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宰执的自我修养 第112章 刀鞘

作者:旋步舞人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6-14 22:47:18
最新网址:www.biquw.cc

“陈承旨,你的胆气我王渊佩服。”王渊的目光落在陈南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但你我都知道,官家的性子……向来是求稳怕乱。今日他能用你我为刀,明日便可能因黄潜善的几句谗言,将你我这把刀折断以求安宁。你如何保证,我们不会成为下一个棋子?”

“我无法保证官家不会变心,因为天心难测。但我能保证,我们可以让官家'不舍得'变心。”

陈南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

“官家怕的是什么?是武人坐大,是第二个黄袍加身。但他也怕无人可用,被金人逼到海上。

我们不是把韩将军一人推上去,而是形成一个主战将领的'势'。您在京畿,韩将军在江淮,宗帅在东京……

众人拾柴,火焰才高,也才不会有一根柴烧得太旺,引来官家的忌惮。官家需要的是互相制衡又能为他所用的力量。

我们要做那股力量,而不是某一把会让他害怕的刀。赌,有风险。但不赌,便是等死。”陈南迎着他的目光,平静道。

这番话彻底划开了王渊心中那层厚重的顾虑。

风险,确实有。

可他说的“势”,那种“互相制衡又能为他所用”的力量,以及他王渊在其中扮演的关键一环,却像一幅宏伟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不是没想过,只是从未有人敢如此直白地勾勒。

那种被官家真正倚重,甚至某种程度上掌控大局的掌控感,是他毕生所求。

他抬眼,目光复杂地盯着陈南,既有被说服的震动,也有对未知前路的深思。

“王都统,官家信你,但也忌你。”陈南没有再绕圈子,开门见山,“御营司是官家最后的屏障,这支力量,他绝不希望只姓‘王’。”

王渊瞳孔一缩,周身的气势瞬间变得凌厉,腰间佩刀的刀柄被他右手拇指缓缓摩挲,一股久经沙场的血腥杀气如实质般压向陈南。

“陈承旨,本官帐下,枉死的舌头可不少。挑拨御营司,你可知是何等大罪?”

“我不是挑拨,是破局。”陈南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

“韩将军是官家手中的利刃,但他太快,官家怕握不住。而您,就是那个能让官家安心的‘鞘’。一柄无鞘之刃,官家敢用几次?可若有您这坚固的刀鞘在京畿,官家才敢放心让韩将军在外饮血。”

“鞘?”王渊咀嚼着这个词,眼中的戒备和凌厉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思。

他明白了。陈南不是要他去当韩世忠的踏脚石,而是要他成为制衡韩世忠的关键,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存在比韩世忠更让官家安心。

这不正是他王渊一直梦寐以求的地位吗?

既能手握重兵,又能深得帝王信任,超然于旁人之上。

陈南继续道:“明日朝会,韩将军的奏报会引来滔天巨浪。届时,是任由主和派将这把利刃彻底按入鞘中,永不见光,还是……由您这位‘鞘’的主人,来决定它何时该出鞘,何时该锋芒毕露,全在都统一念之间。”

陈南没有再多说,只是深深一揖,转身离开。

他知道,钩子已经下到了王渊的心里。

他不需要王渊的承诺,他要的,是王渊在权衡利弊后,自己做出的选择。

这比任何口头盟约都牢靠。

~~

数日后,一封来自淮河前线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摆在了赵构的案头。

韩世忠上奏,称金军虽退,但其游骑仍在淮北一带骚扰,为震慑敌胆,稳定江淮人心,并检验新编练士卒的战力,他请求在淮河楚州一带,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次日朝会,垂拱殿内气氛凝重。

当值内侍用尖细的嗓音念完韩世忠的奏报,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官家!万万不可!”户部侍郎李回出列,神情严肃地奏道。

“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江南之地刚刚经历兵祸,百姓嗷嗷待哺!韩世忠身为大将,不思与民休息,固守疆土,竟要搞什么演习,此乃好大喜功,视国帑为儿戏,糜费钱粮,只为博取个人声名!此风断不可长!

若开了这个口子,各路将帅纷纷效仿,国将不国啊!臣恳请官家,不仅不能准其所请,更当严加申饬,以儆效尤!”

一时间,主和派官员纷纷附议,殿中嗡嗡作响,矛头直指韩世忠。

他们以为,官家刚刚稳住阵脚,最重“求稳”,必然不愿再生事端,耗费钱粮。

赵构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却越过众人,瞥向了站在队列中的陈南。

陈南察觉到皇帝的目光,微微颔首,眼神坚定,给了他一个清晰而肯定的信号。

这一眼,让赵构纷乱的心瞬间安定下来。

他想起了陈南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就是陈南要打的第一拳。

“臣,有话要说。”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陈南!他从队列中走出,来到殿中。

李回眼皮一跳,冷哼道:“陈承旨新官上任,莫非连我大宋的钱粮账目,也一并接管了?”

陈南对他的嘲讽置若罔闻,先对赵构一躬身,随即转向李回,朗声问道:“敢问李侍郎,你说国库无钱,那这笔钱,究竟是多少钱?”

李回一愣,还是支吾道:“回官家,臣计算,韩将军所请演习,征调兵马、修缮营寨、损耗甲仗、犒赏三军,林林总总,不下十五万贯!如今国库见底,江南凋敝,这十五万贯,是拿百姓的救命钱去给韩世忠一人买军功!”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这可是实打实的数字,瞬间让韩世忠的请求显得无比刺眼。

赵构的眉头也紧锁起来。

陈南却不慌不忙,上前一步,朗声问道:

“我来问李侍郎第一笔账!扬州仓皇南渡,我大宋丢弃的军资器物,价值多少?——不下百万贯!若非韩将军血战,应天府失守,江南赋税之地尽失,这损失又是多少个百万贯?李侍郎,这笔账,你算过吗?!”

李回脸色一白:“此一时,彼一时……”

陈南不等他说完,声调再高一阶,如同洪钟:

“我再问李侍郎第二笔账!金人为何敢屡屡南下?因其觉得我大宋无人!无胆!如今韩将军要用区区十五万贯,在淮河边上,向金人展示我大宋的刀还没断,血还没冷!让他们知道再南下一步,就要用命来填!这笔能吓退豺狼,换取长久安宁的账,你算过吗?!”

殿中呼吸声渐重,许多武将已是面色涨红,攥紧了拳头。

李回被这气势所夺,强辩道:“你……你只顾军威,不顾民生!”

陈南向前再踏一步,目光如炬,直视李回双眼,声音响彻整个垂拱殿:

“我最后问你第三笔账!若无军威,何来民生?!金兵铁蹄之下,百姓是为奴为婢还是沦为枯骨?!这十五万贯,是买韩将军一人的军功吗?不!这是为我大宋千万百姓,买一个‘安’字!是为他们的妻儿老小,买一条活路!”

“李侍郎!”陈南厉声喝问,“这笔用钱换命的账,你户部,是不会算,还是……不敢算?!”

“我……”

李回哑口无言,被陈南的逻辑死死压制,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官家!”

汪伯彦见赵构面露迟疑,立刻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