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官场里混下去的的,无论忠奸,哪个又真是蠢笨之人。
一众文武先前之所以没反应过来,只是因为皇帝的询问实在有些过于突然而已。
此刻经其一提醒,顿时便纷纷醒悟了过来。
“朕之所以同意跟建奴和谈,无非是争取时间承平我大明之内政,而后再挥师北伐,一举复我国土、还于旧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次召诸位爱卿前来,便是想要制定出一个承平内政之五年计划……”
朱聿键眼见众人已经反应过来,当即也不再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道明目的。
“五年计划?”
“陛下,承平内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五年时间是否过于仓促了些……”
众臣听到朱聿键口中蹦出的新名词,先是一愣后,随即却是不由得纷纷质疑起来。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可不比从前。
战争状态下的半壁江山,再加上官吏庸碌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想要以用五年时间承平内政,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没给他扣个好大喜功的帽子,已经是慑于其平定江南、光复南京的武功了。
“大冢宰时常劝朕凡事切忌急躁,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朕还是明白的。”
“朕说的五年计划,非是以五年时间承平我大明全部内政。乃是这五年期间,为承平内政应做之事的规划、细则……”
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即便实权皇帝也一样。面对众臣的质疑,朱聿键也只能耐着性子解释。
“原来如此!”
“陛下圣明啊……”
历朝历代以来的执政者,最多就是对某件具体政务制定一个计划,还从未有过这种全面性、系统性的规划呢,
因此,在听完皇帝的解释之后,原本还心怀质疑的众人,这下却是纷纷两眼放光起来。
“陛下,承平内政之事涉及甚广,军政事务、朝廷地方,凡事千头万绪……”
“臣等愚鲁,还请陛下指点,该以何事为先。”
理解归理解,但承平内政,本身就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该以什么为突破口,当然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承平内政之事虽千头万绪,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无外乎重树朝廷威严……”
“朕以为,想要重树朝廷威严,重中之重便是收兵于朝廷……”
朱聿键手里的军队,只代表他掌握了部分‘真理’,不代表掌握了江南的全部力量。
所以又是一番铺垫后,他也是开宗明义为众臣指明了突破口。
“陛下圣明,眼下我大明除锦衣卫和京营七军外,各地尚有官军数十万。”
“只是各地官军数量虽众,但这战力却是极为不堪。臣以为朝廷当大力裁撤、重新整编……”
有了皇帝的明示,郑鸿逵、黄斌卿等几个在京国公,当即便率先提出了整顿军务之事。
黄斌卿自不必说,作为与皇家深度绑定的国丈,自然是坚定站到皇帝一边。
而作为武将之首的郑鸿逵,对此那也是相当积极。
毕竟郑家这活曹操都交权了,你们其它人还想继续当土皇帝,门儿都没有!
至于出身义军的李赤心跟田见秀,本来更多的就是效忠皇帝本人。对于削其它地方军阀之权的事,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因此,在整军‘削藩’之事上,武将一方自然是毫无悬念的一致通过,全体赞成。
“陛下,几位国公所言甚至是。军队之责,乃是为国征战。不能打仗的军队,自当裁撤。”
“先前大明崩塌,各地兵马招募甚是混乱。如今朝廷已还于南都,臣以为可让几位国公亲赴各地整军……”
自始皇帝一统华夏以来,大一统的观念,早已深深刻进华夏子民骨子里。
如今隆武朝廷无论是在声望还是实力上,都早已今非昔比。
以往只是名义上臣服的各地,如今自然也是时候真正纳入统治了。
因此,对于整顿地方军队、收归兵权之事,不但武将支持,黄道周等一众文臣也是无人反对。
毕竟只要收回了各地兵权,这财权、人事任命什么的,自然也就能重新收回中央不是。
至于各地督抚、将领可能的反抗,喵的,你们有建奴能打么?真当二十万京营军,只是为打建奴准备的呢!
“既然诸卿都无异议,那这收兵于朝廷之事便就此定下!”
“不过单只如此尚显不足,为防再有此事发生,朕决定再创办一皇家军事学院。
今后军中将领升迁,凡至千户以上,皆须先至学院进修一至三年不等……”
朱聿键的目的,可不只是简单的收兵朝廷,而是要真正收兵于皇家。
眼见‘削藩’之事得到了文武众臣的一致赞同,他也是趁机夹带上了自己的私货。
“皇家军事学院?”
“陛下,军中将领升迁,向来由兵部负责……”
兵部的职权,先前就已经被后勤部剥离不少。
此刻听到皇帝又要再设军事学院分权,兵部尚书顿时不由得眉头微微一皱。
“军中将领之升迁,自然仍由兵部负责。皇家军事学院,只负责教授将领统兵打仗之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朱聿键设立军事学院的目的,只是为了收军将之心而已。对于兵部尚书的‘争权’举动,他倒是并不怎么在意。
“另外,各地督抚、布政司、府县官吏等朕大多不甚了解,吏部可安排他们分批进京述职。”
“还有,先前建奴大肆害我朱家宗室,如今朱家藩王已所剩无多,也让他们一同进京朝觐,以叙亲情!”
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放。
通过了兵权收归之议后,朱聿键顺带着也是盯上了人事任命权。
“陛下英明!”
既然削权削不到各部头上,对于皇帝‘削藩镇’的想法,众臣自然是要全力支持。
“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国库空虚,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富国富民之法?”
地方藩镇要削、兵权要收,而这财权,自然更是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