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贪治明 第56章 嘉靖圈地,两人被参

作者:狗大狗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3 09:44:37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嘉靖想要圈地永安庄的心,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哪怕皇帝的借口,找的实在蹩脚,甚至蹩脚到有点把诸位臣公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的嫌疑。群臣也只能装作没看出来的样子,假模假样地“挣扎”了一番后,便同意了嘉靖的要求。

谁让,这小皇帝在找出这么一个蹩脚理由的同时,还表达出了他非要拿下这块地的态度呢?

关于嘉靖帝是如何表达出自己态度的,李斌第一时间还没察觉到。直到在心中吐槽完了嘉靖后,李斌才琢磨出其中的味道:

就比如,嘉靖帝前脚说自己是“忽然想到”胡皇后的父亲被人刨了坟的事。结果后脚,就能一口把人“胡荣”的名字给叫出来。

这你要说嘉靖帝没有提前准备过、排练过,那真是狗都不信。他明显就是在告诉诸位臣公,这块地,是我嘉靖早就想要的了,你们识趣的话就别争。

还有这个“给胡皇后父亲修坟”的借口,在以孝为先的大明,它同样是一个不能在明面上反对的理由。就是大臣们不想把这块地划给皇家,也不能反对说皇帝要给前前前任皇后的亲爹修坟这件事情本身。

想要拒绝,多半都得以诸如“这块地已另作他用”等理由,回绝皇上。

如此一来,假设嘉靖帝提出要求后,发现朝臣的抵触过于凶猛,他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要求大臣们再重新挑选一块没作他用的风水宝地,用来“安葬”胡皇后的爹。

反正无论进退,嘉靖总能在不伤颜面的基础上,从国家财政管理的资产中,薅点好处,归入皇室财政。

与此同时,李斌还感觉到,这些听明白了嘉靖的潜台词,也看明白了小皇帝态度坚决的大臣们,之所以会顺水推舟地答应皇帝。

多少是受了点各家收益上涨,心情大好的影响。

没必要为了这外城的十五顷田地,和皇帝闹得不愉快嘛...

唯有秦金,此时面色阴沉无比。

皇家划走十五顷良田,剩下维持原制,这就意味着他不仅没能将这些良田全部收归国库,反而还让国库损失了至少7顷又50亩的可纳税良田。

加之永清右卫,一、不属于边卫,其卫所士卒通常“二分守城,八成屯田”,生产活动十分稳定;二、其地属顺天府,因要供应宫廷、京卫的缘故,这里的军屯纳税比例也会远高于边卫。

以李斌的了解,这顺天府境内的军卫,除了密云等边卫外,通常每顷地,应纳粮十二石。7顷5,就是九十石,折银54两。

听上去似乎不多,对吗?

可别忘了,军屯,本身就是要先供应自身的啊。

也就是说,多这7顷多的地,就意味着永清右卫那边少一分找户部要钱的可能。反而,他们不仅不会找户部要钱,还能每年多给户部交约54两银子的税。

这下好了,蛋打鸡飞...

秦金神色颓然地退回班序。

接下来谈及的政务,涉及户部的内容不多,加上多是各部常规事务决策。在朝会上提出来,更像是工作报备,而非请示如何去做。

这一部分内容,李斌并未过多关注。

再然后,便是今日的重头戏,参劾了。

今日被参的人,不止李斌一个。在李斌之前,先有户科给事中杜桐参国子监祭酒赵永,言其贪婪无度,尸位素餐,希望嘉靖将其罢免。

杜桐弹劾赵永:言其不仅操控监生名额,向各地举监、贡监大肆索贿。若不先给他赵永一笔好处,便以国子监内员额已满为由,阻止其入学;还超额纳入例监(花钱买的监生)学子,并在这些学子缴纳的钱粮中,上下其手。

直接导致,京师国子监内,共有监生三千四百余。但坐监(在国子监内上学)的监生不过三百之数...

杜桐的话说完,顿时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反对的人中,甚至还有秦金的身影。

见到这一幕的李斌有点不解,但也并未节外生枝。

最后,赵永的事,因群臣激烈反对,而不了了之。

终于,轮到李斌了。

“着都察院奏来!”

随着嘉靖帝一声令下,同样被特意点名参加这次常朝的南城察院御史林广北,出班叩首:

“臣巡察南城,湖广道监察御史林广北谨奏:自八日前,户部办事李斌发卖脏罚地契事起,短短几日功夫。便有外城黔首万余,涌入内城。其中,游民甚多,京师百姓不胜其扰。”

“据查,游民入京始于庚辰日,然己卯日,这办事李斌便于湖广、直隶会馆私会京师各大商贾。其中便有那容纳大量游民的张宅房主,湖广籍行商张赞。”

“冒然引游民入内城,致内城糜烂,百姓困苦。当街被掠者不计其数,更有我察院同僚,散衙后为歹人所伤之事发生。臣怀疑,这办事李斌与行商张赞间,恐有勾结。虽不知其意图如何,然京师市井困苦之象已现。奏请停其观政,归家候官。”

林御史的话,说得还算客气。

与之前杜桐参祭酒赵永相比,“怀疑”这个词用得更多。显然是表明了,他只是在行使御史的“风闻奏事”权,并未实锤李斌有什么违规违制之举。

就连判罚,都是希望停了自己的观政,让自己回家候补。

“传户部办事李斌,近前答话。”

随着侍卫的通传,李斌出班叩首,然后在得了许可后,踱步往前。

越过一众向自己行注目礼的各朝官,李斌来到三品官左右的位置,站定。

这是嘉靖第一次见到李斌,哦不,应该说第一次在现实中注意到李斌。有着之前,对这人“忠于王事”的好印象在,嘉靖对李斌的观感还不错。

加上此时的李斌,因未授官职的缘故,他只能穿一深蓝色的进士朝服。

在一众绯红官袍的大员里,这抹突兀的蓝色,使李斌少年意气、朝气蓬勃的形象更加突出。

“办事李斌,林御史所参,你可认呐?”

得益于对李斌印象不错,嘉靖帝的问话并不尖锐,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随和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嘉靖帝早就通过锦衣卫的渠道,知道了京师内外的近况,更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