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山郡的气候不比成都宜人。
由于西面大雪山的存在,此地的春耕开始要比其他郡晚一些。
蒯澈的以工代济实行顺利。
尝到甜头后,广柔县的诸多黔首参与进来。
民众的干活热情高涨。
甚至消息传出去后,影响到了同郡的汶江县和绵虒县也有黔首来广柔县‘打工’!
城墙逐渐有了令蒯澈满意的模样。
唯一的缺点是……
烧钱!
极为的烧钱!
……
三月
蜀郡,成都
自去岁年底‘献帝被害’的消息传回蜀中。
刘备肝肠寸断,身着孝服带领百官为其发丧,追谥献帝为孝愍皇帝,已经过了两个多月。
其后中枢一直在准备称帝的事务。
此时,时机已然成熟。
三月初,由本土益州派率先出面。
称西南帝气祥云,上书劝谏汉中王刘备顺应天命继承大统!
又有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
声称是关羽围襄樊时所得。
传国玉玺都出现在蜀地了,刘备的登基合法性已经足够。
与此同时。
汶山郡的都尉刘封亦派来信使,称在广柔县石纽乡发现了一尊大鼎。
其上隐隐有光华流动,确定为当初大禹定九州的九鼎之一。
“哈哈哈哈哈!”
上首的刘备‘龙颜大悦’:“封儿虽刚猛,却也为我大汉立一大功啊。”
最近刘备的精神头好了许多。
曹魏篡汉后的忧愁,随着自己即将登基这件富有政治反击意义的大事,而驱散了许多。
刘备的下首是两位重臣诸葛亮、许靖。
后者满面堆笑:“大王顺应天命,那石纽乡…正是大禹出生地,此时发现九鼎,意义非凡呐。”
诸葛亮也轻摇羽扇笑道:“确为一大功,当不吝赏赐!”
刘备望了过来,用只有两人听的懂的语气道:
“孔明啊,广柔需要的钱粮一应供续,让那两个……放开手脚去做吧。”
诸葛亮微微躬身应是。
两人都很清楚,这件事一定是出于阿澈的手笔。
刘封?
那老实人,不可能!
……
汶山郡,广柔县
“阿澈,你让我去哪找大鼎运回去啊。”
刘封愁眉苦脸:“此事怎可欺君呢。”
蒯澈无奈道:“兄长,我已经解释许多次了,这种事真假不重要。”
刘封还是不理解。
被逼得急了,蒯澈只好直言道:“兄长难道以为,那传国玉玺就真在成都吗?”
刘封愣了一下:“不然呢!”
蒯澈被气乐了:“兄长你见过传国玉玺吗?”
刘封下意识的摇摇头,不过还是道:“二叔不会说谎。”
蒯澈:“……”
关羽可能不会撒谎,但人都走了多久了。
如果玉玺之事是真的,为何在前年没有传出来,而是在如今这个关头才传的沸沸扬扬。
刘备登基是大势所趋,所有人都在尽可能的往名正言顺靠拢。
自己让刘封弄这一出将刘备哄高兴了,诉求不就更容易满足了吗?
可朝堂上人人都懂的道理。
到了刘封这里,却凭白需要多费口舌。
“兄长,你这样!”
蒯澈捂着胸口,说道:“你派一支车队,嗯,人手多一些,最好是用驷马以上的大车。”
左右环顾,蒯澈眼睛一亮。
指着一块山石,“我看这鼎应该能拉得下,到时候进城用布帛遮盖,
大禹传下来的鼎,如何能让黔首看到呢,对吧?
嗯,要让鼓吹将大鼎迎进去,动静弄的越大越好,越热闹越好。”
刘封眨了眨眼:“……”
蒯澈:“还不明白吗?兄长!”
刘封:“有点懂了,这石头当然不是大鼎,但父王不会怪罪吗?”
蒯澈:“你懂个求,大王登基后,你能不能封王,就靠这一出!”
刘封似懂非懂:“我听阿澈的。”
蒯澈摆摆手:“尽快吧,最好在三月中旬就运回去。”
刘封转身就跑:“好,我这就去安排。”
“等等!”蒯澈叫住刘封,无奈道:
“先去弄布帛来,这大鼎只有带有帝气的大王能看,负责运回去的士卒也不能看到,懂吗?”
……
翌日
蒯澈和刘封亲眼望着一队甲士护送‘大鼎’驶出城门。
其实蒯澈挺想回成都一趟。
不过春耕即将开始,诸事缠身却是不便离开。
只好让大伤初愈的阿牛同行,顺便将忠伯接过来。
离开成都近三个月了,忠伯一个人在舅舅府上应该很难熬。
“时不我待啊!”
蒯澈心中暗暗焦急,刘备即将称帝,伐吴也就快开始了。
这是一件极具影响力的大事,自己却一时间无法参与进去。
“还是太慢了!”
蒯澈对目前的进度很不满,可也知道边郡的治理就是如此。
许多计划还在发酵当中,没法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
就比如:以工代济的影响力扩散后,他将青角部的妇孺给放在了明处。
一开始汉人黔首们看到羌人和他们一起劳作还吓了一跳。
不过经过这些天也已经逐渐习惯了。
而蒯澈不仅让羌人妇孺进行劳役。
还为这些青角部‘余孽’在南市附近建造了营地,供她们栖息。
每日的食物配额也摆在了明处,大张旗鼓的送进营地。
这些都被经常在南市的其余羌人部族看在眼里。
下一步,表面上来看蒯澈就只能等了。
如果有比较穷的羌人部族主动找上门,期望加入到以工代济,或者说干活来换取报酬。
那接下来的计划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可被动的等待也不是蒯澈的风格。
集市是所有羌人部族重视的东西,蒯澈就将目光放在集市的改革上来。
第一步,就是明确规范汉商的商业行为。
其实以前羌人和汉人的交易中,吃亏的也不一定都是汉人。
羌人之所以不信任汉人,与汉商的狡诈也有关系。
以前在汶山郡羌人虽然和汉人能够表面和睦相处,但商贸往来中的矛盾并不少。
一些汉商会以‘货物成色不足’为由大幅压价。
而许多羌人因不熟悉行情,也屡屡被无良商贩欺骗。
久而久之,双方的信任真是纸糊的一般。
光规范行为不够,蒯澈第二步又在集市成立了‘调查小组’。
此调查小组的任务,是深入了解市场常见货物,为其制定大概的质量标准和价格体系。
第三步,蒯澈将在西城门附近再设一座集市。
南市和新设的西市除了屯扎的甲士外,将增设贸易管理所。
管理所由汉人和羌人共同派人管理。
这样一来,再有价格上的纠纷,无论是汉人还是羌人,都有地方申诉和裁定。
蒯澈这一套要实行还需要一些时间。
第一、二步很快就具有了雏形,但第三步新设西市可不是一两日之功。
可即便如此。
光是看到麻纸上‘字迹丑陋’的章程,费祎就被惊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