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号,京都城,皇宫,熙宁殿
熙宁殿,是南清皇帝早朝的地方。
安通帝背对着众臣,一手扶着皇座前的栏杆,一手拿着众臣为明家求情的奏折。
“呵呵,为明家求情,明家无罪?”皇帝看着眼前的奏折,怒火在他的眼睛里燃烧。
“朕告诉你们,明家的二掌柜昨日已经死了,在御海道督军的眼皮子底下,你们告诉朕,明家无罪?”
“那就是朕的问题!朕有愧于百姓,有愧于国家,有愧于大清先祖。朕养了这么群废物在朝中,朕应该去替明家谢罪!!!!”
皇帝在朝上歇斯底里,大臣们在皇座下颤抖。
不过“猛人”还是有的。
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敏站出来,对皇帝说:“明家无罪!明家在江南发展这么些年,为我大清创造了多少财富?为我大清子民带去了温饱,我大清歌舞平升,有明家的一份功劳。论理…………………”
王敏还没说完,皇帝问道:“你是何人,官居何位?”
王敏挺直胸膛,大声说道:“臣,左都御史王敏,就是了。”
皇帝怒了:“连左都御史都投了明家!这朝廷还算什么朝廷!锦衣卫,把这个蠢货给我拉下去,八十廷杖,活活打死!”
大臣中有的人立马跪了下来,开始向皇帝求情。
“皇上,王大人也是一片好心啊”
“皇上,王大人无罪!”
“皇上!………………”
皇帝面无表情地看着众臣,随后他径直走到韩易的面前。
“今天秋闱,是八月份吧。”
“是!”
皇帝想了想,全然不顾众臣的嘈杂声,转身向大殿的侧门走去。
何柳已经在那候着了。
“你去,把那些跪着的,求情的大臣都抓起来。”皇帝似乎是厌倦了,对何柳说完,也就回寝殿了。
那天早朝,共有二十二位大臣被捕入狱,算是南清开国以来之最了。
而带头的左都御史王敏,被廷杖活活打死,查抄家产,夷三族。
其余的人,全部流放!
工部尚书,流放。礼部侍郎,流放。兵部主事,流放。工部侍郎,流放……………
随着这些高官的落马,南清政府,许多机构几乎都没有了领头人。比如工部,尚书,侍郎都被裁撤,只靠几个主事在那撑着。
全国十五道御史,只剩下了七位,都是此次与明家有勾结的。
朝廷乱了,江南也乱了。
七月十六日
明家在姑苏道,御海道的全部产业关门,各大钱庄关门,各大基础商业设施作废。
物价飞涨,百姓都冲出街道,疯抢日用品,江南三道巡抚衙门,被堵得水泄不通。
“真是一片亡国之像啊!”石经浩叹道。
白衣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
“听说岭南节度使的军队已经北上了。”
石经浩冷哼一声:“他的军队是不会进入江南道的。毕竟黎长青还只是岭南节度使委派的将军,他的哥哥在朝中,不敢确保他会不会大义灭亲。”
白衣忧道:“那江南的情形,会持续多久?”
石经浩喝了口茶,还不慌不忙地说:“不会超过三日!”
白衣没信。
石经浩笑了,一如既往地笑了。
七月十八日
姑苏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熙熙攘攘的行人走在大街上,没有前几日哄抢物资的情况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
之前的时间里,江南道的百姓,官,朝中的大臣,已经把江南三道,分给了江南李家,江南明家。没了明家,姑苏道,御海道似乎已经完了。
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重要的,是明家所掌管的经济部分。
明家不管事了,难道朝廷也不管?
七月十七日,混乱开始时。
安通帝宣布,休朝五日。
之后石经浩写的信送到了他的手里,皇帝同意了石经浩所写的要求。
七月十八日,大批的李家商户,郭家商户进驻姑苏道,御海道,填补了明家的空缺。
明家的商户们之前统统按照明家的要求,关闭商户,搞罢工。
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李家和郭家的商人们,会到他们的地盘来。
朝廷做到了。
因为明家的商户们都认为,李家和郭家来到姑苏道,御海道,会抢他们的生意。这的确没错。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明家二掌柜莫佑谦,明有德说杀就杀了,和杀狗没有区别。
明家已经失了民心。
所以当李家和郭家商户进驻江南道时,所有的商户都摒弃了先前的隔阂,开始“和谐相处”。
明有德的一时冲动,彻底毁了明家。
而皇宫里的皇帝,也给他的弟弟写了封信。