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宰执的自我修养 第83章 献图

作者:旋步舞人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30 22:07:54
最新网址:www.biquw.cc

“其一,三份不同斥候营在不同时段的回报,都提及金军主力虽集结于正面,但对其两侧山岭险要之处的巡逻描述,却与往常的严密大相径庭……“

“如何大相径庭?”李彦仙眼神一动,追问道。

“往常金军巡哨,逢山过坳,必是三五成群,斥候相望。而这几份回报,却提及某些时段,山岭巡逻稀疏,甚至出现明显空档,仿佛……不过是虚应故事。”

李彦仙手指在舆图两侧山岭上缓缓划过,若有所思。

“其二,一份民夫调拨文书显示,金军近期强征了灵宝当地大批民夫修缮正面孔道的寨墙,但用于侧翼山岭的修缮记录却寥寥无几。若真要固守,岂有厚此薄彼之理?”

“其三,”陈南声音压低几分,“下官斗胆查阅了近半年来金军在此地的粮草消耗记录,与其号称的兵力规模,似乎有些……对不上。除非……”

陈南话未说完,李彦仙猛地抬起头,仿佛拨云见日!

他一把按在舆图上灵宝硖石两侧的山岭区域。

“兵力不足,拆东墙补西墙!他们在虚张声势,主力尽在正面,侧翼空虚,这才是他们巡逻懈怠、修缮敷衍的真正原因!那这个缺口……是致命的!”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陈南。

“这些细枝末节的记录,寻常人只会当做冗余信息,你是如何将它们串联起来,并得出此判断的?”

陈南微微一笑:“下官在枢密院编修档案,每日与故纸堆为伍,就是对这些文字记录比较敏感些。不敢言有何专长,唯于梳理繁杂卷宗,辨析文字记录间的细微之处,尚算略有心得。”

李彦仙心中暗凛,这陈编修绝非仅仅“敏感”而已,这份从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洞察先机的能力,已是将才之姿!

“当然,这些只是下官斗胆猜测,其或于此处有所疏漏。然下官之见亦恐挂一漏万,此事尚需将军派精干之人详加侦察方能证实,若猜测不差,或可为我所用。”

李彦仙的目光在舆图上那处隘口——灵宝硖石——来回逡巡。

他脑中飞速盘算,陈南提供的那些“异常”如同一块块拼图,渐渐在他经验丰富的军事头脑中勾勒出一副完整的画面。

“硖石隘口……”李彦仙喃喃自语,眼中光芒越来越亮,“此地是金军粮草转运的咽喉!他们若真如你所析,兵力集中于正面,两侧山岭空虚……”

他在屋内踱了几个来回。

“若能派一支精锐,趁夜色掩护,避开正面,从山岭潜入……待其粮队经过,于隘口狭窄处,以火牛之计,或滚石檑木,再辅以火油硫磺……断其粮道!”

他越想越兴奋,“金贼失了粮草,军心必乱!陕州之围,或可解矣!”

“将军英明。下官也正是此意。此事风险虽大,但一旦功成,收益无可估量。具体如何行动,还需将军这等宿将周密筹划。”

李彦仙兴奋过后,又冷静下来,指着舆图上的陕州城防。

“袭扰粮道乃是奇兵,正兵相持亦不可废。且金军粮道必有防备,如何确保一击得手,并能全身而退,却还需周密计议。”

李彦仙面露忧色。

“更重要的是,陕州城池虽固,但金贼势大,若其主力被袭扰后恼羞成怒,全力来攻,我军正面压力陡增。外围据点如何配置,如何层层抵抗,互为犄角迟滞敌军……

唉,尤其是东面虢州、湖城方向,地势复杂,敌军若从此方向分兵,我军极易被切割包围。某为此已苦思多日,却始终难以定下万全之策,如之奈何!”

他望向陈南,眼神中流露出探询与期待,仿佛想从这位屡出奇思的年轻人这里再得到些什么。

陈南见状,略一沉吟,从随身携带的卷宗中取出一份手绘的图纸,上前一步,双手呈上。

比之方才的官方舆图,这份图纸更为详尽,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着建议的防御工事和兵力部署。

“将军,这是下官在整理《陕州防御考》资料时,对历代陕州-潼关防线战例的一些粗浅总结,斗胆绘制成图,尝试提出一些布防的初步构想。”

陈南将图纸推到李彦仙面前。

“下官以为,陕州之守,不仅在于城池本身,更在于对外围要点的控制。

若能效仿唐时名将哥舒翰于潼关筑三城、置烽燧以联动之法,于陕州东面的虢州、湖城等地,选择险要之处修筑壁垒,层层设防,互为犄角。如此,即便金军大举来攻,亦难长驱直入。

这份草图,只是下官纸上谈兵,许多细节必有疏漏,还请将军斧正,看是否有可取之处。”

李彦仙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起来。

越看,他脸上的惊容愈盛。

这哪里是什么浅见?分明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构想!

图上所标注的几处防御要点,皆是扼守咽喉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那“效仿哥舒翰筑城三垒之法”的提议,更是让他有种遇到知音之感。

“陈编修!”李彦仙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南,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你……你这份图,简直是雪中送炭!某正为陕州防务千头万绪而苦恼,你这番见解,令某茅塞顿开啊!”

他戎马半生,见过的文官不计其数,或夸夸其谈,或迂腐不堪,如陈南这般年纪轻轻,却能有如此深厚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的,实属罕见!

更难得的是,陈南并非空谈理论,而是能结合实际情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将军谬赞了。”陈南拱手道,“下官不过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运筹帷幄,还需仰仗将军这等沙场宿将。”

“不!陈编修不必过谦!”李彦仙摆了摆手,神色郑重,“某观编修,绝非池中之物!今日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若朝中多一些如陈编修这般心怀社稷、深谋远虑的干才,何愁金贼不灭,中原不复!”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地说道:“陕州初定,百废待兴。某此去,必将面临重重险阻。若陈编修在枢密院能时常提点一二,某感激不尽!将来若能克复失地,此功亦有编修一份!”

这已是明确的示好与拉拢了。

陈南心中一定,他知道,自己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

他需要的,正是李彦仙这样的实力派将领作为盟友。

“李将军言重了。”陈南正色道,“下官所为,皆是分内之事。只盼将军能在陕州稳住阵脚,为大宋守住这西陲要地。至于黄、汪二人……”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彼辈倒行逆施,断不会长久。下官也会在行在尽力周旋,为将军争取最大的支持。”

“好!有陈编修这句话,某便放心了!”李彦仙豪气顿生,“日后,我与编修便以这《陕州防御考》为联系。若有军情或建言,编修可随时遣人送至陕州,某必亲览!”

“一言为定!”陈南拱手。

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在桌案上那份《陕州-潼关布防建议图》上,金光闪闪,仿佛预示着一线光明的前景。

李彦仙与陈南相视一笑,一种无言的默契在二人之间悄然形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