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澈摊手道:“所以呢?”
就挺搞笑的。
兵权现在都在他和刘封手里,来忠能调的动谁?
还解押?
蒯澈不走,或者说除非成都方面直接下令,这汶山郡就没人制裁的了他!
“好、好!”
来忠怒道:“敢如此对三公之后的吾说话。”
砰!
桌案又被这个逗比拍的巨响。
因为太过用力,来忠的发冠都有些歪斜了。
“蒯文渊你等着。”
来忠扶了扶发冠,起身往外走:“我这就书信一封尚书令,看你能得意到什么时候。”
“让开!”
费祎被呵斥的跳到一边。
望着怒气冲冲的来忠离去,费祎这才挪过来:
“文渊,这事是个大麻烦,尚书台公正不阿,一向按照《蜀科》办事……”
《蜀科》是刘备入蜀后为了稳定民生而制。
乱世用重典,其律法非常严苛。
如果真按《蜀科》来,来忠罗列的罪名一点问题都没。
不过,蒯澈不在意的笑笑:“文伟兄且安心,这一来一回,我已经够做许多事情了。”
况且,写信嘛,谁不会似的。
蒯澈早就料到有这一天,在计划开始前就已经书信给了舅父诸葛亮。
他不认为自己做的有什么问题。
可能是激进了一些。
但刘备将这边郡交给他和刘封。
如果还按步就班,恐怕才会让上位者失望……
……
接下来的半个月。
蒯澈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青角部的覆灭,一开始让周边的羌人部族风声鹤唳了几日。
不过貌似是由于汉军出手太快。
据探测到的消息,羌人部族不出蒯澈所料:很快又沉寂了下去。
至少表面上非常平静。
也可能是看到汉军闭城防守,羌人自知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只是派出使者口头表达了不满后就没有了下文。
之后不久,反倒是羌人部族中最大的赤岩部派人来县衙问询,集市什么时候开放。
事情至此好像是告一段落。
而广柔县的募兵也进行的很顺利。
蒯澈开出的条件相比而言太优厚了。
不仅成为兵士直系家属赋税全免,还有俸禄可领。
汶山郡的府库充盈还要感谢两个人:太守陈震和……那位远在成都的尚书令刘巴!
陈震在此地实行怀柔许久。
一郡之地养兵也才千余,需要调解的时候,陈震会雇佣当事者之外的羌人部族来临时充实军队。
没有战事,人口又不多。
这就使得小小的汶山郡并没有想象中的穷,反倒是府库颇为殷实。
至于刘巴,那位在刘备入蜀后发行‘直五百铢’,看似大肆从民间敛财。
这件事在整个东汉末年都影响深远,曹魏和东吴借此抹黑刘备的仁德。
可实际上呢,黔首手里才有几个钱?
刘巴无疑是个能臣。
他施行的‘货币贬值手段’不仅充盈了刘备集团的军费短缺,还间接坑惨了益州各郡的豪族。
广柔县那些搬走的豪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若不是刘巴的手段,那些豪族可能还在治所广柔县,蒯澈的许多计划施行起来也就没现在这么顺利。
而且蒯澈去信也不仅是‘汇报’他们将要做的事。
嗯,他顺便跟舅舅要钱了。
他要做的事情前期投入特别大,需要先进行‘垫资’!
说起来,从费祎口中了解到整个汶山郡的情况后,发展汶山郡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就是迁治所。
目前汶山郡下属的三个县,广柔县做为陈震在任时的治所只是因为其扼守羌人的地理位置。
最大的郡县却是在广柔县北部的汶江县。
汶江县靠近梓潼郡,如今还把持在豪族手中,其修缮的比广柔县强得多。
但权衡后,蒯澈还是选择暂且留在这里。
他要实行的计划中,羌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所以决定还是先把广柔这座边郡县城给打造好再说。
……
时间进入二月。
在观测到羌人没有动乱的趋势。
且原本属于青角部的草场被附近的羌人部落占据,青角部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
蒯澈下令重新开启南市。
集市重开后,羌人果然变的老实了许多。
其实,集市的建立对于游牧为生的羌人比汉人还重要。
面对平定的益州,这些南迁的羌人显然并没有多少胆量发起叛乱。
反倒是和平的汶山郡对他们的休养生息更为有利。
当然,如果益州其余地方乱起来,这些羌人是一定会分一杯羹的。
所以,首先还得是己身强大,才能震慑羌人部族。
蒯澈在观察了几天,又留下一支三十人的军屯常驻集市后,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别处。
距离春耕还有一段时间,正旦过后他已经开始组织人手修缮城墙。
刘封最近一头扎入兵营,和张嶷一起操练新兵。
张嶷因功被刘封表为广柔县县尉,之前的左司马仍旧兼领。
刘封在蒯澈的建议下,将张嶷的一部两百余人扩展到四百人,接近正式编制的一营兵马。
而刘封则在经历过轮番的失败后,仿佛变的非常有耐心,亲自带领新招募的两百余人操练。
等过段时间,这些兵士还会打乱重组。
光新兵肯定不行,如果要练到能上战场的程度,肯定还需要老兵带新兵。
而那些老兵都是张嶷一手练出来的。
给张嶷扩充兵马,也算是刘封对其的补偿。
当然,张嶷的兵马再多,最终还是要受刘封的节制。
蒯澈对兵事非常感兴趣,也总往兵营跑,不过他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文治方面。
刘封不管。
费祎名义上是蒯澈的上官。
但费祎这个人拎得清,他非常清楚官职比起一把手的信任什么都不是。
所以,蒯澈就毫不客气的接过了统领全局的大任。
至于县长来忠……
他谁都指挥不动。
在找了几次新上任的县尉张嶷,后者也一直躲着他后,又开始来找蒯澈的麻烦。
不过由于成都的尚书台没搭理他的去信,来忠的《蜀科》攻势好像这次失去了效用。
蒯澈不止一次的‘好言相劝’:来县长不若回成都去?
他是真心的,来忠离开县衙对大家都好。
可不知道这家伙吃错了什么药,明明谁都节制不了,还是要留在这里。
就……特么碍眼!
来忠声称:“蒯文渊我就盯着你,你做的事我都记在案牍上,等着哪天秋后算账!”
对此,蒯澈非常无奈,却也没理由将身为治所县长的来忠赶出县衙。
只好任由其整日在眼前晃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