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工业系统开始 第116章 炉火重生

作者:藏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1 16:08:43
最新网址:www.biquw.cc

旧吴王府,不再是檀香缭绕的修道之所,而成了帝国工业蓝图的策源地。御案上堆叠的,不再是经卷丹书,而是工部呈上的、精确到寸的蒸汽机图纸与龙江船厂改造方案。

朱厚熜指尖划过那抄没自“玉龙镶甲”与“军火肃奸”两场风暴、总计逾千万两的惊人财富数字,眼中燃烧着比修道更炽热的光芒——那是铸造钢铁帝国、掌控寰宇的野心!

“钱,终于不再是问题了。”朱厚熜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该让这些沾血的银子,变成真正的……国器了!”

金陵燕子矶,曾经为“钓金”而建的御用新瓷厂,此刻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蜕变。

炉火重生,铁水奔流。

巨大的甜白釉瓷窑被彻底推平,取而代之的是数座拔地而起的、喷吐着滚滚黑烟与灼热红光的炼铁高炉。

工部调集来的北方匠户与重金招募的技师在锦衣卫的严密“护卫”下日夜忙碌,甚至连铁柱和他伙伴们也来了。

从湖广、两广运来的优质铁矿石与焦炭被源源不断地投入炉口,炽热的铁水如同赤红的巨龙,在特制的沟槽中奔涌咆哮,浇铸出巨大的蒸汽机底座、气缸与飞轮构件。

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焦炭与金属熔融的灼热气息,宣告着瓷器时代的终结与钢铁时代的降临。

厂区核心,那座曾被严世蕃视为神秘禁地的“秘研所”,如今门户大开,成了真正的帝国蒸汽心脏。巨大的厂房内,数台根据嘉靖帝提供的核心原理图——结合现代知识与明代工匠智慧、由秘研所工匠呕心沥血数年终于完成验证的“初号”蒸汽机原型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巨大的飞轮带动着复杂的连杆机构,将澎湃的动力传递出来,驱动着巨大的鼓风机为高炉送风,牵引着沉重的天车吊运部件。

这超越时代的钢铁巨兽,每一次活塞的往复,都仿佛在撞击着旧世界的根基。

严世蕃被“戴罪”安排在此,名义上“督办”蒸汽机制造。他站在高处的平台上,望着脚下这沸腾的钢铁洪流,独眼中充满了震撼与更深的无力感。他曾经觊觎的财富,如今化作了这撼动山河的力量,而他却只能像囚徒般看着,连触碰核心的资格都没有。

皇帝用他搜刮的钱,铸成了囚禁他、碾压他旧有财富来源的钢铁牢笼。他引以为傲的权谋手腕,在这冰冷的钢铁洪流面前,显得如此可笑。

与此同时,金陵龙江关,大明最重要的官办船厂,也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升级风暴。

巨木让位,钢铁为骨。

堆积如山的百年巨木被迅速移走,腾出的巨大船坞被深挖、加固,铺设了坚硬的条石轨道。巨大的蒸汽锻锤被安装到位,轰鸣着将通红的钢坯锻造成坚厚的龙骨、肋骨板材。

传统的榫卯结构被铆接工艺取代,钢铁的骨架开始在船坞中显现狰狞的轮廓。船厂上空,不再是刨花的清香,而是钢铁撞击、蒸汽嘶鸣的工业交响。

燕子矶制造的核心蒸汽机组,通过严密防护的运输通道,被小心翼翼地运抵龙江船厂。在技师与大明顶尖船匠的共同协作下,这些澎湃的动力心脏被精确地安装进正在建造中的巨大船体内部。

巨大的明轮传动机构被设计安装,预示着风帆时代即将被终结。

戚继光在完成招抚岛津义雄等海盗势力、初步稳定东南海防后,被朱厚熜密召至龙江船厂。当他看到那在船坞中初具雏形、覆盖着防水油布的巨大钢铁战舰轮廓,以及那轰鸣的蒸汽机组时,这位百战名将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将彻底改变海战的规则。

大明海疆,将迎来真正的定海神针。

工业洪流下的经济彻底洗牌。

当燕子矶的蒸汽机轰鸣与龙江船厂的钢铁撞击声日夜不息地回荡在金陵上空时,一场无声却更加惨烈的经济风暴,席卷了整个南京乃至江南的手工业体系。

曾经繁华的秦淮河畔,精致的丝绸作坊、瓷器工坊、木器行当,此刻门庭冷落。

蒸汽机驱动的纺织厂以十倍于手工的速度和低廉的成本,源源不断地吐出廉价的布匹;钢铁厂制造的廉价铁器,迅速取代了手工锻造的农具、厨具;官办陶瓷厂用半机械化的方式生产着标准化的器皿……传统手工业者在效率与成本的双重碾压下,迅速破产!

赖以生存的技艺,在钢铁洪流前不堪一击。

那些在“玉龙镶甲”骗局和后续清洗中侥幸残存、主要投资于传统手工业的富商巨贾,此刻彻底陷入了绝境。

市场被工业品垄断,流动资金早已在之前的危机中耗尽,借贷无门。

曾经价值连城的作坊、店铺、存货,如今成了无人问津的负累。他们如同被困在即将沉没的破船之上,眼睁睁看着财富蒸发。

就在此时,一个由户部、工部联合设立的新机构——“皇家产业整顿司”(简称皇产司)悄然挂牌。

其职责是:“整饬凋敝产业,安置失业匠户,维护地方安稳。”

皇产司的官吏带着评估师和锦衣卫的“护卫”,走向那些濒临破产的手工业主。

“张老板,你这绸缎庄,地段尚可,机器老旧,匠人散尽……皇产司念你不易,作价……五百两,收为国用,安置匠户,你可有异议?”

“李员外,你那些瓷窑,技术落后,窑火已熄……朝廷体恤,折银三百两,充作官窑用地补偿……”

面对官府给出的价值的“收购”价格,曾经的富商们现已走投无路,签字画押才能平稳落地。

他们的资产,连同熟练的匠户,迅速被整合进官办的工业体系,成为大明机器上的螺丝钉。

传统手工业彻底凋零,曾经引以为傲的“金陵工巧”,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洪流前黯然失色,只余下零星的、服务于高端定制或旅游纪念的小作坊。

新兴工业心脏是燕子矶蒸汽机制造厂、龙江钢铁战舰造船厂,以及围绕它们建立的配套钢铁厂、机械加工厂、织造厂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办工业集群。

黑烟滚滚的烟囱成为新的城市地标,蒸汽机的轰鸣是新时代的脉搏。

涉及军工、重工、核心制造的关键资产,尽数收归大明所有,由工部、内府直接掌控。

民间资本被彻底排除在这些核心领域之外,只能依附于官办产业链的下游或从事商贸流通。

朱厚熜用两场金融收割获取的启动资金,成功完成了对江南核心经济命脉的改造和产业升级,将帝国的根基,牢牢铸就在钢铁与蒸汽之上。

朱厚熜站在旧吴王府,仿佛能听到数里之外金陵城蒸汽机的轰鸣与龙江船厂战舰下水的号角。

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精钢打造的蒸汽机模型,嘴角噙着冰冷的笑意。严世蕃在燕子矶的钢铁囚笼中,戚继光在龙江船厂的铁甲巨舰旁,张居正与海瑞在浙江的田亩间……所有人都成了他这盘工业帝国大棋上的棋子。

大明的航向,在这位来自未来的帝王手中,正不可逆转地驶向蒸汽与钢铁的深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