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贪治明 第57章 着授宛平知县,抚民止乱

作者:狗大狗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04 18:10:55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回禀陛下,林御史所言,除言说晚生与那行商张赞勾结一事外,其余皆属实。”

在身旁文官班序中的秦金,略显担心的注视下,李斌声音洪亮地正面回答了嘉靖的问话。

首次面君奏对,便如此大方利落。不少朝臣,乃至嘉靖,都不由得多看了李斌两眼。

“噢?那照你这么说来,这南城糜烂之事,确你所为咯?”

嘉靖这次说话时,尾音带着上扬的音调,似是被李斌的表现勾起了兴趣。

“回陛下,这南城之乱,怎能算晚生所为呢?!私会商贾、发卖地契二事,晚生的确做过,遂言属实。然这南城游民啸聚,可与晚生无关。”

看着嘉靖帝那似笑非笑的表情,想想他那随和的态度。再看看自己身边,那与自己“对峙”的监察御史林广北此时一言不发,似乎根本不在意自己如何辩驳的动作。

将这两个发现一结合,李斌忽然反应过来:这御史林广北弹劾自己,目的极有可能不在自己身上。

他只是想借弹劾自己的事,将南城糜烂的情况捅出来,或者叫将这个南城治安混乱的问题摆上明面。倒逼上级各衙,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或者退一步想:即便上级衙门不给出解决办法,作为监察御史,该报备的情况他林广北报备了。后面真出什么问题,责任也不在他...

至于为什么将目标选在了自己身上,李斌也能猜到:无外乎是,其他人不好得罪嘛。

参英国公府?还是参国丈?亦或是参户部侍郎秦金?

人只是想解决问题,又不是制造问题。

至于嘉靖帝,那就更不必说了。

嘉靖可不是崇祯那种,在登基后二话不说就先砍了魏忠贤,再顺手把锦衣卫给废了的主。由于正德帝一直无嗣的缘故,老早就做好了登基准备的嘉靖,自打进京开始,便将锦衣卫上下都安上了自己的人。

上有兴王府群牧千户所千户的孙子骆安,任指挥使;下有锦衣卫世家,兼自己奶弟的陆炳为舍人。这两人一上一下,可谓是把锦衣卫给控制得死死的。

有了锦衣卫这个天子耳目,远的地方不说,起码在这京师之内,当真难有什么消息能瞒过嘉靖。

果不其然,就在李斌话音落下后,嘉靖的反应立马就印证了李斌的猜想。

只听嘉靖帝缓缓说道:

“南城之事,朕有耳闻。商贾购宅,为求钱利而租于百姓,此乃商贾逐利之天性。这确实不是你户部能管的事...”

“陛下圣明!”

李斌顺手一个小马屁送上,同时在心里暗道:接下来八成就是转折了。

“然,南城骚乱,始于你户部发卖脏罚地契。尔虽无过,却也不能对此视如不见。你可想过,该如何整治南城乱象啊?”

嘉靖话音刚落,立马就有无数道目光落在了李斌的身上。

知道个中细节的秦金,眼神闪烁,似乎是想提醒李斌千万别乱开口;而其他更多的目光,如英国公、陈国丈等人,则是隐隐带着些许威胁之色。

当想通了,林御史参自己的核心诉求,以及嘉靖把自己喊来的目的后,李斌自然也就了解了现在的局面到底如何。

简单来说:现如今想要处理南城乱局,最快速的办法无非是先切断外城百姓进入内城的通道,让游民不再增加,而后再集结五城兵马司及巡捕营,专项整治,强力镇压,便可解决南城的乱局。

可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亦是所有人都避而不谈的问题是:令五城兵马司停止浮居客商登记,那无疑是在断朝中权贵的财路。

甚至还可以说是,在断嘉靖帝的财路。

一旦那些前朝罪官的宅邸不再能有大量外城百姓进城租住,那么这些宅子的价值瞬间就会跌回谷底。这将直接影响到嘉靖,这个最大地主的利益。

“回陛下,或可增调巡捕营兵丁上街巡防?”

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说,加上李斌自己也不想外城百姓入内城的事被打断。

于是乎,李斌只好cos起“上保领导,下护百姓”的马科长,开始装傻充愣,打起马虎眼。

“启禀陛下,办事李斌言增调巡捕营一事,臣认为不可。其一,团营而今有待整肃,其兵丁未必能当此任;其二,南城乱局应当不会持续过久,增调巡捕,所费日高,得不偿失。”

李斌话音刚落,便有一兵部的官员站出来反对。

所谓巡捕营,乃成化年间所设,设立的目的也是为了整顿京师治安。巡捕营如今,定额200人,直接由团营军士调任,专司缉拿盗匪。

其职能与五城兵马司有重合,但更加得专一化。

由于巡捕营全员都是团营士兵的缘故,一个巡捕营的人力成本,几乎就赶上了五个兵马司的总和。

所以,这个建议被否决,李斌完全不意外。

“嗯...那要不将其余中城、西城等兵马司的弓兵火甲,临时借调一批赴南城,暂听南城兵马司差遣,以肃清街面?”

“万万不可!”

又有一都察院的官儿跳了出来:

“启禀陛下,中城、西城等兵马司火甲本就没南城多。一旦从其余各城抽调,火甲于各坊间往来奔波,多有不便不说,臣怕南城局势未平,反倒惹得其他各城再生事端。”

“嗯...有理!”

嘉靖帝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他似乎一早就猜到了李斌会装傻充愣。

眼见李斌连提两个馊主意,一副阿巴阿巴的呆傻庸才模样,嘉靖也丝毫没有放过李斌的打算:

“京师,首善之地。南城生乱,顺天府、宛平县,难辞其咎。其中,尤以宛平知县李元芳(真叫李元芳,不是编的)办事无力,德不配位。着即罢黜,择机调外府同知。”

“今办事李斌,以脏罚契书筹得陵工所费,足见其才思敏捷、办事高效。着授宛平知县,抚民止乱,赐敕书奖谕,即刻赴任。吏部拟旨,勿要延误。”

嗯?

嗯??

本以为自己装傻充楞,嘉靖失望之下,应该没多少耐心会继续盯着自己不放的李斌,这会有点懵逼。

嘉靖的反应,的确体现出了他没多少耐心的事实。

奈何,李斌只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

眼瞅着一个大麻烦即将落到自己头上,李斌正欲出班推脱。言说自己观政时日尚短,才疏学浅,冒然领受一县父母不妥云云。耳边便忽然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吾皇圣明”...

当这整齐的呼声响起时,李斌那叫一个欲哭无泪。

这群该死的大臣,一个个的都不是好人啊!

正常来说,外朝官的任命得由吏部文选司走“常选”流程。如自己今天这样,被皇帝直接任命的,通常被称为“特简授官”。

如果不是皇帝的权威极重,让人不敢反对。这种“特简”,还是直接插手外朝文官的人事安排,通常都会招致文官集团的集体反对。

什么六科封驳,吏部拒不拟诏等等,有的是办法给皇帝看看什么叫“非暴力不合作”。

然而,在肉眼可见的麻烦差事面前,这群人显然没什么文人操守。

答应得那叫一个痛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