻思。”
“这一句跟廷推那条,一起告诉吏部和内阁。”
廷推是国家选官用官的根本制度,也是文官时时在意的脸面问题,作为皇帝,他当然会予以尊重。
相信参加廷推的大臣们,也会给他极大的尊重。
漂没犒赏这事就到此为止吧。
朱由校当然痛恨挖他墙角的蛀虫,但一切都得慢慢来,指着身边这帮太监们当爪牙,当然能雷霆出击的打杀一批。
可之后呢,大概率还是老实一段时间之后死灰复燃。
现在辽东催饷催粮不断,户部以及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转也不能中断。
不过,这帮银耗子,怎么着也得先吐出点东西来。
“大伴,在都知监外面找一处地方,外面围上帷幔,门口挂上一副对联,退还脏款既往不咎,只限三晚过期不候,横批就写勿谓言之不预也。”
“司礼监、直殿监、都知监和内承运库派人在里面等着。”
“再把毕自严给朕喊来!”
户部里发生的事情,像飓风一样传遍了各大衙门。
漂没嘛,都是些老传统了,大家见怪不怪,可这一次被人抓了现行,拿到台面上就让人害怕了。
尤其是一些自带银库和仓库的衙门,几名主官纷纷前往库里,至少自己这边家底有多少、耗子有多少,得有个数吧,再不济,也得把态度拿出来吧。
“臣毕自严恭请圣安”
约摸两刻钟左右,毕自严来到了朱由校面前。
“毕爱卿平身吧,这次可安不了喽”,朱由校对着自己调侃了一句,“爱卿对户部这次事件有什么看法?”
“治沉疴当下猛药,欲治世当用重典。”
毕自严言简意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到任太仆寺不久,这段时间也是忙着盘账。
目前刚理出一些头绪,他最大的想法就是想把太仆寺一众人员给砍了。
“呵呵,太祖皇帝的刑罚不可为不重吧,连人皮都剥下来了。”
朱由校苦笑着摇摇头,“唉,结果怎么着,有些事啊,表面是贪墨,也可以往深里说是人心,但根子上还在于朝堂经制,这就是古人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毕自严抬眼看着年轻的天子,这个说法他可是第一次听闻。
“贪墨只是表象,这是朕的看法,……”
毕自严从东暖阁里出来时,已经是傍晚。
他回味着皇帝给他交代的几条原则,越发佩服这位年轻天子的沉稳。
第一原则是户部任上,辽饷止于九厘金,永久性的禁止在田亩中增加加派。
第二原则是底清账明,就是盘底,朱由校要求毕自严去了户部,要对着《万历会计录》把大明的家底好好盘一盘,重点弄明白这些年的变化,都变去了哪里。
第三原则,就是要求他这个户部尚书要树立财政观念、货币观念和度支观念。
这几点新天子虽然只是说了个大的轮廓,却也让毕自严大生知己之感,原来皇上好多地方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尤其是第三条,本来他都有点模模糊糊,经过朱由校的调拨,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