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正所谓民富则国富。臣以为,眼下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藏富于民。”
“臣以为可效法隆庆开海之策,鼓励工商、广开商路,弥补朝廷财政……”
在场一众文武,基本上都还算得上怀有一颗光复河山、中兴大明之心。
听到皇帝的询问,当即也是积极进言献策。
只不过,让朱聿键有些失望的是,这些‘妙策’基本上都是老调重弹,没什么新意。
唯一还算得上有些意思的开海之策,还是马士英这‘奸臣’提出来的,并且同样也是救穷不求急的那种。
“陛下,臣等……臣等惭愧!”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什么的,都是用了几千年的老办法了。黄道周、蒋德璟这些献策之人,自己当然也清楚。
因此,在看到皇帝那满是失望的表情后,顿时也是不由得老脸一阵发热。
“诸卿之策确实是老套了些!”
“不过老套归老套,历朝历代能够沿用此法几千年,也证明了此法的可靠……”
失望归失望,毕竟总归还是靠这些臣子去做事呢,也不能把人打击得太狠了不是。
“陛下仁厚!”
“臣等有幸追随陛下,实乃臣等之幸……”
本就老脸火热的众臣,听到皇帝的宽慰,心中一暖的同时,那面皮就更烫了。
‘仁厚?嘿嘿,希望你们一会儿还能记得这句话!’
朱聿键听着众臣的彩虹屁,顿时不由得在心中一阵暗笑。
“说起来,朕这里倒是有个法子。诸位爱卿不妨听听,看是否可行……”
暗笑之间,一份份早已抄录好的扎子,随即便在他的示意下,分发到了众臣手中。
“内政承平策?”
“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嘶~”
转瞬间,阵阵抽气之声,顿时便在这武英殿内此起彼伏的不断响起。
不用说,朱聿键给出的法子,自然就是抄袭自另一时空雍老四的‘新政’。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是抄袭。
毕竟雍老四这‘新政’,也是在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而他作为大明皇帝,用大明臣子的法子,又怎么能叫抄袭呢!
“陛下,这这……”
好半天后,一众文臣这才满脸苦笑的望向了朱聿键。
至于一众武将,则完全是一副吃瓜群众的表情。
尤其是出身义军的李赤心、田见秀跟王惕忠三人,脸上那舒畅到幸灾乐祸的表情,都快要溢出来了。
没办法,谁叫刚刚‘招安’不久的他们,却是根本就没来得及治什么田地产业呢!
而朱聿键这‘内政承平策’,摆明了就是冲着那些他们当义军时,曾经大力打击的豪绅地主而去的,妥妥的劫富济贫好吧!
“呵呵,诸位爱卿可是想说,朕这内政承平策太过激进刻薄,甚至会自毁国之根基?”
望向‘这’了半天,最终却没‘这’出个所以然的文臣,朱聿键顿时不由得一阵轻笑。
只不过,他这明明温和得很的笑容,落在一众文臣眼中,却是不由得纷纷心中一颤。
喵的,皇帝平日里就是表现得再英明仁厚,但那也是朱家人、洪武大帝的血脉啊!
“陛下言重了!”
“臣等只是担心,如今江南堪堪初定。此三策施行下去,恐动摇民心,给建奴可乘之机啊!”
听到皇帝这诛心之言,身为首辅的黄道周,赶紧站了起来开口解释。
说起来,虽然黄道周出自官宦之家,但到他这一代时却是已经没落,生活贫困。
因此,朱聿键这‘内政承平策’,其实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毫无影响。
这位乾老四口中的‘完人’首辅,倒也确是出于公心。
“民心?呵呵,民心可不在他们那里,他们自己更代表不了我大明之民心!”
面对黄道周的提醒,朱聿键这一回却是真的在冷笑了。
“陛下虽是一心为国为民,然……然人心不足,届时恐会影响陛下圣誉……”
眼见黄道周的提醒没用,路振飞紧跟着也是站了出来。
“圣誉?区区虚名而已!”
“只要能够富国富民、中兴大明,朕即便是被骂作暴君又能如何?虽千万人,吾自往矣……”
喵的,老子可是堂堂大明皇帝,外加万中无一的穿越者!
若是怕了你一群吸着大明鲜血的蚂蟥,岂不是被雍老四这鞑子皇帝比下去了吗?
“陛下……”
“诸卿不必再说,若是卿等担心自家产业受损,届时朕可特旨免除卿等……”
眼见内阁一众文臣还想再劝,朱聿键干脆来了招以退为进堵他们的口。
“陛下,臣等之心,皆为大明能够中兴重振,又岂能因私废公?”
“陛下,臣等为国之心,日月可鉴啊……”
自从朱聿键摆脱傀儡身份后,这还是第一次被臣子打断‘圣训’。
没办法,他这招以退为进,实在太恶心人了!
“哈哈,朕就知道,诸位爱卿皆是赤心为国之辈。既如此,那此事便就此定下!”
朱聿键看着一众满脸冤屈的内阁文臣,心中暗笑的同时,当即也是再次乾纲独断,拍板把这事定了下来。
“传朕旨意,自隆武二年起,凡我大明之土,所有百姓徭役全免。
今后凡有需百姓服役之事,一律由官府出资招募,不得强征百姓;凡我大明之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另,着后勤部右侍郎马士英,会同锦衣卫严查各地叛国投虏之人。凡叛国投虏者,族产抄没入官,田地分赐无土百姓!”
随后,根本不给众人再次开口的机会,几道真正惠及百姓、收买人心的圣旨,随即便在这武英殿内回荡开来。
喵的,把雍老四黑成翔的‘内政承平策’都抄了,为了这救急之钱,也不在乎把打土豪、抄汉奸的事发扬光大了。
“陛下英明!”
武英殿内回荡的声音还未消散,李赤心、田见秀和王惕忠三人,已是抢先跪地高呼起来。
而郑鸿逵和黄斌卿,虽然慢了一拍,但也仍是抢在内阁文臣之前表明了态度。
“陛下英明仁厚……”
朱聿键手里,终究掌握着‘真理’!
眼看在京四大国公都已表态,以黄道周为首的一众内阁文臣,此刻也只能苦笑着跟随表态。
“启禀陛下,行军打仗尚有祭旗一说,这事关我大明千秋万代之新政施行,岂能无祭旗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