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京中可有其他要事?还有南京工部烧制黄瓦一事,而今罗洪载被北司拿了,差事没有耽误吧?”
在肆无忌惮地发了一通脾气后,嘉靖帝冷静了许多。
接过黄锦递来的银耳羹,喝上两口,顺了顺气后,嘉靖帝又问起了其他问题。
相比于外朝阁臣送来的奏本,嘉靖更想听听陆炳,或者说锦衣卫那边传来的消息。
“回圣上,先皇陵瓦一事,秦侍郎并未耽搁。据户部暗桩奏报,昨日一早,就在臣拿了那罗洪载走后,秦侍郎便命观政进士李斌,顶了罗洪载的差。下午,这李斌就去脏罚库,领走了三份地契。”
“地契?他领地契作甚?莫不是还想做那发卖之事?”
陡然听闻接手了黄瓦差事的进士,没从太仓银库拨银,没上奏找自己的内帑要钱,反而是去了脏罚库。这稀罕事,听得嘉靖顿感好笑。
从小就开始接触这些读书人的嘉靖,可太了解这些“秀才”了。让他们抛头露面地去卖东西,简直跟要强那个啥他们似的。明明个个贪钱爱财,却又对钱货利事,讳莫如深。
可如果领了地契,却不变卖了去换钱?那这个家伙,领走地契是想做什么?
嘉靖的眉头微微皱起,一时间,他竟然完全猜不到李斌想做何事。这种猜不到,看不透的感觉,令嘉靖感到有些不适。
可还不等嘉靖问话呢,便瞧见陆炳正眼神古怪地看着自己。
“你这么瞧朕作甚?!那李斌,拿了地契之后,做了什么?”
“回圣上,那李斌拿了地契后就回了户部衙门。一直到临散衙前,这才拿着厚厚一摞请帖出班房,交一皂隶,令其送去湖广会馆。”
“啊?请帖?他还真是打算发卖这些地契?”
以嘉靖帝的聪慧,根本就不需要陆炳明说请帖的内容。只需要将李斌前后的动作,联系起来,根本想不到还有其他什么处理办法的嘉靖,便猜到了,李斌这是打算变卖地契,请帖的内容也定是邀请京师豪富。
“以臣看来,八成是的。”
陆炳微微点头,脸上也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笑容,并没有着急多说什么。
同样在这时,黄锦似乎想起了李斌是谁,当即一阵快步走到嘉靖身边,附耳轻声说了几句。而后,嘉靖这才面露恍然:
“原来是那‘油角进士’啊!是他的话就难怪了,朕就说,领了那不当吃不当喝的地契,他不拿去卖了换钱,如何替朕之皇考修陵。”
“罢了,随他去吧。此人办事的手段虽然粗鄙不堪,但其心可怜,倒是个知道事忠的。”
似乎是发现,李斌并没有聪慧到自己看不透、猜不到的地步。深感自己的智商重新占领了人类高地的嘉靖,满意地笑了。在鄙视了一番李斌作为进士,居然亲操商贾事后,罕见地夸赞了李斌一句。
然而,作为一个智商爬上高地的皇帝,嘉靖的下一句话,又开始变得抽象了起来:
“今朝之事,他有和那王召一般,上疏替罗洪载求情吗?”
官员奏疏,通常都是经通政司转呈。只要不是在早朝上,在陆炳这等锦衣侍卫的眼皮子底下,犯颜直谏,陆炳也很难快速知道,在通政司那边,有没有李斌上呈的奏疏。
不过...
他应该不会上疏吧?
联想到昨天,自己和李斌见面的过程。陆炳感觉,自己这同乡老表,应该能听懂自己的暗示。
“陛下,奴婢替陆舍人回话。今朝通政司送来的奏疏里,除了那王召,破制上奏外,并无其他办事进士的奏疏。”
“噢?那这么说来,就是没有咯。他为何不执言上禀?就那般坐看同僚蒙冤?朕刚记起来,当初那姓罗的在通仓擅答禁卫时,他就在旁边是吧?”
这也就是李斌,如今还没资格进这乾清宫。不然听了嘉靖这般发言,定是要吐血三升。
上奏吧,皇帝不开心,因为你和皇帝唱反调;不上奏吧,皇帝也不开心,觉得你人品有问题...
反观陆炳和黄锦,在听到嘉靖这番既要又要的发言后,表现得那叫一个古井无波。
几乎是从小看着嘉靖长大的两人,可太了解嘉靖帝的真实想法了。别看他嘴上说得好像很严重,但只要瞧瞧嘉靖嘴角,那不易察觉的弧度,陆炳就知道,李斌这第一次正式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印象分,到手了。
“陛下真是好记性,初一那日,李斌的确就在通仓。并且,率先出手,镇压骚乱的留守右卫,就是被这李斌撺掇着行动的。”
眼见李斌如此“争气”,陆炳也乐意悄悄抬上李斌一手,多说了一句李斌在通仓中的表现。
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陆炳还假装看不出来皇帝的想法一般。只是顺着皇帝的话,看似在替皇帝捅李斌一刀,点出李斌这个外朝文官,鼓动京军禁卫的僭越。实则...
“哈,真不愧是‘油角进士’啊,如那商贾一般,惯会挑动人心。”
说完这句评价后,嘉靖帝便没再继续提及李斌。短暂地和陆炳聊了些锦衣卫奏报的其他事务后,随着陆炳告退,黄锦送来今日奏疏,嘉靖帝一天的生活也开始了。
得益于内阁的出现,此时皇帝的工作量相比国朝之初,那叫一个轻省。
大小事务,都有内阁通过票拟题注的解决办法,皇帝只需要看看,然后点头yes,摇头no的,就能快速处理掉大部分日常行政事务。只有最后剩下的那些,内阁、皇帝一时间都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才会再召集相关大臣,开个小会商讨决定。
【广西巡抚张嵿奏:左江分守左参将吴启宗以罪革回原卫,以右江分守右参将钱勋代为左参将,以署都指挥李璋,代勋任右参将。】
内阁意见:准。
嘉靖帝看了看,觉得没问题,亦准。
【户部题:开封府所属州县残于流贼,今岁额粮(官吏工资)暂改折银石七钱,不为常例。】
内阁意见:准。
嘉靖帝叹了口气,亦准。
继续翻开下一份奏疏:
【户部题:先蓟州巡按御史王钧言,蓟州官军赴仓支粮,道里回远,请改折色,令有司就给之便。户部原议可行,然办事李斌言,官军赴仓,路途遥远。粮商运粮赴关,亦远矣。若改折色,则兵士购粮所费当甚于州城、镇城。户部复议,皆以为然。】
内阁意见:【召户部侍郎、兵部职方员外郎、武库员外郎并后军都督府共商。】
哦?又是李斌?
嘉靖看到这份户部题本的内容后,短暂地惊讶了一瞬,然后提起一旁的朱笔。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