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北都
漫天白舞,这是那天北都城的真实写照。宣德帝的丧期已过,新皇帝却在这样一般的场景中登基,年号顺德。新皇帝是宣德帝的第五子,五皇子朱乾祚。之所以漫天白舞,是为了祭奠在东北战死的一干将士们。北明以国丧送之,也起到稳固民心的作用。
北明皇宫,承天殿。
顺德帝坐在龙椅上,下面站着的,是兵部尚书永何,内阁成员宋清。
“现在我大明可真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啊。”皇帝叹了口气。“南清已经宣战了,东北的鞑真族已经拿下了我们整个东北,现在东北经略李元德把剩余的部队都带到了东都,朕还听说北方的蒙古蠢蠢欲动。”
座下的永何冷汗横流,作为兵部尚书,皇帝现在所说的所有事都是他的责任,随便哪一条都够他全家死光光了。可是眼前的皇帝……………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只是大战在即,国势衰微,尔等只需尽心竭力,挽大厦于将倾罢了。”皇帝念道。
此时,北明兵部做好了军事部署:东北军残部四万人由辽东经略李元德率领,暂时留守东都。另外,起复将领陶谦,率领四万北军增援东北,与东都李元德部汇合,击退鞑真族进攻。北明北军五十万大军,南下三十二万,增援六皇子和八王爷的平叛军,以及南清的入侵军。平叛军由北明无双将军申绪梁率领,由北明中央军抽调五万,进攻常州城。
对于此次部署,北明朝廷可谓是骂声一片。因为担任东北军总指挥的陶谦,简直是贪得人尽皆知。曾经每次出征,皇帝必定会带他出行他,且一定会单独下发饷银给他。之所以起复陶谦,是因为此时的战事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也就只有老头子才能挽救。
果然,三月十八日上朝时,陶老头当众提出,要朝廷拨银三百五十万两,前去平乱。当时户部尚书简直想要杀了老头,拿着账本就冲到陶谦面前。朝堂之上也就这两个老头子在张牙舞爪,最后还是皇帝下令退朝才罢了。
而起复陶谦,皇帝也对此做了解释:“若派遣一个普通的将领,或许他一分不贪,但是十天半个月解决不了战事,花费的银两必定会高于三百五十万两,朕派陶谦去,他一定会贪污饷银但是很快就可以平叛,你们说,哪个方法划算?”
南清,大江
此次南清派遣四十五万的军队,带大炮数百门,北上伐明。其中,三十万大军渡过大江,兵锋直指凌落城,在那里,北明三十万大军,以及驰援而来的北明北军,在那里静静等待着。
凌落城,城墙
北明凌落城守将顾灵尘眺望着远方,那是大江的方向,满面忧容。
副将罗满上前去,“将军,外面天寒,回府歇息吧。”
顾灵尘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敲击着城墙。
青州城
六皇子朱乾州和八王爷朱瞻鄯坐在原来的巡抚大堂里,青州城是青州的治理中心,位置险要,先前的青州巡抚已经逃到了东都城。
“我说青州巡抚就是个饭桶吧,三万大军在城里,至少可以守一两周,他一天都不守,真是不知道他咋当上巡抚的。”六皇子一脸嫌弃的对八王爷说道。
“可是他跑到了东都城,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我们造反的事,朝廷已经派了无双将军申绪梁来平叛,我们还是要小心面对。”八王爷向来是心思缜密之人,对于此次部署,他并不放心。
“叔,你这就怕了?”六皇子笑道,“他就算无双又如何,那是泰昌帝给他们家的称号!他是个什么人?三十岁就担任如此要职,从未有过战斗经验,就区区四万中央军,他拿什么来打赢我们!”
八王爷依旧满面愁容:“是只有四万中央军,但是北军南下了,三十二万人啊,就只有十万去了凌落城,剩下二十二万,我们会面对多少?”
六皇子显然已经不耐烦了,大手一挥:“叔,你尽管放心,我们的军队一定可以取胜,而且………”,六皇子故作玄虚地把嘴贴近八王爷的耳朵,“南清的那位,事情办妥了!”
八王爷一脸震惊:“没想到你的力量竟如此强大,怕是大皇子在世,也斗不过你了。”
六皇子仰天大笑:“叔,你还是太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